APP下载

社会力量参与的西部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23-10-16雒虹霍彩铃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雒虹 霍彩铃

摘要:评估定级工作是引导图书馆明确职责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方法,“志愿服务”专项指标反映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可有效促进图书馆志愿服务科学、规范发展。文章在阐述评估指标历史演进的基础上,结合第七次陕西省基层图书馆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制度保障、队伍建设、服务创新、激励监督4个维度构建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框架,以期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作用、提升图书馆志愿服务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评估;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9-0124-05

1背景

志愿服务是当今世界受到普遍认同、民众广泛参与的一项社会事业,也是社会公共道德水平、文明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衡量尺度。文化部始于1994年四年一次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开始将“志愿者管理”指标纳入评估标准。2017年第六次、2022年第七次评估标准对这一专项指标不断细化升级。以创新和导向为目标的评估标准反映了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科学、规范发展。

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发展历程较短,在图书馆加快社会化进程中,各类志愿者进入图书馆服务主体序列,普遍存在人员稳定性不足、个体素质不均衡、缺乏专业培训、图书馆管理与培训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1]。尤其是作为总分馆体系末端节点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志愿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约其自身及其所属体系的志愿服务水平[2]。

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包含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是具有中国特色深刻内涵,体制机制层次分明的实践体系。构建这一体系,既是推动“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实现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为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赋能的应有之义。

2国内外研究与实践

国外志愿服务历史悠久,法律、标准以及行业规范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并持续提供保障,考核与评估始终是监督和校正公共图书馆制度的重要管理和控制手段,产生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果与经验。1964年,美国《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授权联邦健康、教育与福利部对联邦拨款项目在促进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的价值和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报告[3]。志愿服务对图书馆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健全的志愿者计划有助于图书馆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4]。例如,美国夏洛特·梅克伦堡图书馆在县政府严重削减预算的情况下,向治理官员提出政策建议,利用志愿者作为保持图书馆开放的一种策略[5];英国对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有效性评估,包括使用志愿人员对业务服务设计以及对整个实践发展的影响[6]。批判性评价也同时存在于大社会背景的政策认识、成本增加等[7]。

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基层馆”)志愿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服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东部地区基层馆较早在评估定级中引入志愿服务手段[8],检视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9]。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西部基层馆立足于不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制度创新,建设包含文化志愿者在内的人才队伍体系[10];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打造社会力量参与新机制[11]。

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很多由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制基层分馆服务人员严重不足,由志愿者承担的志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有所差别,致使服务效率受到影响[12],如:农家书屋在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各环节存在脱节现象等[13]。但是,我国相关研究仍停留在“零散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理论层面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第七次陕西省评估定级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专项指标形成和发展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基层馆志愿服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尝试从构建志愿服务体系视角,对基层馆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3指标历史演进

3.1“管理与表彰”一级指标

2012年2月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启动时,正值我国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之年。第五次评估标准制订历时9个月完成,标准仍延续了两类(普通公共馆和少儿馆)、三级(省、市、县)六个标准[14]。各级图书馆总分值均为1,000 分。修订后的评估标准在“管理与表彰”一级指标下,新增二级指标“志愿者管理”,基本分项为0~3分,要求“吸纳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工作,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战略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新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针对第五次评估定级结果,强化地方政府职能,引入发达地区、各级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经济援助[15],成为实现社会化服务转型、全面提高志愿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3.2“社会化管理和创新”一级指标

2015年1月14日,党中央文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7月11日,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2016年9月9日,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确立了“保障条件、业务建设、服务效能”指标体系框架,建立了评估信息化平台并以第三方参与形成多主体综合性评估[16]。“社会化管理和创新”作为新增一级指标,下设“志愿者管理”等7个二级指标。“志愿者管理”是唯一被纳入基本分项的二级指标,内容包括管理制度规范化以及服务成效要求。这一基本分项指标的设定,强化了基层图书馆把志愿服务作为突破口,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會力量参与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17]。

3.3“社会力量参与”一级指标

2017年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施行。《“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即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018年至2021年落实政策情况,正是第七次评估的重要内容。

2022年第七次评估标准制定时,为了减少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负面影响,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对指标进行精简[18],但“志愿服务”指标却进一步升级。“探索一套成熟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形成典型经验,发挥示范作用”作为加分项[19],“社会力量参与”作为保障条件一级指标,下设“志愿服务”定性/定量二级指标,指标说明为:①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②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人,2021年年底数据)。③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④志愿服务工作获得的表彰奖励。指标对填报材料也做了要求,包括:①志愿服务制度文本。②志愿者数量的系统截图。③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④表彰奖励一览表。

据研究,虽受疫情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人数增幅较2019年有小幅下降,但比2015年增幅仍超207%,2020年总人数达到494,755人,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种类更加广泛[20]。第七次评估的“业务能力”部分,既包括馆员个人业务能力,也包括图书馆整体业务能力,“志愿者服务”是其中考量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图书馆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4评估实证分析

