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的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构建及实施研究
——以上海市娄山中学为例

2023-10-14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数字化信息化

钟 杨

上海市娄山中学 上海 200051

一、引言

2019 年5 月16 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上海作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发布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方案为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擘画了新蓝图。2022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是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长宁区是上海第一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上海市娄山中学作为区域试点校,依据文件精神,围绕长宁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活力教育,成就梦想”的改革主题,借助区域数字基座的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多个智慧空间,如学科常态化教与学的智慧教室,面向探究、拓展课程与综合活动的智慧空间等,全方位赋能教育环境。

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厚植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为了解决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上海市娄山中学,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通知》为指导,开展了学校范围的探索。以下将结合学校的具体做法及经验进行阐述。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构建

上海市娄山中学构建了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进行了实现技术赋能的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研究。

(一)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或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也将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上海市娄山中学以 “国际K-12 在线教育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K-12 Online Learning,iNACOL)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情境下的教师素养与胜任力框架”(图1)为依据,尝试构建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

图1 混合式教学情境下的教师素养与胜任力框架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构建过程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包括价值观优化、系统性变革、数字能力建设、数据驱动等方面。其中,教师数字能力建设(即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协同各部门转变观念、提升素养、加强应用、构建生态。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师需要学会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知识和技能,并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实践。由此,本研究从五个层面进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构建。

1.顶层设计,融入学校文化与长期目标体系

本研究融入学校“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其未来职业乃至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学校来看,要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群体性提升,需要将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融入学校文化与长期目标体系,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并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为教师提供目标引导与资源支持。学校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开发教学资源,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奖励业绩为导向,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教师提升自我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校内校外信息化教学交流,举办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让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相互学习。同时,学校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保障教师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

2.学校层面组建团队,保障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

随着学校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信息组的功能及人员配置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工作需求。学校党总支经校长提议,按照组织程序增设了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选派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中层正职干部担任主任。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其负责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规划、统筹、协调和实施。

学校组建了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包含专业教师、信息化技术人员、各学科骨干教师等。在年龄层次上,老、中、青结合,形成信息化人才梯队。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进行经验辐射,从而对已有资源进行更新优化,提高学校所有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3.媒介层面建立网格化数字管理平台,实现高效管理

学校依托长宁数字基座,建立联通区域、学校、家庭的网格化数字管理平台,以期解决学校事务管理的碎片化、跨部门沟通困难、家校联系低效等问题。通过文印管理、点餐系统、公开课申报系统、教师健康调查等低代码应用的搭建,学校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4.课程层面依托各级课程,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1)市级通识课程。依托“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平台(工程2.0)”所提供的5 门课程,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在线上自主研修10 学时的网络课程,以此了解教育信息化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信息安全与媒体素养等方面的知识。

(2)区级专业课程。通过区级15 课时的专业课程网络研修,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思维素质,帮助教师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3)校本研修课程。学校开设了“希沃电子白板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校本课程,让教师研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学习希沃电子白板、DIS 数字化实验系统、PPclass等软件功能,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也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全校各教室中装备智慧作业操作车,同时配备师生用点阵笔。基于这样的条件和平台,学校师训部开发了“‘智慧作业’的教学应用研究”校本课程,旨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教师层面技术赋能智慧教学及评价,着力提升信息素养

在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本研究以长宁数字基座为基础,积极探索希沃电子白板、ClassIn 平台、DIS 数字化实验系统、语音作业平台等各类教育技术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在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积极搭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改革过去“经验式”的教学评价,转向以数据为依据的教师发展性测评。同时,运用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技术,在信息化研修中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评价、互动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如此一来,教学评价就不再是传统的专家或个人的经验式判断,而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诊断与预测,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成效评价的科学性与精确性。

三、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实施

基于以上体系,本研究从团队组建、数字化管理、各级课程支撑和技术赋能智慧教学等方面开展了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实施。

(一)组建团队,保障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

创建行动研究共同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立“希沃电子白板”项目组、“小闲教育智慧助手”项目组等技术核心团队,包括组长、专门的管理员、硬件支持负责人、各个学科组的联系人。同时,在研究共同体的行动中,有明确的计划和分工,通过专业引领下的难点突破、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经验传播和分享,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管理与时俱进,为学校发展服务

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从教学应用出发,充分发挥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支撑。学校现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包括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共40 间,能够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教室内配备投影、展台、希沃电子白板等设备。校园内(教学楼、操场)完成无线覆盖,学校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千兆。学校信息化2.0 研修所需经费均由学校层面统一划拨,在学校财力以及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力度支持。

(三)落实师训,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提升工程

学校结合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建设目标,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了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有关的各级各类培训,从而满足教师的信息化实际需求。师训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利用网络化学习工具或学习空间采集数据并运用数据开展学生学习的设计、实施、评价及指导的能力,帮助教师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的提升。指导教师树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意识,逐步提升教师运用智能技术开展个性化教与学的能力。

