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童谣 追梦童年
——浅谈童谣在大班民间游戏中的实施策略

2023-10-15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城门豆豆童谣

文 徐 云

一、童谣在民间游戏中运用的思考

(一)童谣的利用率较低

童谣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但大多只被引入语言教学领域中,极大束缚了童谣在多领域的教育价值,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将童谣融入民间游戏是一个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尝试。

(二)对童谣的认知有偏差

童谣来自生活,它凝聚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耳熟能详的童谣流传于人们的生活中和童年里,事实上,却很少有童谣系统性地走进集体活动或者幼儿园游戏之中。童谣内容丰富,但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统计。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按照顺序渗透进目前的幼儿园、中小学过程中。因此,提高人们对童谣的认知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二、童谣在民间游戏中的运用模式

(一)童谣在民间游戏的互通式模式运用

在城门隧道里,幼儿玩起了游戏“走城门”。幼儿有序地来到城门隧道里,倾听游戏规则的时候安静得像个木头人。接着,幼儿在念着“城门城门几丈高,城门城门几丈高,城门三十六丈高。骑大马,拿把刀,走进城门套一套”的过程中一边排队向前,一边踏着童谣的节奏,快速且自觉地排队。一个幼儿在童谣念毕时套住游戏者,瞬间让游戏氛围达到高潮,同时,这也是游戏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开始,一首《城门城门几丈高》被反复吟唱,游戏“走城门”也能一直循环进行。

(二)童谣在民间游戏的再造式模式运用

在阴雨天,幼儿在廊庭中玩“炒豆豆,炒豆豆,炒完豆豆翻跟头”的游戏时两两合作,一边拉手一边甩动手臂模仿“炒豆豆”的动作,在提及“翻跟头”的时候,两人同时做“翻跟头”的动作。

幼儿很喜欢玩游戏“炒豆豆”,于是教师鼓励他们创编游戏情节。例如,新的动作、可被用来“炒”的新事物。在游戏中,教师变换生活情境,逐步引导幼儿不断创编新内容的同时,自然地丰富了游戏的玩法。

三、童谣在民间游戏运用的中的策略要点

(一)一曲多吟,鼓励幼儿高感体验

一首童谣在游戏中反复吟唱,幼儿熟悉其韵律和内容。首先,韵律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韵律的感染下,幼儿获得强烈的节奏感,会情不自禁地“舞动”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的尝试欲望,即在游戏初期营造了一种边唱边玩的和氛围。其次,幼儿在吟唱童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统一了民间游戏动作,减少对充满挑战性的游戏的抗拒感和恐惧感,也进一步将游戏推向高潮。童谣渲染了游戏氛围,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鼓励幼儿注视、倾听、吟唱、沉思及不断变换动作,从而在互动过程中锻炼身体。这种高感体验就是童谣在民间游戏中的无限魅力。

(二)多曲轮回,强化幼儿自主意识

教师在游戏中,利用《石头、剪刀、布》《马兰花》《月亮粑粑》《小老鼠上台灯》这四首童谣来开展竹竿舞游戏。

幼儿在童谣中,通过划拳进行分组;通过念童谣,跟着节奏来控制或变换自己的跳、行进的速度;通过变换童谣内容,在同一种游戏中尝试多种玩法,同一个游戏幼儿同伴间交换、模仿、学习不同的玩法;最后在一首童谣声中,慢慢放松肌肉、缓解疲劳,最后在韵脚处停止游戏。以童谣《马兰花》为例,幼儿在操场上一边跳皮筋,一边念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他们根据童谣中“数字的递增”来增加跳跃的步数,然后在中途转变跳跃方向,并继续跳跃,最后在念至童谣的末尾时结束游戏。

随着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幼儿教育也迎来了“春天”。尽管时代不断变迁,但童谣一直是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童谣通过融入民间游戏,实现了一曲多吟、多曲轮回、融通生活和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让幼儿的童年重现精彩,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城门豆豆童谣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自由自在的豆豆
豆豆过夏
城门城门几丈高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虞山城门
城门苦荞
东汉城门校尉略论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