4.1研究方案

第七次评估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初评阶段为线上评分,根据指标任务分工,评估专家登录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管理与服务平台,审核被评估图书馆填报材料,根据评估细则进行评分;复评阶段为实地评估,评估组实地复审被评估图书馆填报数据及相关材料,由评估专家进行二次评分;终评阶段为评估组集体评分,逐项审议评定指标得分情况,解决相关存疑问题,最终确定被评估图书馆的总得分。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管理与服务平台”可显示区域综合排名和区域单项排名。

为深入分析基层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现状,本研究调研了陕西省107家区县级图书馆(成人馆105家、少儿馆2家)“志愿服务”单项终评评分,时间节点为2023年6月15日。统计结果满分20分有13家,10分以下有12家,最低分为5分,平均分数为14.48分。本研究选取其中12家得分较低的参评馆作为案例,梳理其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对标进行综合分析。

4.2评分细则

必备条件中的东中西部划分,以财政部《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为依据。根据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评分细则,一级指标“社会力量参与”下设置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定性,加分项5分)、社会合作(定性/定量15分,加分项5分)、志愿服务(定性/定量20分)。其中,“志愿服务”细则包括:一是相关制度齐全,有专门注册、管理系统,运行规范,5分;相关制度齐全,运行基本规范,3~4分;有制度且能按制度运行,1~2分。二是数量达到120人,5分;80人,4分;50人,3分;20人,2分;数量低于上述梯度下限的,酌情评分,最高1分。10人,1分;10人以下,0.5分。三是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计划、有总结,有特色、有典型案例,总体情况良好,5分;有计划、有总结,总体情况一般,3~4分;能开展活动,1~2分。四是志愿服务工作获得表彰奖励,国家级(含中宣部、多部委联合)或省级表彰奖励,5分;市级表彰奖励,3分;县级表彰奖励,2分。

4.3综合分析

从对12家低分馆具体情况的观察,6家馆在制度建设分项得了满分,相对其他分项较为理想;在志愿者注册人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方面表现不足,只有一家馆得了5分,其余都为2~4分;在社会影响力方面表现欠缺,几乎都为零分。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大基层图书馆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努力发展的方向。

造成以上区县馆“志愿服务”单项得分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区域差异背景下西部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有限、拓展能力小等问题,涉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渠道不畅通。虽然这些馆专门注册了管理系统,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未能实现志愿者常规参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规范化程度低,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志愿者短缺、队伍不稳定,没有志愿服务目标计划、培训计划等,志愿服务开展困难。

低分馆和满分馆所占比例分别为11.2%和12.1%,这一数据说明以陕西省为代表的西部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逐步落實。满分馆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以志愿服务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开展流动图书车、阅读推广、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有制度、有归属、有项目、有成效的志愿服务体系。

在第六次评估标准的志愿者管理制度、规范化,以及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的指标基础上,第七次相关指标设置更加详细和全面,有制度执行实施要求,有志愿者招募硬性人数要求,有系统平台注册要求,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和获得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对基层图书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参照评估标准生成“志愿服务”框架体系,是提升基层馆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化、专业化程度的有效路径。

5四维驱动体系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我国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的框架构建可从四个维度形成驱动力,即以制度为保障、以社会力量的广泛共同参与为支撑、以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阵地,最终形成社会认可体系,从而扩大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系统。

5.1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是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突破瓶颈、破解难题的关键。国家和省市各级地方政府对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方式、鼓励方式进行了政策法规及标准的规定,但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和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21]。基层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动、规范和引导,同时可依托总分馆体系落实和实施规章制度,实现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例如,陕西省宝鸡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以第六次评估标准为依据,建立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改善制度建设理念陈旧、缺乏前瞻性和包容性等现象[22]。陈仓区图书馆制定了《志愿者规章制度》《图书管理志愿者管理方案》,在“志愿汇”平台注册“宝鸡市陈仓区图书馆志愿服务队”,2019年以来线上注册志愿者182名,累计信用时数2,513.27小时;每年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信息,面向全区招募12岁以上、50岁以下的图书管理志愿者,要求每日服务时长不低于4小时,上岗后由图书馆员一对一指导培训,活动期满后发放奖状,志愿服务成效显著。

5.2队伍建設

基层图书馆数量与服务群体人口不成比例、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我国需要在文化治理视域下、总分馆体系背景下,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元投入机制,聚焦志愿者群体内部及个体等本体需求,增强凝聚力和驱动力;建立各方有效沟通路径,建设志愿者人才库,赋予志愿者自治管理权利,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等志愿服务发展策略[23]。例如,满分馆之一的神木图书馆志愿服务团队是从事公益阅读与社会保障阅读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2015年神木图书馆志愿服务通过“志愿云——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开启线上管理平台,并于2022年重新注册启用“志愿汇”管理平台,提供岗前培训、考核上岗、评星晋级、服务考评等志愿服务保障。目前,神木图书馆在线注册志愿者487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集超过59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993.5小时;通过与学校联建“阅读实践基地”,系统划分“小蜜蜂”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的图书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主持、阅读助教、新媒体运营、信息汇编等不同岗位分工。2021年,“小蜜蜂”志愿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等志愿服务达30类156场次,获得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未成年人服务优秀案例等荣誉。

