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意义和路径

2023-10-15李丽君申学锋龚政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村级财政农业

李丽君 申学锋 龚政

2023年6月27日,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以下简称“农研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乡村振兴研讨会,共170余人参加。乡村振兴研讨会由常务副会长王朝才主持,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原司长苏国霞、上海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卢华、江苏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处长李海峰、辽宁大学教授王振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海涛、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安明友等六位专家学者,从国家、省、直辖市、村、企业与家庭这6个层面,围绕乡村振兴焦点热点问题,分别作了《瞄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探索大都市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提质增效财政资金蓄势赋能乡村振兴为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坚强保障》《构建村级公共品的长效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家庭财富积累机制》《一户农业企业成长启示》的主旨演讲。此次论坛旨在探索新时代下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路径,有效发挥农研会服务乡村振兴的智库作用。

一、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人、地、钱”等要素供给问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国霞结合当前国内国外形势对今年一号文件作了解读分析:党中央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连续11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主题。今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她认为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号文件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操作手册。她提出,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财政部门要把认真学习、全面落实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李海峰介绍,2022年,江苏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规模达1108.17亿元,实现7连增。他通过分享江苏财政提质增效财政资金、蓄势赋能乡村振兴、为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坚强保障的工作经验,提出江苏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为新征程上做好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政策供给、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障。

卢华通过分享上海这一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大都市“三农”财政工作经验,提出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与时俱进、深刻领会乡村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四个价值”,全面优化财政支持都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投入机制。

王振宇表示,取消农业税后,一方面乡村的公共资源变为“制度内”供给,增加了自上而下的财政投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不足问题,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一事一议”制度难以解决资金筹集中的搭便车问题,村级公共品“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凸显。财政是发挥农业农村公共属性和正外部效应的基础,如何构建村级公共品的长效财政保障机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二、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建议

(一)优化完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统筹设计

卢华提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统筹设计以及投入机制的优化完善,必须做到“顶天立地”。一方面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要求和明确的重点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本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扬长补短。

(二)全面夯实公共财政的战略保障职能

李海峰介绍,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的人口,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说很不简单”。他认为一方面财政部门要扛稳重任支持充盈“大国粮仓”,以“农业强”筑牢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坚实基础。要支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造粮食高产稳产“吨粮田”,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业创新驱动的“强引擎”。具体来讲,就是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支持做精做活“土”“特”“产”三篇文章。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健全完善财政保障制度,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用“农民富”提升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发展成色。“十四五”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江苏省财政将按照“四个不摘”的政策要求,全面梳理调整脱贫攻坚期由省财政厅牵头的32项帮扶政策,确保财政帮扶政策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卢华提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财政部门同样要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上海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实施较高标准的种粮补贴作为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中的首要政策,在科学规划、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聚焦国家明确的重要政治任务方面突出公共财政的战略保障职能,加大对粮食安全的投入。

(三)重点聚焦民生服务中财政投入的持续性

王振宇认为,村级公共品供需错位、农民之间利益难以协调、农民积极性不高等“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村级组织建立自下而上决策体制,也需要财政投入的长效支持。一是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二是建立基层财政、基层干部、基层治理长效管护机制,维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

安明友通过介绍其对吉林省公主岭市德乐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的扶持经历,认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老龄化严重人才缺乏、土地关系不稳的问题。他认为,涉农财政支出应考虑人口老龄化背景,关注“人口红利”消失对财税政策的影响,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举措。

(四)以科学财税政策推进共同富裕

吴海涛通过观察城乡家庭财富积累的现状及特征,提出城乡家庭财富积累“内部三股流—收入流、代际流、消费流,外部三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政策)、自然系统(气候)和技术系统(数字经济)”的机制。针对财政如何在“收入流、代际流、消费流”中减小城乡二元化、促进共同富裕,他表示:一是充分发挥再次分配对财富分配的调节作用,在财产继承环节进行贫富调节,建构遗产继承、赠与等一体化的累进税制度设计;二是建立并完善规范的工资补偿机制;三是贯彻执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五)加快构建财政引导下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苏国霞认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概括起来主要有四项任务,这四项任务的完成,需要构建财政引导下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一是要继续坚持财政优先保障,这需要各级财政持续投入,地方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三是财政要发挥杠杆作用,吸收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卢华认为,“财政引导”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体现政府规划、政策导向的明确意图,这就需要财政和其他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有了明确且稳定的政策导向,资金和资本才敢放心投入。二是要找准政府与市场合作的结合点并主动发力。这些结合点往往就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交织的领域,就是政府和市场要携手合作共同支持的内容。在其中既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关系,也需要建立有序的“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投入模式。

猜你喜欢

村级财政农业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