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防控措施探讨
2023-10-15楼琰琰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主要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的审计风险不断加大。为保证审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审计风险。本文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旨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推动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创新中,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有效规避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支持,并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质量[1]。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引发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同时,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也至关重要。在整个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风险防控作为核心导向,建立规范的审计模式,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管理创新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目标。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义
1.1 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承载者和执行者,内部审计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单位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在此前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中,明确将“对本单位及所属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推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及时检测行政事业单位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如执行资金补助政策是否合规、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开展某项政策的绩效评价等,从而及早发现并纠正单位在执行各项政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不足,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1.2 有助于保障公共资源、国有资产安全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升国有资产的整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合理利用[2]。内部审计的开展不仅能够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出现的概率,减少损失,还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其发展目标奠定基础。通过审计报告的发布,可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
1.3 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一,内部审计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专项资金使用审查,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水利、绿化、应急抢险等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对本单位财务活动的全面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能够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审查项目预算和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追踪资金流向,确保专项资金按照规定用于特定目的,避免资金被滥用或挪用。
第二,内部审计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为资金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流程和制度的审查,内部审计可以识别出管理上的弱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审计人员可以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审查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率,发现并解决资源浪费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第三,内部审计可以提升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专项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评价,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例如,通过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等方面的绩效评价,了解项目在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和建设管理、工作机制运行等方面的绩效情况,将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归纳,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根源,向单位领导提出有效建议。
1.4 有助于从严治党、廉洁从政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其发展的有效性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具有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有效性的重要职能。第一,内部审计可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确保其合规运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第二,内部审计可以预防自身问题的发生,通过对下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第三,内部审计可以起到遏制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和追责,通过审计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2.1 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复合型人才,专业结构不科学。这意味着在审计团队中,可能存在一些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能力与审计工作不匹配。有些內审人员可能具有财务背景,但缺乏与本单位业务相匹配的专业知识;而有些内审人员虽具有较强的业务知识,但缺乏财务会计和风险管控方面的知识。例如,水利、交通等专业性较强的行政事业单位,这种专业结构不科学的情况会影响审计团队的整体能力和效率。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专职审计人员配备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便准确评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然而,由于缺乏专职审计人员,无法有效应对复杂而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视角单一,偏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人员过于关注财务和管理方面的审计需求,而忽视其他重要领域的审计需求,导致审计角度相对狭窄,如风险管理、合规性和绩效评估等。这种单一视角的审计工作会使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受到影响。
2.2 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单位的工作职责不明确,资金来源、资产权属不清晰,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将重点放在日常的运营和财务管理上,而忽视了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需求。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缺乏宏观环境,内部审计停留在财务管理范畴。以往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如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等。这种局限性使得内部审计无法全面覆盖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不能对组织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第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情况。由于缺乏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不高,只有在出现问题或风险暴露时,才会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这种被动的态度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价值。
2.3 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第一,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非独立的内设科室,审计团队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这种设置使得内部审计部门难以真正独立开展工作,限制了对问题的全面调查和评估,可能会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
第二,尽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与被审计部门是平级关系,这种关系削弱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导致审计深度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第三,内部审计报告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因内部审计结果报告反映的是本单位的内部问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维护形象、避免被批评或被惩罚,往往对问题的描述避重就轻,难以得出公正客观的审计结果报告。
2.4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根据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最新要求,发现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缺乏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程序和方法的问题,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控制下的初级阶段,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的核对和固定资产的审定,忽视了其他重要领域的审计需求,无法满足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的复杂运营和管理要求,严重影响了审计行为和审计方法的规范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业务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复杂性。同时,缺乏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程序也使得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引,导致各个单位在审计实践中存在差异。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措施
3.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
第一,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是由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其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化建设,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胜任能力。
第二,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素养,不仅需要熟悉审计原理和方法,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便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此外,其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便与其他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
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应运用职业思维处理审计业务,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遵循审计伦理和规范,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其应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接受继续教育。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方法不断更新和发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和继续教育项目,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并防范内部审计风险。
3.2 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将其纳入单位的战略规划中。他们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和重要性,将其视为促进单位发展的关键要素。
第二,创新审计模式与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高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审计,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全面性。此外,可以采用随机抽样和定性分析等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第三,避免暗箱操作,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与推广。透明度和信息公开是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程序和责任,公开审计结果,让干部职工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此外,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干部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第四,呼吁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参与到审计过程中。职工是单位的重要资源,他们对单位运营的实际情况较为了解,可以提供有关单位内部的关键信息和建议,帮助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单位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鼓励职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
3.3 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
第一,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这意味着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处于较高的职能级别,并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审计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
第二,通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避免利益冲突和干扰,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2]。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评估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实施监督,并推动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应包括明确的审计程序和责任分工,以及规范的审计报告和跟踪机制。这样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并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他们作出更好的决策。
3.4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为内部审计提供依据和指导。
第二,借鉴内部审计方法并与现代企业会计的审计方法相融合,建立符合单位要求的审计方法,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三,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机制[3],通过对单位政策的了解和风险来源的评估,对审计结果进行准确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
第四,建立奖惩机制和鼓勵制度,对审计工作和带班领导人进行考核,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以上步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一个适应自身要求的内部审计体系,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4 结语
内部审计对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使用和分配单位资产,获取真实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能够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内部审计模式,持续优化审计思想与理念,深化内控审计制度,落实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是规避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博.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 财会学习,2023(10):113-115.
[2]谢燕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优化对策研究[J]. 财富生活,2022(16):145-147.
[3]罗成夸.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2(15):148-150.
[作者简介]楼琰琰,女,浙江慈溪人,慈溪市水利局,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