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山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10-15仰中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5期
关键词:栝楼潜山特色产业

仰中涛

(潜山市农业农村局,安徽潜山 246300)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素有“古皖之源、二乔故里、京剧之祖、黄梅之乡”之美誉,2018 年撤县设市,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以旅游特色经济获批的县级市,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潜山境内拥有的天柱山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风景名胜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天柱山下“俄罗斯村”每年吸引大量国外游客常驻养生,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三富”资源得天独厚。近几年潜山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 潜山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通过持续优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扶贫、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开展“四送一服”,强化“双招双引”等,潜山市乡村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

1.1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41 033.33 hm2,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 000.00 hm2,粮食面积稳定在35 667.00 hm2以上、产量稳定在215 000 t以上,其中优质专用粮食215 133.00 hm2、再生稻3 386.00 hm2,建立专用品牌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8 000.00 hm2。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万kW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累计2.6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对象人均直接增收2 469元。

1.2 载体培育持续发力

全市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 075家、家庭农场1 389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8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00余家。成功创建国家、省、市、县级茶叶和栝楼等“一村一品”示范村61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中国美丽田园1个、国家级、省、市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5个,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营收超10亿元,从业人数6万人。

1.3 特色产业资源禀赋

按照“山茶畈瓜”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栝楼、茶叶、蚕桑、油茶和食用菌五大特色产业。全市茶叶、栝楼、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达30 000.00 hm2,“三品一标”认证产地规模高达16 666.66 hm2,认证企业58家,产品122 个。潜山市被称为中国栝楼之乡,全市累计种植面积超4 000.00 hm2,总产栝楼籽6 000 t。同时,辐射带动山东、河南等多地栝楼种植面积达26 666.66 hm2,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栝楼种苗供应地及栝楼籽集散地,初步形成了以潜山为中心的栝楼产业集群。潜山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安徽茶产业十强县,全市现有茶园8 446.66 hm2,总产干茶3 600 t,农业产值6.5亿,综合产值12.6亿,有大小茶叶加工主体286家。潜山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油茶种植面积10 000.00 hm2,总产油茶籽5 000.00 hm2。同时,潜山也是安徽省蚕桑主产县之一,蚕桑面积超过4 533.33 hm2,其中拥有优质蚕桑基地1 000.00 hm2,年产鲜茧2 000 t。

2 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三产融合不够强

潜山市农特产业业态多,有栝楼、蚕桑、茶叶、食用菌等,但缺少带动强的龙头农业企业。农业的性质决定了农业企业投资周期长、见效缓慢、收益低[2],加上潜山市目前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导致特色产业的规模小、资产少,贷款担保难,直接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例如栝楼产业,潜山市栝楼种植面积达到3 334.00 hm2,但是栝楼企业均停留在“小作坊”状态,未能向精深加工迈出一步,栝楼油、栝楼保健饮料、栝楼天花粉等产品未投入生产。夏秋茶开发及茶叶出口几乎是空白。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不少特色农业企业对农旅结合模式作了有益探索,但是融合层次普遍偏浅,大多仅限于农业观光采摘,项目较为单一,未能深层次挖掘农旅的优势资源。

2.2 政策支持不到位

潜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1.80亿元,每年财政投入农业农村领域的资金有限,且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力度不够,2022 年潜山市各项贷款总余额247.2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63.19亿元,较年初增加16.10 亿元,同比增长11%,但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完备的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部门资源,设定专项资金,加强设施农业发展[3]。例如,食用菌种植,尤其是羊肚菌和灵芝等稀有高端食用菌,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尚缺乏科研院校等单位的合作支持,缺乏规模化的菌种、产品研发中心。同时,传统农户自产自销的发展模式具有高风险,降低了群众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潜山虽然出台了《潜山市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资金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2.3 农业产业“散、小、弱”

全市经营主体规模普遍偏小,暂无1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除了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以外,在行业订单上与农户之间挂钩不紧密,未能形成以大带小的发展机制[3]。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不稳定,难以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潜山市农产品特色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大型的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产品未能向“专精特”发展[4]。

2.4 特色产业存在瓶颈

潜山市特色产业基地达30 000.00 hm2,按照“山茶畈瓜”的总体布局,做优做强栝楼、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巩固中国栝楼之乡地位。栝楼一直是潜山市首位特色产业,年均产值2 亿~3 亿元,加工销售产值在10亿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栝楼根结线虫病始终是当前难以突破的瓶颈,导致栝楼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难以将栝楼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历史悠久,虽然潜山市统一了茶叶品牌,但是制作手艺参差不齐,难以像黄山毛峰、岳西翠兰一样在茶叶中形成一定的品牌和影响力。全市农特产品牌子多、规模小,尽管有“天柱剑毫”“天柱山栝楼籽”2 个公共品牌,但“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难以形成集中打响品牌合力,产品公共品牌影响力不强。

