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
2023-10-16◎马韵
◎马 韵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记录现实生活产生浓厚兴趣。纪录片的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需要纪录片创作者抓住时机,提升作品创作水平,加快纪录片传播速度,同时不断扩充纪录片拍摄题材,转变拍摄视角,以更加客观的方式深度剖析生活现象,深化纪录片创作内涵。
一、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传播的特点
纪录片传播在新媒体技术下,具有多元化、便捷化、受众群体年轻化、需求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纪录片的获取方式较为单一,只能通过电视渠道获取纪录片内容,而且纪录片的播放时间固定,一旦错过很难再重播。在新媒体时代下,获取纪录片的渠道较多,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渠道获取纪录片。纪录片观看时间不再固定,通过检索方式找到观看即可。另外,纪录片的题材丰富,受众群体逐渐年轻化。传统纪录片的主要受众是中老年人,受众群体固定。随着题材与创作内容的更新,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纪录片。例如,前几年爆火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众多是年轻人[1]。纪录片爆火的原因在于短视频的流行,将纪录片时长精简,以短视频形式传播,满足当代年轻人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不断扩大受众群体,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促进纪录片的广泛传播。
二、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思想空洞
当前,部分纪录片创作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受众需求,主题思想空洞,缺乏深刻内涵。纪录片是国家弘扬社会价值观、传播政策思想的载体,但部分纪录片内容与纪录片创作内核无法紧密结合,导致其空有结构,缺乏内在,或内核创作不足,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另外,纪录片创作以叙事为主,还停留在以电视为传播媒体的年代,没有领会时代精神,与新媒体时代发展脱节。
(二)表现形式单一
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创作水平得到提升,但纪录片创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在表现形式上,纪录片还停留在电视媒体时代,不重视提升画质与音质。新媒体技术下,纪录片创作手段得到丰富,配音解说得到技术支持。由于经验的缺乏与创新意识的缺失,导致部分纪录片对配音解说的利用手段较差,不利于纪录片创作水平的提升。配音解说是丰富纪录片表现形式的关键,对纪录片质量的提升有着关键作用,需要加快创新,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形式。
(三)创作手段缺失
纪录片创作主要使用摄像设备拍摄,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例如在摄像中,需要对色调进行调整,针对拍摄的事物调整摄像机,保证摄像画面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摄像手法与技术得到创新,需要充分利用,提高纪录片的创作水平。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创作手段缺失,先进拍摄手法与拍摄技术的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部分纪录片创作团队具有多年创作经验,创作手法已经模式化,很难实现创新,不利于纪录片创作水平的提升。
(四)传播渠道有待开发
传统媒体对纪录片的传播力度不足,在新媒体时代下,立体化传播成为主流。由于部分纪录片制作团队缺少充足经验,对纪录片传播渠道开发与应用不足,导致立体化传播进展缓慢。例如,部分地区新媒体环境良好,但纪录片创作团队没有把握时机,缺少对纪录片传播的认识,导致纪录片创作与传播进度缓慢,粉丝数量较少。
(五)受众定位不准确
当前,纪录片的传播速度较慢,主要由于受众定位不准确,导致传播动力不足。例如,某纪录片创作团队采用传统的运营思维,没有提前调查,纪录片推送较为分散,且后续互动不足。在新媒体时代下,粉丝是纪录片传播的关键,缺少互动,就难以增加粉丝,会对纪录片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六)传播模式有待更新
在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创作与传播需要科学设计。传统的传播模式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要求,纪录片创作团队需要集思广益,提升传播效率。适当放权对提升纪录片传播质量有着积极意义,纪录片创作团队精力有限,传统的大包大揽方式效率较低,难以处理海量信息。对此,建立新型纪录片创作与传播分离模式是大势所趋。
三、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创作的优化措施
(一)精巧构思,丰富叙事内容
