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品的贸易形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3-10-14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间品国际贸易贸易

杨 阳

(大连财经学院数字化应用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快速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贸易服务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规模一度暴涨。国际分工也实现了从产业分工到产品分工的重大转型,以初级产品、半成品为主要产品形态的中间品贸易成为国际产品贸易的主要形式,事实上,贸易品的贸易形态主要可以分为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1]。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最终品贸易出现了几次明显的负增长,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最终品贸易还是呈典型的上升趋势。但是与中间品贸易有着显著的差异,最终品贸易的增长率要低于世界贸易总额,这说明最终品贸易的贡献率要明显低于中间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在国际贸易中呈现出扩张的趋势[2]。在全球生产网络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日益趋同,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的不同发展现状成为开展本研究的现实依据。

一、文献综述

(一)中间品贸易与最终品贸易研究

当前的国际分工进入到产品分工阶段,国际贸易品也从最初的消费品交易转换为初级品、半成品等中间品交易。相较于最终品交易,中间品贸易有着多次跨越国境的特征,从而使得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王彦志[3]将中间贸易品细分为初级产品、零配件和半成品,将最终贸易品细分为最终消费品和最终资本品。通过构建引力模型,验证了FDI 对中间贸易品和最终贸易品的影响,发现FDI 与中间贸易品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而最终贸易品的关系不显著。卢晨和胡恒昌[4]在研究中构建了异质性企业模型,从企业进口中间品的行为分析了中间贸易品和最终贸易品关税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贸易品关税下降会使得企业竞争加剧,降低企业数量,中间贸易品关税降低会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李雁灵[5]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但是由于核心产品和非核心产品的差异导致核心产品的加成幅度明显高于非核心产品。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发展研究

张志敏等[6]以全球20 多个工业化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国际贸易的发展周期会造成国际经济的发展波动,并且研究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刘再起和肖悦[7]构建了回归分析模型,对34个工业化国家39 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联动性。范欣和蔡孟玉[8]分析了20个国家的经济数据,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郑宇[9]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强度对国际经济发展的联动作用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效力明显弱于发达国家,对混合国家的作用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李曦辉等[10]构建了多维面板回归模型,国际经济的周期性发展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产业内部的贸易渠道而不是贸易总量。

(三)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国际贸易,但是研究结论尚未统一。在学术界的研究中,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贸易分解的角度来看,现有的研究并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国际分工的格局,尤其是对贸易品的划分还停留在产业内的贸易分工。虽然有学者关注到了贸易品的形态会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鲜有学者分析最终贸易品和中间贸易品对国际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差异化影响。本文将贸易品的贸易形态划分为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更有利于发现国际经济发展的潜在特征,有利于我国贸易政策的制定。

二、计量模型设定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品的形态可以划分为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两种不同形态的贸易品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将对这种差异性进行研究,并从实证角度加以论证。根据计量的一般规则,本文将设定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一)基础模型设定

本文设定的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基础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在公式(1)和公式(2)中,cor 表示国际经济的发展水平,biig 表示中间品贸易,bifg 表示最终品贸易,controls 表示控制变量。

(二)变量构造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国际经济发展水平,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计算,主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3)中,cor 表示国际经济发展水平,cov 表示经济周期的协方差,表示经济周期的标准差。

中间品贸易变量,中间品贸易强度借鉴学术界常有的测算方法,具体测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在公式(4)中,表示中间品交易总额,即中间品双边贸易总量,表示两国的GDP 总额,数据来源为2001—2021 年。

最终品贸易变量,最终品贸易与中间品贸易的测算方法类似,具体可以表示为:

在公式(5)中,表示最终品交易总额,即最终品双边贸易总量,表示两国的GDP 总额,数据来源为2001—2021 年。

在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之外,本文还选取产业结构(inss)、产业内贸易强度(intra)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