3 潜山市产业发展的优势

潜山市紧紧围绕“山茶畈瓜”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抓手,彰显出潜山市特色产业的优势。

3.1 择优创建“一县一业(特)”

潜山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栝楼、茶叶等开展全产业链创建,2022 年潜山栝楼被列入全省第二批“一县一业(特)”示范县创建名单(全省仅10家)。制定了《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潜山市“一县一业(栝楼)”全产业链示范创建方案》,政府出台印发了3 个方案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实施。要想产业有发展、农民有收入,就要做好“强产业、育龙头、塑品牌、促融合”文章[1],大力鼓励支持安徽满园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鑫缘天柱茧丝绸公司申报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2 精心打造“一村一品”

2022 年,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以蚕桑成功申报国家级“一村一品”,以蚕桑再次成功创建国字号的荣誉。潜山市将“一村一品”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强镇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安排近3 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镇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栝楼、蚕桑、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已发展农特产业基地30 000.00 hm2,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特)”示范县创建名单。截至目前,已创建各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2个、安庆市级35个。

3.3 高效推进“三环一线”

近年来,潜山市围绕环潜水河、环天柱山、环浒山湖和黄铺至官庄“三环一线”,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农村电商等。以“四宜”特色村镇为基础,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依托国家河流型湿地公园潜水河,对环潜水河区域系统规划、升级打造,形成“百里山水画廊”,环潜水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

3.4 发挥公共品牌作用

全市农特产品牌子多、规模小,在市委市政的大力推动下,形成了“天柱剑毫”“天柱山栝楼籽”2 个公共品牌,“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已初步建成,潜山市委市政高度重视产业振兴,提出兴农行动,集中打响品牌合力,提升产品公共品牌影响力。

4 潜山市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潜山市要立足实际,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潜山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稳定增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实施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装备改造提升、科技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等内容,加快推进潜山市农业产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现代经营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4.1 突出“重点”,抓优农业农村发展思路

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引领、融合发展,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在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同时,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山茶畈瓜”总体思路,布局山区以发展茶叶、油茶、蚕桑、食用菌为主;丘陵、圩畈区以发展粮油、畜禽、栝楼产业为主。在源潭余井、梅城油坝、王河黄泥、黄铺痘姆等片区建设四大粮仓,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稳定茶叶基地8 000.00 hm2以上,打造塔畈、五庙优势茶区。优化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山区农民种植玉米、大豆、薯类等高效稳产旱粮作物,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大力加强冬闲田利用,积极鼓励大户种植小麦、油菜,持续提高潜山的冬闲田利用率和粮油产量。继续治理连片或零星抛荒,杜绝耕地撂荒,鼓励和引导恢复农业生产,努力做到应种尽种,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4.2 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农文旅深度融合

结合潜山丰富的旅游资源、红色基因、历史文化等,进一步挖掘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电商、农业+康养、农业+餐饮等农业+“N”更多的新业态,丰富第三产业[5]。同时,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组织举办“栝楼、茶叶旅游文化节”“产业发展大会”等,丰富公共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不断扩大品牌宣传面与影响力。创建一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挂牌一批富硒富锌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潜”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实行规模化种植、推广应用油菜优新品种及轻简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万亩油菜花观赏基地成效明显,盛花季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提高潜山乡村美誉度;精心打造的“陶源痘姆、美丽乡村”“花田王河”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丰富观赏内容。结合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加大水稻优良品种及关键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要模式“三到位”,提升全市粮食生产水平。

4.3 突出“融合”,加快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潜山市距离周边南京、南昌、武汉、合肥四大省会城市均在“三小时交通圈”,高铁、高速、国道样样齐全,拥有优越的交通运输基础。因此,潜山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类资源,深挖“三富”资源优势,开发建设富硒富锌大米、茶叶、栝楼、食用菌等益智健康产品基地,打造独具潜山特色的“硒锌”系列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大健康的视角宣传其营养保健价值。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疏解转移机遇,紧盯国内行业50强、“国字号”“央字头”、上市公司等“大块头”,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定向、定位、定责招商。积极对接长三角,实施“158”行动计划,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产品突破百亿销售额,打造长三角后花园。

4.4 突出“保障”,抓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优化惠农政策,重点支持栝楼、茶叶等特色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品牌建设等。加强政银企对接,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大院大校开展科技攻关,攻克栝楼籽药食同源、根线结虫病防治、仓储保鲜等难题。提高农业部门技术服务水平,增强指导和服务关键技术能力。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骨干的业务培训,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栝楼潜山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川栝楼瓤中次生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研究△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浅论栝楼皮、栝楼种子和栝楼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栝楼产业开发者谢献忠
冀中饶阳凹陷潜山演化类型及成藏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