为解决纪录片创作内容空洞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精巧构思,丰富叙事内容。新媒体时代下,海量信息与多样的移动终端设备成为其显著特征。社会大众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观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传统纪录片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例如,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大众可以自由成为纪录片的创作者,有效降低了纪录片创作的门槛,拍摄内容与主题范围宽松,纪录片创作内涵得到加深。在优化纪录片创作上,要以受众需求为切入点,转变纪录片的叙事方向。例如,前几年较火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转变叙事角度,优化内容输出形式,以更加平民化的角度叙事。该纪录片以地域性为模块,带领观众更快进入内容,了解当地的美食。纪录片叙事功能较为重要,也受到创作者的深度加工。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者结合受众需求,精巧构思。
另外,创作者结合时代特点,把握受众喜好,采用微观叙事的方式丰富纪录片内容,改变传统的叙事方式,从个体角度进行叙事[2]。例如,优酷独家制作的纪录片《侣行》中采用这一创作手法,以个体或群体为切入点,将感情遭遇作为主线平铺直叙,这种方式更加平民化,受众认同感更高。该纪录片一经播放,受众反应较为激烈。尤其是在短视频支持下,时间较短的纪录片信息量较大,受众较为喜爱。
(二)配音解说,优化受众体验
相较于传统纪录片语言台词较为生硬的特点,新媒体时代下的配音解说更加贴合纪录片画面,优化了受众的纪录片体验。例如,某纪录片创作团队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发现受众对纪录片内容感到枯燥。对此,该创作团队改变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为其辅以生动的配音解说,使纪录片内容更加有趣。
首先,纪录片创作者以受众角度进入纪录片情境中,不断改进提前录好的配音与文字内容。例如,纪录片《水果传》的配音解说设计较为巧妙,创作团队借此深度学习。《水果传》中在描写柿饼制作时,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将台词与纪录片画面有效结合,不会使受众感受到突兀。其中一段解说与画面极为贴合,解说内容是“柿子要进入一段漫长而甜蜜的梦想,短暂告别空气和阳光”。这段解说辅以柿子加工的画面,生动而又契合台词,使简单的柿子加工内容变得活灵活现,艺术创作手段高明。
其次,在配音解说中,融入纪录片创作者的情感,对作品内容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纪录片制作中,尤其是以感情为主题的纪录片,配音解说尤其重要。生动的台词创作、感人的背景音乐,能够使作品更具特色。
最后,在4K 高清摄影镜头下,纪录片画面更加清晰,呈现出的视觉冲击感更加强烈。纪录片在高清镜头下,内容表达效果更好,受众的观看体验得到提升,同时视听体验更佳,促进了纪录片创作水平的提升。
(三)创新拍摄,提供视觉盛宴
纪录片创作中,先进的拍摄技术能够提升艺术创作水平。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摄像技术得到质的飞跃,先进的拍摄手法对提升纪录片创作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例如,在纪录片《水果传》拍摄过程中,创作小组运用最新的摄像设备,摄影效果极佳。透过屏幕能够感受到纪录片拍摄内容的真实,葡萄与桃子鲜艳欲滴,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味蕾。柿子在色调调整后,色泽饱满,将柿子的果肉颗粒感真实表现出来。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需要专业摄像人员进行色调与焦距的调整,保证摄像效果更好,为观众提供视觉盛宴。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摄像技术有效支撑拍摄手法的创新,为其提供技术与理论基础。例如,《水果传》纪录片创作中,有一个情节是水果瞬间切割的画面。传统的拍摄手法与摄像技术抓拍效果较差,难以想象观众传达水果的脆甜多汁,视觉效果较差。在先进的拍摄技术支撑下,拍摄手法与理念得到创新,4K 高清摄像机瞬间抓拍水果裂开的画面,汁水真实喷洒,激发观众心理与生理的渴望。
其次,新媒体时代下,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摄影设备迭代升级,摄影功能也得到丰富。例如,在纪录片《水果传》创作中,运用了延时拍摄的设备功能[3]。纪录片创作者为了向观众更好地展示柿饼“白霜”的形成过程,采用延迟拍摄与微距摄影的拍摄手法。延迟拍摄的作用在于延长较快的内容,“白霜”的形成速度较快,肉眼捕捉效果差。在延迟拍摄下,观众能够用肉眼观察到平常难以注意的细节。最后,纪录片完美展现了水果入口与咀嚼的过程。在高清镜头拍摄下,观众通过视觉撩动味蕾,激发其对纪录片的兴趣。
四、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传播的优化措施
(一)运用立体化传播渠道
