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3-10-15梁超
[摘 要]为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我国制造企业致力于提升发展质量。当前,由于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确保自身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需转变传统价格竞争模式,打造品牌优势,通过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增强其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此外,赊销模式容易导致企业资金流动环节存在风险,因此,应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以及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及时发现各项风险安全隐患并加以处理,全面提升企业经营发展质量。本文将阐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风险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从而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优化意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制造企业不仅要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质量,还要及时关注生产经营环节的各项风险,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需意识到风险问题的不确定性,其存在于企业内部、外部,对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巨大,需要及时加以预防及干预,以保障生产经营稳定。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风险管理复杂烦琐,涉及层面众多,在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企业及时加以解决,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内控体系。当前,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尚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对此加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概述
1.1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制造企业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控制的措施及方法。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涉及基本规范、配套指引等各个方面,涵盖了制造企业研发、采购、生产、质检、销售、倉储、运输以及基建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促使制造企业运营活动满足国家监管要求,并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确保内部财产安全、完整,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
1.2 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回收风险。只有资金顺利回收,才能保障制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扩大市场份额、稳固品牌的市场地位,制造企业采用赊销的模式,以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产品从销售到最终回款都会存在风险隐患。此外,因制造企业应收账款数量庞大,若对客户信用管理、经营情况动态跟踪不到位,一旦客户企业出现破产或资金困难的情况,货款不能及时回收,便会增加企业的坏账、呆账数量,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隐患。第二,投资风险。科学的投资活动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收益,制造企业投资活动受到内部、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若对各种因素分析不足,则会使得企业面临投资风险,甚至产生经济损失。一般来说,企业投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在投资前期,企业设立相应的投资期望,为实现预期目标,企业就要考量多层因素,评估投资风险,以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第三,资产安全风险。制造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库存总额与流动性均较大,若缺乏信息化管理,且未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则会导致收支结存记录不真实、账实不符等问题。此外,部分制造企业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约束员工行为,造成相应的存货安全风险,增加后续账务处理的难度[2]。
2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各国纷纷重视发展本国制造业,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少,国内产能过剩,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产能过剩风险。立足于这一背景,制造企业也需不断加快自身转型,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管控企业各项财务风险,保障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呈现出内控环境缺失、内控制度及财务预算模式不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足等问题,需要企业重点关注并及时解决。
2.1 缺乏完善的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反映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是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关乎企业工作人员对内控工作的认知与理解。在对制造企业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制造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合理的组织架构。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存在交叉环节,内部管理程序不够清晰,且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容易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第二,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部分大型制造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因审计部门独立性、权威性不足,在实际工作开展环节各部门不够配合,难以发挥审计的实际作用。第三,人员效能难以充分发挥。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管控财务风险,需要高素质的人员作为支撑,但内部培训往往缺乏针对性,导致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适应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第四,企业不重视文化建设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核心向导,但却在部分制造企业中,其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3]。
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部分制造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各项工作无法规范、有序地开展。第一,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风险隐患存在的范围广泛,而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涵盖各个经营环节,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安全隐患。第二,企业缺乏配套的奖惩机制。员工落实内部控制情况难以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因而思想层面不够重视,难以收获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
2.3 财务预算模式不完善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环节,通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能有效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通常来说,财务预算是企业预测、评估财务风险的重要方式,企业常通过事前评估,保障后续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但部分制造企业并不强调财务预算,增加了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部分企业虽开展了财务预算,又由于模式陈旧、思维固化、市场不稳定性、内部管理等因素并未充分考量,影响了企业风险管理效果。此外,多数企业因各部门较为独立,内部沟通不足,各部门在预算编制环节的参与度不足,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开展难度,且财务部门无法及时指出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环节的各项问题,预算调整不及时,企业难以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容易激发部门之间的矛盾,企业被迫产生相应的损失,需要制造企业及时加以关注。