(三)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数据库(WIOD)和世界银行的公开数据库,WIOD 主要包括2016 版和2013 版,2016 版的数据较2013 版有较大程度的更新。2013 版的数据覆盖了40 个国家,2016 版的数据覆盖了43 个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原则,在43 个国家中有11 个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等等,有32 个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等。在研究样本中,主要覆盖了56 个行业,样本总数为12439 个。具体样本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一)总体回归

本文首先对所有研究样本进行总体回归,从整体上分析不同的贸易形态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总体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总体回归分析结果

在表2 中有6 个回归模型,模型1 和模型2 为OLS 回归,模型3 至模型6 为2OLS 回归。在模型1 和模型2 中,最终品贸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中间品贸易的回归结果并非全部显著,说明了在国际经济的发展中最终品贸易的贡献要显著强于中间品。在模型3 和模型4 中,最终品贸易和中间品贸易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两种贸易品的形态都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在OLS 回归中可能存在着内生性问题,所以2OLS 的回归结果可能和OLS 的回归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根据2OLS 的回归结果,说明在当前以产品为主要分工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尽管中间品贸易占据半壁江山,但是最终品贸易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两种不同的贸易形态都能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两种不同形态的贸易品都能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但是最终品的贡献要大于中间品。

(二)分类回归

考虑到各国的贸易总量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从事的贸易类型可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总体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类回归,主要分为三组: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首先,针对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样本,采用OLS 得到初步研究结论,再通过2OLS 得到更加严谨科学的结论,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由表3 可知,OLS 回归结果中,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这意味着在发达国家中不同的贸易形态对经济的作用不明显,这显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也进一步证明了OLS 回归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2OLS 回归中,无论是否加入了控制变量两种贸易形态的回归结果均显著为正,说明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都能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当经济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时其与国际经济所产生的关联性就越强,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接下来继续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与国际经济的传导机制,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由表4 可知,在OLS 回归中,中间品贸易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最终品贸易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2OLS 回归分析结果中,中间品贸易的回归系数为正,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回归结果开始显著,最终品贸易无论是否加入了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始终保持显著。这就说明了在发展中国家中,中间品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联动发展,但是最终品贸易的联动作用要明显强于中间品贸易。

最后,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联动机制,由表5 可知:在OLS 和2OLS 回归分析结果中,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的发展水平越高,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关联性就越强,国家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均能通过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进行经济传导。

表5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综上所述,在总体回归模型中,当不考虑国家分类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时,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最终品贸易的作用更加强烈。在分样本回归中,不同的国家类型所产生的回归结果有所差异。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终品贸易成为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间品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将国际贸易品的形态划分为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分析了其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以11 个发展中国家和32 个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和WIOD,通过总体回归和分类回归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在总体回归中,在世界范围内,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最终品贸易的作用更加强烈。在分样本回归中,当考虑不同的国家类型时,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时,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时,最终品贸易成为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间品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政策建议

1.积极协调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在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贸易形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合理分配最终品贸易和中间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应该制定不同类型的合作策略,预防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动作用所产生的金融风险,适当调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实现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内经济发展波动较大的合作国,我国要适当降低与其的经济联系,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在全新的领域开展贸易合作,分散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保障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减少外来冲击。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稳定的合作国,可以适当深化经济合作领域,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动性,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双边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我国和亚太地区的贸易还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这说明我国和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仍然偏弱。我国与中东、中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合作与产业间的合作为主,产业合作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快速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和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我国和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发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结合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应该以此为基础,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和国际贸易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上升。

3.抵御世界经济波动。在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下,世界各国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风险。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在受到外部不利的经济冲击时,可能在国内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世界各国处于命运共同体的状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因此,我国需要通过最终品贸易和中间品贸易来甄别国际经济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合理吸收世界经济波动,实现外部经济的最大利好,减少外部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在贸易自由化的经济环境下,有效发挥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才是关键。世界各国应该积极坚持贸易自由化,坚持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形成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中间品国际贸易贸易
中间品进口与中国企业创新
——基于进口关联化、多样化与高度化的多维视角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进口中间品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