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23-10-15白忠良郑信徐佳佳胡志
白忠良 郑信 徐佳佳 胡志
摘 要:该文梳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热点与趋势。在中国知网(CNKI)中通过主题检索获取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纳入2000—2022年间发表的文献522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合作网络不强,研究热点存在阶段性变化。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热点体现在教育内容时代化、教育目标的去工具化以及教育方式的实践化,提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资力量,彰显专业特色,推动科学研究。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教育;CiteSpace;研究热点;公共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8-0008-06
Abstract: To review relevant literature on public affairs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o clarify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this paper retrieved relevant literature through topic search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used CiteSpace software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of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are that 522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22 were included, the overall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showed an upward trend, the research cooperation network was not strong, and there were periodic changes in research hotspots. We get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public affairs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in China are reflected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 the de-instrument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educational methods. It is suggested that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mor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eaching staff, highligh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iteSpace; research hotspots; public management talents
在社會转型和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改革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公共事业工作的必要性催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立与发展[1]。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重要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事业管理变得愈加复杂和多样化,需要具备现代公共精神和管理素养的人才来应对各种挑战,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2]。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正式设立,成为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起步较晚但开展迅速,许多综合性院校以及医学类、体育类、师范类等专心性院校纷纷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量的学者专注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当中,推进了专业建设[3-6]。基于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有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文献进行计量梳理,并用可视化的结果探明研究热点与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中采取主题词检索,主题设置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加“教育”或“教学”,发表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格式选取为中文学术期刊,共获取原始文献数据580条,人工甄别并剔除报纸、会议摘要、题录不全以及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出有效文献522篇。
(二) 分析工具
采用CiteSpace5.6.R5软件对用于研究的522篇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该软件具备将文献之间的关系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的功能,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明晰学科发展中的热点变化和趋势,多年来,已得到国内外诸多学科量化研究的应用[7]。本研究将筛选出的文献在CiteSpace5.6.R5软件中进行转换,按照研究目的,分别选择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3个节点绘制可视化图谱。
二 结果
(一) 年度发文分布情况
本研究纳入分析的文献时间跨度为23年,最早见于学者娄成武[8]2000年在《中国高教研究》上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有关问题的探讨。2000—2006年发文较为缓慢,2008—2019年间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75.48%,且在2014年达到峰值。2020—2022年的发文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国内有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研究文献量整体呈波动趋势如图1所示。
(二) 作者与发文机构分析
同时使用CiteSpace的作者和机构节点绘制作者与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网络密度为0.002 7,如图2所示。从图谱中可以发现,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力量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目前形成了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主要研究团队,见表1。机构间合作亟需加强,高水平、高质量研究较为缺乏。从作者来看,发文量最多为何云峰(7篇),随后为瞿书铭(6篇),张瑞华(4篇),绝大多数作者保持在2篇及以下,作者间合作集中在同一院校中,且合作网络较低,独立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为主要形式。
(三)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选取的522篇有效文献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网络密度为0.007 8,如图3所示。从图谱中提取出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共14个,其中介中心性均大于0,展示了关键词的影响力,见表2。从中心性值来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有关研究的关键词有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
(四) 关键词突现分析
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本文提取出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前20个突现关键词,用于判断研究热点的演变及趋势,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专业、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公共管理、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对策、实践、应用型人才、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就业、医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本科生。
(五)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TimelineView功能绘制关键词共现的时间线图谱,如图5所示。图谱揭示了研究中关键词聚焦的具体年份,从年份分布的变化归纳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的演化路径。由图谱得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立以来,各大高校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纷纷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模式等进行教学改革。随着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就业等问题的凸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互动式教学、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等内容融入,这些都指向寻求更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 讨论
(一) 国家政策是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因素
从年度发文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在2000年以前尚未有学者探讨,此后年发文量经历了多次波动,这无不与国家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政策有关。教育部曾分别于1998、2012和2020年调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不同时期对多个管理类专业进行合并调整,丰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体量,并对该专业的学科门类归属、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等做出日益详细的说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公共意识和责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公共管理事业。
(二)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热点演变分析
根据关键词突现图谱和时间线图谱,可以将2000—2022年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研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08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集中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属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初创阶段。在专业建设上,随着改革开放的升入,社会各领域迫切要求用人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为此,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共事业部门培养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力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时,多所高校抓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机遇,充分考虑办学前景和竞争形势,加大专业建设中的投入[9]。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界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为公共事业服务意识、社会化的管理责任和具备综合知识机构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因而具有复合型、厚基础的专业特色[10]。鉴于这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成为一项重要问题。学者们指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兼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做到知识储备、技能掌握符合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同时明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彰显不同的专业特色与方向,更好地体现高校自身的资源与优势[11]。