5.3服务创新

创新是图书馆服务活力之所在。根据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结合基层馆工作实际,各基层图书馆应制定前瞻性志愿服务规划,由浅入深、由内而外,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图书馆技术,联合大学志愿服务团队等力量,构建基层馆“有标准、有资源、有团队、有内容”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东部部分地区坚持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整合资源、下沉基层,积极探索基层馆志愿服务创新空间。佛山“城市书房”“市民馆长”“邻里图书馆”以及“东莞阅读联盟”等志愿服务项目,依托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向多方参与,延伸参与纵深发展[24]。福建省永春市吾峰镇政府、团委号召地方党员干部、乡贤、返乡大学生组成“橙果”志愿服务队,凝聚治理团队,动员多方力量共治打造“枣岭村”示范农家书屋[25]。西部基层馆应进一步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更好地贴近文化需求,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5.4激励约束

激励与约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针对志愿服务的违规现象没有约束,激励会成为保障性的措施,丧失激励作用。强调激励的功能性,可对志愿服务发展、图书馆发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提高规范化水平;通过设立意见箱、定期检查等方式,及时评价服务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社会评价主要通过申报上级组织相关奖项,通过荣誉的申报获得行业认可,经济发达地区对此更具示范性、创新性。

在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评选中,浙江图书馆“0分贝阅读”、浙江美术馆“美育村”、浙江省文化馆“圆梦青苗·以艺育美”、浙江省乡村未成年人“美育课堂”、杭州市“美丽杭州行 助力亚运会”金牌导游、海宁市“光影中的家”五个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浙江省成为全国入选项目数最多的省份。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成立于2021年3月,近年来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深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实名注册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超300万人,全省市、县(区)以及“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全覆盖。

6结语

基层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石。从整体来看,基层图书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西部部分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匮乏、服务供给不充分导致这些地区基层馆服务能力偏弱,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大力提升服务效能,争取政府的更多支持和社会力量的更多参与,是唱响“体系化为表、专业化为里”时代主题的现实应对策略[26]。

第七次评估指标体系从宏观角度体现了政策性、方向性要求,从业务规范角度突出了科学性、专业性和创新性要求。健全并完善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历史机遇。探索基层图书馆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机制,以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以模式创新带动服务创新,依托总分馆体系,促使其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案例持续涌现,真正实现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柯平,胡娟,袁珍珍.面向社会化挑战的图书馆专业化学理依据与实践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2):15-28.

[2]张靖,邱骋.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化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9[2023-08-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306 07.0926.004.html.

[3]李丹.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2:100.

[4]Nicol A E,Johnson M C. Volunteers in libraries: program structure, evalu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J].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8(2):154-163.

[5]Karen B. Volunteer utilization report prepared for future of the library task force of the Charlotte Mecklenburg library, 2010[J].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13(32):50-162.

[6]Broady-Preston, Judith.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using volunteers in UK libraries:issues and methods[J].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Metrics,2014(3):121-112.

[7]Goulding, A.The big society and English public libraries: where are we now[J]. New Library World,2013(11/12):478-493.

[8]李保東,胡利勇.基层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提升策略研究:以东莞市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9):76-82.

[9]刘瑾.基于第六次上海市社区图书馆评估后的认识与思考:以长宁区街道(镇)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7(15):8-11,17.

[10]熊伟,索新全,陈碧红,等.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点线制”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宝鸡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16-25.

[11]冯永财.高校图书馆与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对口帮扶机制研究:以陕西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7):1-7.

[12]肖蒙,曲如晓.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2):71-87.

[13]向宏华.PDCA循环视角下农家书屋志愿者管理体系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5):60-65,81.

[14]李丹,申晓娟,王秀香,等.新起点 新视野 新任务: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成人馆部分)评估定级标准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4-17.

[15]王毅,柯平,孙慧云,等.国家级贫困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图书馆和文化馆评估结果的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5):19-31.

[16]柯平,刘旭青,邹金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回顾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8(1):37-48.

[17]胡银霞,张海玲,徐青.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解读[J].图书馆,2017(6):14-18.

[18]柯平,潘雨亭,张海梅.机遇与挑战: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的环境与意义[J].图书馆杂志,2023(3):9-13.

[19]周德明.以评估工作助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研制专家周德明访谈[J].图书馆杂志,2023(3):4-8.

[20]陈传夫,陈一.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中国实践及其理论贡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1):4-21.

[21]唐义,徐静.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2):13-18.

[22]陈宏宙.西部地区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思考:以宝鸡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2):55-60.

[23]李燕娜.群体动力学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0):111-115,128.

[24]柯静.佛山阅读联盟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3(2):7-14.

[25]张凌峰,洪秋兰.文化治理视域下“农家书屋+儿童教育”运作模式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3):80-87.

[26]方家忠.体系化为表,专业化为里:文化强国愿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思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6):62-75.

(编校:崔萌)

收稿日期:2023-08-14

作者简介:雒虹(1967—),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霍彩铃(1966—),陕西省图书馆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基层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图书馆休闲阅读功能及模式的实现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群众文化工作关系探索构建
基于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基层图书馆服务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