2.4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足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风险管控环节,内部风险管控意识较为薄弱,针对风险管控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容易因突发的风险问题使企业陷入困境,导致内部管理秩序混乱。第二,制造企业为稳定生产经营,会通过融资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资金,也能助力企业的转型发展。但在融资环节经常缺乏合理规划,使得企业融资环节产生风险。例如,部分制造企业采用银行短期借款的方式融资,若企业资金周转不利,则会产生偿还债款的风险。第三,企业在管理财务风险中不重视应用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信息复杂烦琐,容易因人为操作产生失误,甚至难以及时发现信息数据中的风险,使得企业蒙受较大损失。
3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制造企业通过生产制造市场所需产品,实现价值创造,支撑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制造企业在逐步发展的进程中,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是其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要素,即控制环境、评估风险、控制活动、内部沟通以及监督评价,这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着手点。在实际内控工作开展环节,制造企业也要对照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意见,全面解决内部控制问题。
3.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现阶段,制造企业需重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第一,全面优化现有组织架构,严格分离不相容岗位,细致划分内部岗位职责,并明确岗位要点,避免因职位交叉增加员工违规现象,以减少企业损失。第二,重视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审计部门独立,且在企业中具有权威性,以保障审计部门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企业可安排相应的审计部门负责人,切实依据内部控制制度,承担个人工作职责,并在业务开展环节受监事会监督。第三,充分发挥内部人力资源效能。企业在人才招聘环节便需制订完善的招聘计划,提高内部控制人才选拔标准,依据员工的各项培训工作需求,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也可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再教育,全面提升人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各项工作的需求。此外,制造企业也可采用定期轮岗的方式,确保人员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从而在工作环节严格依据制度要求自身,逐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第四,制造企业也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4]。
3.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实施内部控制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第一,企业需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分析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优化、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全面、科学且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促使财务人员依据各项制度有效管控财务风险,业务人员依据制度保障业务活动的有序开展。第二,企业需完善现有的奖惩制度,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能力强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于工作中不积极的员工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控工作,促进企业长远、有序发展。
3.3 完善财务预算模式
制造企业为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风险管理,需重视转变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并着手调整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一,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因此预算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做好环境调查等事前准备工作,明确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提升预算编制的可行性。企业预算目标制定后,要重视量化分解,及时对应各个职能部门,以便在工作开展环节严格依据目标执行。第二,制造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开展环节难免存在各种问题,需要企业对预算周期加强合理分析,通过细致对比,及时制订相应的优化调整方案,避免预算环节出现重大误差,消除企业潜在的风险。第三,企业财务预算不可忽视市场环节,要求财务人员在处理预算风险问题时,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动态变化,把控各个风险点,制订相应的风险防范方案。第四,制造企业在转变预算管理模式中,需要全员参与,确保各部门及时与财务部门配合,提供财务预算所需的各项数据,更好地提升预算编制质量,也能加强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及时指出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环节的各个问题[5]。
3.4 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为全面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需强化财务人员对风险防范的认知,及时发现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通过加强风险预警、识别与全过程管控,有效防范制造企業经营环节风险。第一,企业可组织财务人员汇总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归纳、总结及整理各类财务报表及数据,以财务报表数据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为基础,完善内部风险预警机制。第二,企业需重点关注融资风险,优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避免采取银行贷款的单一模式,适当采用股票融资,分散企业融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确保融资风险可控,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第三,由于管理制造企业财务风险会涉及较多的信息数据,可在风险管理环节搭建应用信息平台,在系统中设置预警数值,可自动化报警,促使财务人员及时发现工作问题,更好地防范风险。
4 结语
新形势下,企业为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把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问题为着手点,探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方案,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控体系。企业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关注审计工作的开展,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更好地引导、规范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广泛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辅助以完善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严格依据内部控制要求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完善财务预算模式,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有效管控企业风险,并对预算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更好地实现预算管理目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组织财务人员做好数据报表分析,管控好各个环节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企业融资环节的风险,通过事前合理规划,有效管控,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时期。制造企业针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保障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倩.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J]. 财富生活,2023(4):85-87.
[2]姚强.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 现代营销(上旬刊),2022(12):37-39.
[3]吉梦璐.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129-130.
[4]廖珍勇.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产经,2021(10):142-143.
[5]朱欢欢.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 财会学习,2019(17):242-243.
[作者简介]梁超,男,河南洛阳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