第二阶段(2009—2018年):该阶段的研究主要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等为主。这一时期更加强调了公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提出了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善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其中,李跃平等[12]结合其所在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提出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综合借鑒国外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取“管理基础—管理技术方法—管理实践—管理综合”的设计思路,同时强化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必要考核,激发学习主动性。汪杰贵[13]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需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带入到课堂当中,同时也提出了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多种教学方式。吴涛等[14]对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采取文献检索、学生汇报、课堂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阶段性考核结果发现,学生对管理学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知识点的掌握显著提高,且学生对授课方式的参与意愿和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表明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2019—2022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聚焦在专业认同、就业、创新创业教育等。期间随着高校教育结构的调整,招生人数普遍增加,一系列围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是专业认同感,较高的专业认同感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正向认知和情感,同时也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驱动力,而研究显示,医学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认知程度低,在学校战略定位中容易滑入边缘学科。如何提高专业认同感,发挥专业优势成为一个现实挑战[15]。其次,就业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公共事业管理涉及政府、卫生、教育等多个公共领域,然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人员精简加之高校毕业大学生数量增多,就业市场不得不迎来供大于求的现实困境。让人才培养目标紧跟时代发展,让学生所学做实做精,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变成研究所望[16]。最后,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之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优化的新路径[17]。
(三)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的演化特点
从研究热点的演变路径来看,可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研究大致归纳出三个特征。一是教育内容时代化。从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政策方针的驱动,并能够及时抓住困扰专业发展的瓶颈,尽力避免教育内容脱离社会所需。二是教育目标的去工具化。自始至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没有因其培养复合属性的管理人才而走向注重实操的实用技能教育,更不是单纯走向公共管理部门等工作对口的职业教育,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始终强调人才所具备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教育方式的实践化。通过学校与事业单位签约合作协议,学生以实习、见习等方式走向教学实践基地,方能推动人才培养从书本走向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这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四)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专业边缘化问题凸显。在各大高校竞相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下,该专业的角色时常成为高校的附属品。以医学院校为例,在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主流专业的引领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为鲜有的非医学涉医专业,底子薄、经验缺是一方面,学校在战略布局上不重视、资源保障上不倾斜更是加剧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在发展中的动力不足,缺少机遇,最终变为医学院校的边缘弱势专业[18]。其次,课程设置特色不明。尽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有着在教学目标中的宽口径、综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比例设置不科学,过于强调人文社会知识与理工知识有机结合、公共管理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容易导致专业课程的底色不明确,学生在知识获取上过于宽泛,浅尝辄止,缺失重点,更是加剧了在日后就业中的劣势[19]。最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由于专业建设起步晚,以及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来自其他相关学科的师资队伍,真正专业对口的师资存在较大缺口,而且能够具有公共部门工作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人才更加缺乏[20]。
(五)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根据CiteSpace中的图谱结果,再结合研究热点的演变和相关文献的启示,本文提出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四个发展方向。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强调学生能够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能够在公共部门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立德树人”始终为各大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提供办学理念上的根本遵循。无论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和学生需求中都蕴含着大量的课程思政资源,通过打造专业思政团队、申报优秀师范课程,激发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完善专业教育体系[21]。
第二,加强师资力量。师资队伍的质量关系到高校教育水平的优劣,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吸收与培养。通过人才引进,待遇保障,提高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定期举办培训、学术研讨、进修,增进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出国交流、访学,借鉴国外教学经验;推进教师前往公共管理部门挂职、指导,优化教学理论应用[19]。以教学队伍带动教学体系,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第三,彰显专业特色。多数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在其他学科院系之下,并冠以专业方向,如教育管理方向、体育管理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等。专业方向自然成为了办学的根本路径,专业课程设置、比重划分能否体现专业特色也变成了专业发展中需重点规划的内容。以创办较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为例,其旨在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的管理型人才,因而需要和综合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加以区分。医学是其底色、本色、特色,始终不能变、不能偏,课程设置上更不能一味地弱医学化甚至去医学化,要更好地体现卫生事业管理的特色[18]。唯有这样,才能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充分融入到学校的战略规划中,避免沦為边缘学科。
第四,推动科学研究。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离不开科学研究的训练。以国家推行多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做支撑,通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借鉴研究生式的培养手段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当中。由学生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主持完成课题,撰写报告和论文等一系列科研过程,使得学生切实产生对学科知识理解的深化,扩充知识结构,进而提升专业认同感,更能为今后的学历提升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19]。同时,将科学研究融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需要依托院校科研平台,围绕国家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合理确定研究方向,组件研究中心,最终产出科研成果,推进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22]。
四 结束语
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有关研究进行文献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有关研究聚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层层深入、鞭辟入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抓住公共管理人才需求的机遇与挑战,坚守专业特色、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创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能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佳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23,485(2):25-27.
[2] DANIELLE V, JO A S, SARA 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llaboration and network research in the public affairs literature: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nd research[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2,102(3):564-571.
[3] 马立超,蒋帆.社会科学领域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案例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6):104-113.
[4] 毛明明,夏颖.新时代背景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范式优化的驱动因素、内容诉求和支持路径——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反思[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40(3):198-202.
[5] 严静,胡志.促进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3,43(3):159-164.
[6] 陈任,丁宏,马颖,等.新时期卫生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5):557-559.
[7] CHEN C 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57(3):359-377.
[8] 婁成武,郑文范,隋永强,等.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2):60-62.
[9] 朱海伦,谢捷琼,江平.关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2(1):76-78.
[10] 宋桂芝,洪瑾.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与设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5-87.
[11] 罗朝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2):75-77.
[12] 李跃平,黄子杰,瞿书铭.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35.
[13] 汪杰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多元化研究[J].学理论,2011,579(9):240-241.
[14] 吴涛,黄亚芳,田琳,等.《公共卫生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方法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0):146-148.
[15] 宋明洋,刘倩,袁璟,等.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认知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138-140.
[16] 林春波,许可.基于就业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19,8(39):63-64,83.
[17] 洪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6):29-35.
[18] 赵云,莫玉芳,刘桂芬.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边缘化及其化解战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7):539-542,555.
[19] 赵云.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归属学院的发展战略——基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6):444-449.
[20] 王丽君,苏蕴,李友卫.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1,7(28):165-168.
[21] 商蓉郁,秦宇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23):4116-4118.
[22] 冯珊珊,廖菊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5):12-14.
基金项目: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医科和‘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体制构建”(220905695155400)
第一作者简介:白忠良(1993-),男,回族,安徽阜阳人,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管理。
*通信作者:胡志(1957-),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卫生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