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单向传播,新媒体时代不断拓宽传播渠道,逐渐形成立体化纪录片传播模式。首先,运用融媒体理念拓宽传播渠道,顺应当前传播趋势,开展深度合作。例如,某纪录片创作团队为提升传播速度,扩大纪录片影响力,与各个平台运营商展开合作,其中包括当前较为流行的快手、抖音、小红书、腾讯、优酷、爱奇艺等。例如纪录片《水果传》经过运营商合作推广后,同时在安徽卫视、短视频平台与视频平台上播出,迅速吸引大量用户观看。纪录片立体化传播的形式不仅于此,用户可以在视频平台上互动玩梗,有利于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例如2022 年,由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我们的新时代》一经播出,受到爱国人士的热烈讨论。该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兵团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砥砺前行,拼搏进取,在兵团大地换发光彩的故事。纪录片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地区取得的伟大成就,在立体化渠道下得到广泛传播。
其次,纪录片创作团队可以进行官方宣传,满足用户对幕后设计的好奇心。团队成员使用互联网与用户线上互动,为其解答纪录片中的情节,或者补充纪录片中没有涉及的背景故事,使观众更好地了解纪录片传播的意义[4]。在互动中,观众与纪录片制作团队产生共鸣,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获得大量的关注。
最后,在纪录片制作团队线上线下互动后,收获大量的粉丝,为团队后续作品的发布与传播提供助力。粉丝将对该纪录片的情怀寄托到下部纪录片中,增加节目用户的黏性,推动纪录片的广泛传播。
(二)精准定位受众群体
纪录片传播的有效途径在于用户的主动转发与点赞收藏,因此激发用户兴趣是纪录片传播的关键。对此,纪录片创作团队需要提前调研,定位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优质的纪录片节目,促进纪录片的传播。首先,纪录片创作团队转变思维,运用大数据调查用户喜好,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正向思维推进纪录片的传播。在调查期间,纪录片创作团队准备工作资料,以短视频形式剪辑纪录片,扩大纪录片的宣传。调查结果显示,纪录片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纪录片《水果传》受众调查结果显示,96%的用户年龄在35 周岁以下,其余年龄在35 周岁以上。该纪录片调查结果是近年来纪录片受众群体的缩影,《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年龄结构与此相似。
其次,纪录片创作团队制定针对性策略,促进纪录片的传播。例如,某纪录片制作团队开通微博与抖音官方账号,在纪录片上映前预热,提前播放宣传片,观察社会大众的反响。在专业新媒体运营团队的操作下宣传推广,广泛吸引受众群体关注。在纪录片正式上映时,官方媒体根据受众反响给予回应,吸引粉丝关注,扩大纪录片的传播。最后,纪录片创作团队响应用户需求,展示制作团队的诚意,赢得粉丝与观众的喜爱。
(三)建立制播分离模式
为提高纪录片创作水平,促进其传播,创作团队制定科学的策略。首先,将纪录片制作部分交由独立机构完成,减轻创作人员工作压力,提升纪录片的传播效率。在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搬上荧幕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不断提升纪录片的创作质量,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是创作团队的初衷。对此,将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工作分离,能够提升工作的专业性。电视台高效利用纪录片资源,在合适的时间段播放,提高视频的播放量,而纪录片创作团队有了更多的时间提升作品质量,减少作品宣传方面的时间使用。例如,纪录片《水果传》创作团队只需要负责制作后续节目即可,由各大视频网站来积极宣传。其中,B 站大力宣传《水果传》,持续置顶,用户评分高达9.7,吸引大量的B 站用户观看,促进了纪录片的传播。
其次,软件平台整理弹幕信息,为创作团队提供有效信息,减轻其收集弹幕信息的时间[5]。纪录片创作人员结合提供的信息与评论留言,调整纪录片节目内容,促进纪录片质量的提升。
最后,在科学的制播分离模式下,纪录片《水果传》的播放量破亿,成为年度纪录片的收视冠军,这离不开纪录片传播工作团队与制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也为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创作团队提供了成功经验。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找到科学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创作者与传播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借鉴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经验,促进节目质量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传播的特点,详细描述新媒体技术为纪录片带来的优势,并针对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例如采用精巧构思丰富叙事内容,配音解说优化受众体验,创新拍摄提供视觉盛宴等方式,促进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