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角下儿童剧的审美价值研究

2023-10-16马秀明

戏剧之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儿童剧美育舞台

马秀明,王 昭

(广西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戏剧、影视、舞蹈被正式纳入课程标准,美育全面进入公共教育领域。“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儿童有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更加有利于儿童的美育建设。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门类中,儿童剧因其高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儿童的滋养最为全面,在审美教育中最为突出。儿童剧承载着教育的使命,本身具有人文性、教育性、游戏性、启发性等特征。儿童剧不仅能培养和锻炼儿童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儿童建立和塑造高尚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这与美育偏重精神内涵的特质相契合,又与美育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儿童剧作为儿童的“良师益友”,其带来的审美价值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美育的必要性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意识和健康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审美教育可以实现人的感性与理性之统一,从而塑造完整的人性。杜威理想中的教育就是审美教育,他把教师当作艺术家,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活动。杜威赋予教育和艺术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教育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儿童时期是人接受教育培养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关键的阶段。儿童的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本身有着天真善良的心灵,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心理。由于他们缺少知识、理解力,不能够明确地分辨是非与美丑。因此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综合审美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美育对儿童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儿童美育即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提高儿童的审美水平,培养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教育。

在整个儿童美育体系中,儿童剧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儿童剧的受众主要是儿童,表现形式涵盖了戏曲、童话剧、歌舞剧、音乐剧、木偶剧等多种形式,适合儿童的欣赏趣味和接受能力。儿童剧表现内容聚焦于儿童的心灵成长历程上,它不仅仅是娱乐孩子,更是用艺术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知识、体会人生、认识世界。儿童剧所带来的艺术感染、情感教育和智慧启迪的作用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儿童的综合美学素养,因此儿童剧是儿童美育最好的载体。

二、儿童剧的审美价值

(一)引导提升儿童综合审美素质

戏剧将所有艺术手段都整合了起来,并且将时间和空间、视觉和听觉、直观和想象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全面提升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儿童剧作为一种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的审美活动,它通过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语言、优美的舞蹈等表演形式,借助道具、音乐和灯光舞美创造出舞台上的大千世界,为儿童带来一场又一场的美的盛宴。戏剧美综合了文学美、表演美、舞蹈美、音乐美等多种艺术形式美,每一类艺术元素都有独特的审美特性。戏剧文学美指的是儿童戏剧文学,儿童文学剧本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内容情节丰富,人物特点突出,主题思想鲜明;音乐作为儿童剧中经常运用的声音艺术元素,可以营造特定的舞台氛围、升华儿童剧的主题;表演在各种艺术成分中占据中心地位,演员运用动作表现角色性格,吸引观众注意力。剧本通过导演的二度创作,音乐通过演唱和伴奏,美术通过灯光和道具,利用它们有价值的艺术元素,提升儿童剧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作品主题思想,增添儿童剧的观赏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儿童剧舞台采用数字影音、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给儿童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儿童还可以与舞台上的装置互动,获得了更加沉浸的观剧体验。优秀的儿童剧用丰富的舞台语汇呈现美,奇特的情节、幽默的对话、婀娜的舞姿、绚丽的场景,使儿童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儿童的审美欲望,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格观念

儿童在参与戏剧活动中,容易受到戏剧情节和人物角色的感染。儿童剧的主题是反映美好、追求信念,在创作中总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美好写照。它所传递出人性中最为真实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例如,正直善良、团结友爱、乐观坚强、不怕困难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儿童剧塑造正面人物真善美的艺术形象,也会刻画出反面人物邪恶丑陋的艺术形象,运用对比、衬托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善恶。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善良战胜贪婪,光明战胜黑暗,以此来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和是非观念。在儿童剧《壮壮快跑》中,盲童壮壮为了寻找妈妈,他穿越梦境,不停地奔跑,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最终打败邪恶的蝙蝠王并解救出妈妈和朋友,永获光明。勇敢真诚的壮壮给广大儿童观众树立了榜样的力量。儿童喜欢模仿,能够将剧中英雄人物伸张正义、无私奉献的行为转变为内在的道德要求,在生活中自觉地去做好人好事,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活动中遵守行为规范,进而约束自己。优秀的儿童剧凸显亲情、友情、爱情等情义,展现了美好的自然环境,传达出积极向上的内容,不断滋养着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的人格。

