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乡土资源建构历史高品质课堂
2023-10-15王丹
王丹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具有地域色彩且内容丰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要积极链接乡土资源,构筑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關键词]乡土资源;教学策略;高中历史;高品课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而乡土历史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乡土历史内容丰富,具有地域性、特色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师要积极开发各种乡土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教学质量,构筑历史高品质的课堂。
一、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活力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加或结合的境况。创设情境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建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进而让学生产生出相应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中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原因。教师此时若能引入各种乡土资源,则能让学生感到更为亲切,他们的探究欲望也会随之增强。教师可以先播放多媒体课件,用图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看到物质生活的变迁,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发现家乡南通在清朝编写的《通州志》中被称为是一个“民风纯朴”的地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文明婚礼等新的做法,人们在服装上也有许多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后,老解放区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又影响了整个城市,传统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拍摄照片,看看与以前相比,南通近期习俗上又有什么变化,尝试补充相关内容。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说说习俗为何会出现重大变化。学生结合各种乡土素材展开分析,逐步认识到习俗的变化实际上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由于乡土历史是在学生的故乡发生、发展、演绎的历史,所以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选择各种不同时空的乡土内容,将抽象的历史情境变得更为具体化,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讲述乡土故事、实地参观等方法都能很好地创设乡土情境。
(二)系列课件促进翻转课堂
乡土资源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很难通过一两节课说清楚,教师不妨制作多媒体系列课件上传到班级QQ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查阅,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构筑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南通有不少民间习俗,如在节庆活动方面,有灯节、二月二、元宵节,等等。也有各具特色的风俗活动,如元宵锣鼓就是其中之一,在元宵节,南通的老百姓不仅要张灯结彩,而且还要敲锣打鼓,这是其他地区很少见的。很多民俗内容学生了解不多,通过多媒体课件让他们在家自主学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南通的民间习俗。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翻转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思考:“在微课课件中,大家了解到哪些南通的旧俗呢?有哪些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还有哪些习俗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就将系列微课的内容和课堂学习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收集更多乡土素材,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到拓展学习中。
翻转课堂使教学形式变得更多样化,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师可以配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系列校本课程,让学生利用时间自主学习。若有条件,学生还可以进行小组互动讨论,交流彼此的学习感受。
二、利用乡土资源帮助掌握难点
(一)引线思考,实现知识迁移
引线思考法是一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引线就是由内向外的导线,教师要利用引线从一个问题串联到另一个问题,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这条“引线”可以是乡土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乡土历史中的某些内容和课堂中所学的历史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课程知识点和乡土历史中的最佳链接点,历史课堂变得更为灵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知识迁移。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由于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远的距离,所以他们的理解不够深刻,此时教师采用引线思考的方式,从一个问题串联到另一个问题。教师展示乡土资料,让学生了解南通从唐朝开始就是政府控制下的盐场,现在还存留不少古代巷道和古迹,能看到为运输盐而开凿的通扬古运河。由于盐业的发展,南通逐渐变成了一个工商业重镇,在余东城还有各种皇帝赐予的牌匾。教师由此提出问题:“为何南通的盐业发展会促使其成为一个工商业的重镇呢?你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子吗?”教师此后又结合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相关的问题,如:“中国古代的商业主要经营的是什么呢?商业发展和农业、手工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商业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是否有关系?南北方的商业发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结合乡土资源促使学生展开引线思考,让他们逐步深入地探究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学生逐步完成了知识的迁移,理解了古代城市的演变特点。
教师要采用乡土资源作为引线进行串联讲授,适时、适当地链接各种乡土知识,这样会触发学生思考,有助于他们快捷、高效地了解乡土历史。教师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没有边际地穿插,而要合理利用,避免本末倒置。
(二)专题探究,开展深度学习
以乡土历史为主开展历史专题课外活动,即历史教师提前设置问题,带领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调查,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缩短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状况,了解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然后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核科技、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和计算机领域获得的重大成就,促使学生培养归纳分析能力,展开深度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专题探究的活动,自主寻找乡土资源,看看在南通有哪些新科技成果,然后再深入思考为何南通能有这样的科技成果,进而拓展到整个国家,分析新中国科技进步的原因。学生展开了主题探究,首先发现南通每年都有很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如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的“FTTx用大尺寸超强抗弯曲光纤预制棒研发及产业化”等。此后学生再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思考,认识到南通的科技之所以得到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拓展到全国范围,他们认识到正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支持,才让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利用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展开深度探究,能让学生了解历史,促使学生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专题探究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他们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
三、利用乡土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一)实践调查,培养解释能力
课外实践调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活动,体验、了解和研究社会状况,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乡土资源和课堂知识结合在一起,促使他们开展实践活动,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健全的心理。学生可以尝试结合调查的情况进行历史问题的解释,进而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在“抗日战争”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要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比较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探究其历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教师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历史解释。学生尝试调查南通地区有哪些抗日遗址和抗日博物馆,然后展开调查访问,了解南通有哪些抗日英雄,感受他们身上可歌可泣的精神。教师组织学生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说说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原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考察各种人文景观,然后链接历史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尝试解释各种问题。历史调查能促使学生通过访问、采访等方法围绕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展开调查,自主寻找答案,让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地,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亲子活动,构筑多元平台
除了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构筑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例如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民风民俗系列活动中,挖掘更多的乡土资料,从而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
在学习了“抗日战争”一课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个家庭参与和抗日战争有关的亲子活动。在亲子故事大会中,家长可以给孩子说说南通和抗日战争有关的民间故事,在抗战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孩子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的历史故事讲述给家长听。在活动中,家长可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如:“面对历史你有怎样的启发,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除了讲故事以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观南通的抗日纪念馆等,看看相关的历史文物,让孩子们获得更真切的感受。各个家庭可以参观不同的纪念馆,然后将拍摄的照片传送到网络空间进一步交流,说说有什么收获。这样能让家长和孩子的思想境界都有所提升,孩子再次阅读历史课本时也能体会到历史的凝重。
教师可以结合乡土资源设计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并利用微信联系学生家长,指导他们如何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此外,各个家庭还可以将活动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亲子活动的快乐和知识上的收获。
四、利用乡土资源提高人文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其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课堂上,如果能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则能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得到启迪,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南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哪些科技人才,他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如万宝年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刘加平致力于“收缩裂缝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搜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从这些科学家、研究人员的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学生有所感悟:“很多科学家牺牲了休息时间,日复一日地参与科学研究,他们为了建设家乡、建设国家,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还有学生提出:“我要向这些科学家学习,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而要看自己能为国家做多少贡献。”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更提升了自己的科技自信力。
乡土资源的开发可以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感受家乡、了解家乡过渡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乡土历史中获取智慧、坚定信念和提升情感,让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乡土历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呈现当地历史发展的整体概况,其内容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不同的方面,能将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当地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歷史脉络。这样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品质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文海.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J].文教资料,2020(13).
[2]张彬彬.立足乡土资源,丰富高中历史课“综合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9).
[3]郭冬红,苏万青,张付文.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微探[J].天津教育,2021(03).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