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探析
2023-10-15林闽敏
林闽敏
(福建省三明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福建三明 365000)
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以下简称高素质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点应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4]。经过7 年的发展,福建省三明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转变的发展历程。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素质农民培育主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成员、家庭农场主及成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大户等,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水平,对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主力军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 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概况
2016 年,福建省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面启动,三明市12 个县(市、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效益优先的要求,各地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用讲授式、异地式、引导式、指导服务式等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培训形式,采取集中授课进行理论培训,与现场实训(如田间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训农民学到知识和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经过发展,全市构建了“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对符合条件者予以认定并颁发证书,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5]。2016—2022 年,三明市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投入资金4 610万元,完成培训高素质农民53 171 人次,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6 685 人,经营管理型农民911 人,专业生产型农民17 413 人,专业技能型农民2 545 人,技能服务型农民9 869 人,专业服务型农民3 962 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 786 人,完成认定4 616 人,培育了一批适合三明市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策略
2.1 总体设计
2.1.1 加强谋划部署 2016 年以来,三明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三明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市长、县(市、区)长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2018年以来,三明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委政府及时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同时,三明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组织部和三明市农业局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分别列入人才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三明市各级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地政府专门成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三明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三明市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调查摸底,制定高素质农民遴选标准,确定培育对象。农业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上下级之间工作推动机制,统筹发挥政策联动作用,全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面对新形势,三明市各级有关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2.1.2 增强师资力量 2016 年以来,三明市建立培训师资库,入库的教师涵盖农业机械、农村社会化管理、农民综合素养、农村电商、农业政策法规、农学、经作、茶叶、食用菌等学科,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农民培训的需求。同时,组织三明市参与高素质农民的教师参加中央、省级师资培训班的同时,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加强实操实训技能培训,增强授课针对性、实效性。
2.1.3 凝聚部门合力 2016 年,三明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多部门参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合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新机制,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
2.2 培训内容
2.2.1 突出技术引领 福建省三明市将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发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等专业人才培训,分层、分类型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精选培训课程,精准把握乡村振兴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培养高素质农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2.2 突出按需施教 三明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按照“一课一方案”,根据农民需要,精心策划培训内容,针对农村劳动力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问题,实施高素质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大中专学历教育,2016 年以来,三明市组织2 922 人赴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涉农院校学习经济信息管理、园艺技术等专业知识,获得中专、大专学历2 770人,着力培养中专以上高素质农民,提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真正使他们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2.2.3 突出分类施教 三明市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教育和各类优秀人才培育,在高素质农民队伍教育培训中,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需要,依托农广校、农技推广部门、涉农院校等培训机构,分层分类培训,三明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53 171人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在加强技能人才培育中,重点围绕三明市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开展乡村职业教育,2019年以来三明市累计开展基础知识普及、职业技能培训、新媒体人才等电商培训138 期、9 150 人次参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3 培训方式
2.3.1 集中辅导式 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农村农民培训密度,提升集中培训效果。2016年以来,三明市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共有53 171人次参训,为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3.2 线上线下混合式 坚持因材施教,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016年以来,福建省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利用大数据网络资源,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农民参加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平台、云上智农平台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农科讲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生态农业、用好农业政策、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振兴实体经济等热点、难点问题,三明市先后组织各级农民参加培训达20 万人次,促进农村农民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助推三明市乡村振兴[6]。
2.3.3 现场互动式 充分依托各级教育培训、实训基地,根据参训对象不同情况和学习专业的不同,区别开展现场教学,邀请当地致富能手、实训基地技术专家、土专家现身说法、传授技术、交流经验,提高培训实效性,通过现场教学,留足时间现场互动,变“一人讲、大家听”为“人人讲、大家议”,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学员反响很好,深受欢迎。
2.4 培训效果
2.4.1 找准结合点 把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理论、成功案例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开拓发展思路。
2.4.2 选好突破口 注重学习借鉴各实训基地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的路径与方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打开工作局面。
2.4.3 抓在关键处 注重领会每位老师的授课精神,针对农民需要,在政策制定、技术难题攻坚和矛盾化解时,把握工作重点,抓住问题本质,做到精准发力,提高工作效能。
2.4.4 激发人才活力 三明市大力实施“十百千”创业创新计划,以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创新项目资助、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多个扶持创业政策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
2.4.5 出台扶持政策 三明市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同时,研究制定高素质农民的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农民及时予以认定,在金融保险、贷款贴息、土地流转、学历提升、评先评优、农业项目实施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各类涉农项目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并把政策扶持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如2018 年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尤溪县分校在联合、汤川、梅仙、坂面、溪尾5 个乡镇开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培训,通过教师主讲、现场指导、实地观摩,提高学员种植食用菌热情,转型种植食用菌农户350 多户,建立羊肚菌、黑木耳标准化基地7 个,种植黑木耳1 500 多万袋,实现产值8 500 多万元,促进农民增收5 000 多万元。
2.4.6 培育典型带动 三明市各地对农业经营主体(示范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示范场)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新一代的生力军。例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嵩溪镇罗坡岗村新型职业农民兰爱珍创办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引领清流县农民发展豆腐皮产业,2020年合作社年产豆腐皮3 100 多t,带动全县1 300 多户生产豆腐皮,全县年产量1.2万t,销售额2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加快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存在的问题
有些年份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下达时间偏迟(6 月),在实践中,造成基层人员培训年底工作压力大,希望上级在资金安排上中央和省级统一下达,时间上尽早,方便基层人员工作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系统要简化,方便基层操作录入。建议简化系统操作程序,给基层更多时间用于培训和跟踪服务,修改等权限可下放到省级或市级。
4 工作建议
(1)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同时与资金文件下达,方便基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2)高素质农民培训过程中未安排食宿的,应给予适当补助,补助标准应当在实施方案中明确。
(3)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农民自愿提出申请,按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程序,经过评审专家小组评审,经公示,分初级、中级、高级3 个等级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对通过认定的高素质农民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发展。
(4)农业农村部门等单位对表现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高素质农民,2 年组织评选表彰一批高素质农民。
(5)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培训,特别是参加高素质学历提升教育学习,全面提高高素质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出更高学历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5 结论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部门多,因此,各部门要齐心协力,落实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实施方案,抓好各个培训环节,确保培训质量,提高高素质农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农民队伍,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