(四)科研引领,赋能智慧学习,实现数字化转型

2020—2021 年,学校先后立项了市级信息化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智慧教室’建设的实践研究”、市级科研课题“提升教学效能的‘智慧学习场景’构建研究”,并立项了区级创新团队,从而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四、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典型案例及成效

(一)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典型案例

1.改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益,助力减负

在学校的实践中,教师运用智能录播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打造有效课堂。常态化的录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此举有助于个人的复盘反思,也丰富了校本资源,为学校建立“名校网络课堂”奠定坚实基础。这样,实现了“双减”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了课堂效益。

教师运用AI 语音技术,进行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学校依托科大讯飞AI 智能语音评测技术,让教师在普通教室内就能开展人机对话式的互动教学,有效解决了机房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课中实时生成的学情反馈,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后,教师还能结合课上学习情况布置听说作业,学生使用数字基座移动端“校信”即可完成,从而将全心投入、情绪热烈的学习状态延续到课外。

数学学科运用纸笔同步系统,捕捉学生完成作业的全过程,采集作业时长、书写轨迹、正确率等数据,为优化教学和作业设计提供支持。点阵笔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助力教学精准化、个性化。借助笔前端的微型高清摄像头,以及内置的AI 识别功能,点阵笔可以用于在课堂上对学生选择题、判断题的答案进行即时批改统计,还可以实时投屏展示解答题的书写过程,方便教师在短时间内整体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点阵笔所反馈的数据了解学生作业状态,分析学生学习过程;还可以针对作业情况,利用后台题库,为学生补充相应的巩固练习。

化学及综合理科将传屏技术与传感器的使用结合,将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变化与宏观实验现象一一对应,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屏障。教师使用NoBook 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和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步骤,理解实验现象,明白科学原理。

2.打破时空局限,实现云端教研新探索

学校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推广应用到教研当中,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跨校乃至跨区域的大规模教研。

2021 年12 月,由上海市娄山中学提出创意,召集沪、疆、滇、浙四地多校,利用ClassIn 教学平台,将四个处于不同时空的实体课堂在云端组合成一个虚拟课堂,四位授课教师各展所长,共同授课,构筑成一个“云栖课堂”。这次智慧学习场景实践应用的新尝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的活力。

2022 年11 月23 日,物理组在学校广场再现了300 多年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并依托数字基座,将这份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至娄山集团校、长宁区、上海市乃至全国,形成“一所学校、一场实验,区域辐射”的效果。

2022 年12 月,学校依托数字基座智慧教研应用,与安徽省宿州市宿城第一初级中学(南翔校区)共同开展跨区域在线教研活动。此举促进了跨区域的校际交流,推动了学校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学校之间的共研共生及优秀实践经验分享。

3.线上教学辅导,形成数字化典型案例

网课期间,学校教师通过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与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融合使用多方平台助力在线教学,借助不同平台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管理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学校形成的典型案例“乘‘云’破晓,融‘智’贯通——娄山中学个性化教学与辅导”,被评为长宁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具体成效

1.促进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网课期间,学校统一使用长宁教育数字基座的ClassIn 平台进行线上教学。面对全新的网课平台,教师认真钻研,积极尝试,大胆创新。在全国“AI+OMO”数字化转型优秀在线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学校有三位教师荣获奖项,学校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其信息素养也不断提升,在课堂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以2020 学年为例,学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设校级、区级公开课近20 节。

近三年,在教学、科研方面,学校教师依托信息技术在区、市、国家级层面的各类奖项评选中都有所斩获。教师围绕数字化转型撰写的近40 篇论文在市、区级层面发表。

2.落实校本研修,打造特色课程

学校增加对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投入力度,大大激发了教师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得到了充分支持。

技术赋能的校本研修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氛围,打造了以校为本的信息化专业教研共同体。教师通过“希沃电子白板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智慧作业’的教学应用研究”等校本课程的培训,从对信息技术不知所措,到熟练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再到创新使用方式、创新实验方案甚至创新技术功能、开发新软件,在一次次实践中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3.提升科研水平,助力课题研究

2020—2021 学年,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立项的市、区科研课题共7 项,基于信息技术立项的校级课题共17 项。

学校在市级课题“提升教学效能的‘智慧学习场景’构建研究”引领下,开展“娄山杯”希沃课件制作评比活动。评比活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加快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培育现代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教学效能,推动学校课堂变革与发展。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比赛,竞争激烈,最终经过专家评审,有18 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三)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的经验辐射

2022 年9 月1 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来学校参访。2022 年9 月13 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时任教委主任王平、副主任李永智等领导来校参访。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也在区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的交流分享活动中进行辐射,并得到各方面的高度肯定。

五、总结与展望

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作为基层学校,我们借助区域数字基座的建设,以上海市教委关于能力提升工程2.0 目标为指导,构建了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进行了技术赋能的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现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研究。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或将进一步引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其中,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为了做好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工作,我们还将继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构建适应需求的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框架,为中学教师适应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情境,实现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与引领。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数字化信息化
教师作品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