(三)启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儿童剧题材丰富多样,不论是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还是营造梦幻世界的童话故事,以及遨游宇宙的科幻小说,都可以以儿童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容易被美好奇幻的故事所吸引。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展开他们的想象空间,优秀的儿童剧能够满足儿童对于幻想世界的需求,为儿童发挥想象力提供一个窗口。因此,童话剧、神话剧、科幻剧、木偶剧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儿童剧舞台上展示的往往是虚构的世界,通过人物设计和舞台加工,植物、动物被赋予生命和情感,月亮、白云、城堡等物体也都活灵活现,色彩斑斓的舞台充满生命力和神奇的力量,无限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趣味。儿童剧《月亮上的妈妈》全剧充满着童话般的奇幻想象,剧中有一只会唱歌的小母鸡,还有一场不可思议的“摘月亮”行动。小李想要写一篇有关“月亮上的故事”的作文,爷爷奶奶为了启发小李想写作文的灵感,用非遗木偶表演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来帮助他。小李想在晚上梦到妈妈在月亮上打工,并在第二天就想要到月亮上去找妈妈,最终在老人的帮助下实现了见到妈妈的愿望。就像剧中老木偶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不仅能够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还能够带来事实!”儿童剧通过各种奇妙的想象,帮助儿童建立起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儿童在充满童话和美好气息的环境中,开拓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根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元素,更主要的是它蕴含着礼、智、仁、义、信等大量的优秀伦理道德理念。儿童剧创作者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大量经典的儿童剧作品,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老鼠嫁女》《三个和尚》《小马过河》《愚公移山》等都是通过将传说、传统民族故事辅以当代的儿童戏剧表达,实现民族经典文本在当下创意化的立场呈现,使儿童观众深刻体会到本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儿童剧《鸡毛信》用时空穿越的方式带领观众回到抗日时期与小英雄海娃一起送鸡毛信。在送信的过程中,观众与海娃一同与敌人斗智斗勇,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冒险,最终完成送信的使命。海娃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为当代少年儿童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象征革命精神的鸡毛信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创作者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巧妙植入儿童剧舞台中,比如皮影、木偶、脸谱、武术、书法等融入儿童剧编创中,丰富了剧目内容,开阔儿童的眼界。儿童剧《老鼠嫁女》加入琵琶、古筝、唢呐等中国传统乐器;剪纸、舞狮、风筝等作为舞台元素;运用非遗元素、京剧戏曲元素进行创作,深化儿童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提升儿童的审美趣味,极大地拓展了儿童剧的视觉呈现效果和艺术张力。

三、儿童剧美育的基本途径

(一)在鉴赏中收获美

21 世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看儿童剧作为一种亲子娱乐活动成为很多家长的周末首选,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观摩戏剧演出。儿童剧市场得到充分发展,优秀的儿童剧剧目接连涌现。儿童剧融合了剧本、表演、舞美、道具等内容,舞台上的多种艺术门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力与鉴赏力。儿童剧也是一本生动形象的教科书,能够巧妙地将文化课程渗透进舞台当中,蕴含了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等多种学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儿童呈现出知识的魅力,从而构建一种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儿童剧运用最鲜活的戏剧舞台表现形式,营造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知识在一个个游戏情境中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够一边体验儿童剧独有的艺术魅力,一边在欣赏中激发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获得独一无二的美感。

学校是实现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艺术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通过开设儿童剧鉴赏课,将经典儿童剧作品通过美育传递给学生。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分析与解读,提高学生对儿童剧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儿童剧内容的理解能力。优秀的儿童剧会触动儿童的灵魂,激励儿童的情感,让儿童在情感共鸣中延伸出有关生命价值的思考。儿童剧传达出的教育意义不仅仅针对学生,现实题材儿童剧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会感染家长和老师。

(二)在编演中创造美

参与是儿童探索世界的行为方式,儿童通过参与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有助于儿童对美的感知和创造性发展。现如今,儿童也从观众席走到了舞台上,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儿童剧的表演和创作中。儿童演绎儿童剧,儿童剧又重新塑造了儿童。儿童参与儿童剧排演的各个环节,在演讲、音乐、舞蹈、合作等多方面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儿童还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明辨真善美,学习换位思考,提升人际交往、集体意识,更有利于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艺术实践参与美的创造,是新时代儿童剧所表现出的教育价值。在学校的戏剧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编写剧本,或者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还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从展示自我到提升自我,进而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

在2022 年11 月12 日举行的第七届北京大学国际音乐剧学术研讨会上,少年儿童题材音乐剧的美育价值作为研究的主要议题,教师、学者、儿童剧从业者都将儿童剧的育人功能摆在首要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儿童美育必须围绕立德树立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美育教育中。我们儿童剧工作者要承担起以文育人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美育建设标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表现儿童剧新的思想风貌,促进我国儿童剧的传承和创新,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创作更多优质的儿童剧剧目。同时也要让优秀儿童剧走进每一所学校,使更多青少年儿童在审美鉴赏和艺术实践中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格和人文素养,以此来增强儿童剧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儿童剧美育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