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2023-10-14周玉云王浩王惠民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7期
关键词:艾地苯醌神经递质

周玉云 王浩 王惠民

血管性痴呆在临床多见,主要为由于脑血管病变或其相关危险因素所导致,患者的认知受损,因此相关的评分及血液指标均呈现相对异常的状态,同时,本病患者的氧化损伤相对突出,因此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表达呈现失衡的状态,同时也是亟待改善的方面[1-2]。除此之外,神经递质表达的异常也是血管性痴呆患者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同时也是与疾病变化转归密切相关的方面,对于临床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意义较高。近年来,临床中采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其对于本类上述各个方面的细致改善作用研究不足[3-5]。因此本研究现探究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10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的8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 岁;于本院进行诊治。排除标准:合并多系统脏器功能不全;卒中在3 个月及以上;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进行治疗,0.2 g/ 次,3 次/d,口服。观察组则采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进行治疗,丁苯酞用药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以艾地苯醌片(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137,规格:30 mg)30 mg/次,3 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血清认知功能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肽Y(NPY)]、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及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1)血管性痴呆治疗效果:以患者治疗后MMSE 评分改善幅度在7 分以上为显效;治疗后MMSE 评分改善幅度在1~6 分为有效;治疗后MMSE 评分未见改善为无效[6]。血管性痴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MMSE 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1、2 个月后分别采用MMSE 评分评估两组的认知功能,其评估项目包括7 个,评分范围为0~30 分, 其 中27~30 分、21~26 分、10~20 分及0~9 分分别表示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认知功能障碍[7]。(3)血液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1、2 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标本,每次血液采集量为5.0 mL,采用离心机按照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5 min,取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血清认知功能指标(Hcy、BDNF 及NPY)、氧化应激指标(TAC、SOD及LPO)及神经递质(NE、DA 及5-HT)的定量检测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定量检测。上述方面均由两名专业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3.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1~78 岁,平均(66.13±6.73)岁;病程6.0~22.0 个月,平均(11.93±3.96)个月;受教育年限3.0~16.0 年,平均(9.13±3.12)年;合并冠心病15 例,合并高血压10 例,合并糖尿病7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0~79 岁,平均(66.09±6.86)岁;病程5.0~23.0 个月,平均(11.96±3.89)个月;受教育年限2.5~16.0 年,平均(9.15±3.09)年;合并冠心病16 例,合并高血压10 例,合并糖尿病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09),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3 两组MMSE 评分构成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 评分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MMSE 评分构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MSE评分构成比较[例(%)]

2.4 两组血清认知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认知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BDNF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cy及NPY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认知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认知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Hcy(μmol/L)BDNF(μg/L)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对照组(n=40) 19.32±2.63 18.63±2.59 17.11±2.16 2.63±0.35 4.39±0.76 5.61±1.02观察组(n=40) 19.29±2.75 16.92±2.36 15.63±2.06 2.66±0.39 5.01±0.92 6.20±1.32 t 值 0.049 3.086 3.135 0.362 3.285 2.236 P 值 0.960 0.002 0.002 0.718 0.001 0.028组别 NPY(ng/L)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对照组(n=40) 147.32±16.96 139.71±16.35 123.95±15.65观察组(n=40) 146.95±17.02 129.65±15.76 116.06±15.35 t 值 0.097 2.718 2.276 P 值 0.922 0.008 0.026

2.5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TAC 及SOD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LPO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 TAC(U/mL)SOD(nU/mL)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对照组(n=40) 10.65±1.86 11.36±1.92 12.12±1.96 70.16±6.61 72.63±8.35 75.65±9.96观察组(n=40) 10.72±1.91 12.65±1.99 13.63±2.06 69.93±6.75 76.60±8.93 80.71±10.12 t 值 0.166 2.950 3.358 0.153 2.053 2.253 P 值 0.868 0.004 0.001 0.878 0.043 0.027组别 LPO(nmol/mL)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对照组(n=40) 6.31±1.60 5.12±1.32 3.03±0.51观察组(n=40) 6.26±1.66 3.75±1.01 2.75±0.35 t 值 0.137 5.213 2.862 P 值 0.891 <0.001 0.005

2.6 两组血清神经递质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神经递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神经递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神经递质比较[nmol/mL,(±s)]

表5 两组血清神经递质比较[nmol/mL,(±s)]

组别 NE DA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对照组(n=40) 8.96±1.35 10.79±2.01 13.60±2.16 0.30±0.12 0.36±0.15 0.41±0.16观察组(n=40) 9.01±1.29 12.35±2.19 15.05±2.23 0.29±0.11 0.45±0.16 0.49±0.18 t 值 0.169 3.319 2.953 0.388 2.595 2.100 P 值 0.865 0.001 0.004 0.698 0.011 0.038组别 5-HT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对照组(n=40) 0.53±0.15 0.59±0.17 0.62±0.18观察组(n=40) 0.55±0.17 0.68±0.19 0.72±0.20 t 值 0.557 2.232 2.350 P 值 0.578 0.028 0.021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相对突出,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多方面状态均相对较差,对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的同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状态,因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诊治的需求较高[8-9]。临床中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诊治研究显示,本类患者除表现为MMSE 评分的异常外,Hcy、BDNF 及NPY 等与认知相关的指标也表达显著异常,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上述方面的改善程度均可作为本病治疗效果的评估方面[10-12]。再者,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对较差,表现为TAC、SOD 及LPO 等指标表达的失衡,而此类情况的存在不仅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且对于神经损伤的控制与改善也极为不利,因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上述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意义与需求较高[13-15]。另外,神经递质表达的异常也是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重要监测方面,而NE、DA 及5-HT 则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措施选择与制订的重要参考方面。临床中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可见,效果较好,但是其进一步的效果提升极为必要,而近年来采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的研究不断增多,较多研究认为其治疗效果较好[16-17]。但是其对于患者上述检测与评估方面的影响研究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效果显著优于丁苯酞,表现为血管性痴呆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同时治疗1、2 个月后的MMSE 评分构成、血清认知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神经递质等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因此认为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更好。分析原因,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脑血管微循环状态,对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18-19]。艾地苯醌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对于神经细胞的代谢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两类药物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控制痴呆状态,综合应用效果相对更为突出[20]。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氧化应激及神经递质水平,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艾地苯醌神经递质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1,2,4-三甲基苯氧化制备2,3,5-三甲基苯醌的技术进展
银杏叶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草房子》第四章 艾地(五)
艾地苯醌抑制氧化应激所致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
对亚甲基苯醌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怡神助眠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轻胶囊对高雌大鼠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