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育人”价值的梳理与“立人”功能的体现
2023-10-14陆天文
文/陆天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崇高追求。然而,部分地区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育人”和“立人”要素理解不透彻,致使小学语文学识育人、才能育人、思想育人落实不到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含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师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良好品格具有重要意义[1]。下文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几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建议,希望为发挥小学语文“育人与立人”教学价值提供参考。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育人”价值的梳理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注重对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古代人文思想的呈现,如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坚持不懈的中华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敬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思想理念等。在统编教材中,该类育人内容的载体如下:第一学段(1~2 年级)的《静夜思》《池上》《小池》等古诗中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观念,《大禹治水》《羿射九日》等神话传说中蕴藏着奉献付出的仁爱观念,《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寓言故事中蕴藏着自省思想;第二学段(3~4年级)的《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古诗词中蕴藏着家国情怀,《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等历史故事中蕴藏着处世智慧;《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中蕴藏的拼搏、坚持精神等;第三学段(5~6 年级)《示儿》《中国少年说》等文言文中蕴藏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学弈》《两小儿辩日》中蕴藏着和合思想等[2]。
第二,红色文化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以中国红色历史、红色文化为主题,注重对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应用无畏等红色精神的反映与赞颂。挖掘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红色文化育人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国敬业、社会责任感等积极的思想观念。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该类育人内容的载体如下:第一学段(1~2 年级)中的《升国旗》《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弘扬理想信念的文章;第二学段(3~4 年级)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文章;第三学段(5~6 年级)中《圆明园的毁灭》《七律·长征》等传递爱国情怀、弘扬斗争精神的文章。
第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编排主题,注重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成就、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反映,包括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与重大事件。挖掘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和谐互助、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的能力。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该类教学内容的载体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的《中国美食》《太空生活趣事多》等文章呈现出经济发展、科技腾飞的理想景象;第二学段(3~4年级)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呼风唤雨的世纪》等文章传递社会和谐、科技发展的价值观点;第三学段(5~6 年级)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文章传递的科学求真的价值观念。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立人”功能的体现
(一)立识:梳理知识丰富学识积累
教师应注重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基础知识的整理与分类,通过呈现多类型语文知识开阔学生的语言学习视野,达到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升学生人文水平的教学目标。下面,本文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呈现知识梳理过程。
1.梳理字、词知识
(1)梳理生字知识
将“博”“馆”“岭”“舱”等与场所名称有关的生字整合到一起,借助场所名称帮助学生识字,加速学生对陌生汉字的理解与记忆;将“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整合到一起,通过对照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易错字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理解易错字的含义;将“含”“迎”等应以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整理出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以免学生写错字。
(2)梳理生词知识
梳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中“压”“垂”“挂”等动词,并收集表示动词的图片,通过呈现图片引导学生联想诗词语境,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动词的应用妙处;梳理《雷雨》中“黑沉沉”“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等ABB、ABAC 式词语,通过讲解词语含义,应用词语造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梳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中“忠实”“向导”“稀稠”等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词知识。
2.梳理句、段知识
该单元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教师梳理该单元文章蕴藏的句、段知识,并直观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内化语文知识,加深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对于“古诗二首”一课,教师可以强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出诗句中的夸张修辞方法,并予以讲解: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两句诗中,诗人放大了莲叶的广阔、荷花的色彩、窗外雪景的辽阔,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对于《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教师可以单独拿出其中“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北极星是盏路灯”“大树也会来帮忙”等语句,指出语句中蕴藏的拟人、比喻修辞方法,并予以讲解:拟人是一种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法,使物体或动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比喻指的是根据两种物体的类似点,将甲物体比喻为乙物体的一种修辞方法,又被称为打比方。
对于《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教师可以强调文章末尾语句:“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指出其中运用的反问手,并予以讲解: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观点的表达方法,看起来是疑问的形式,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3.梳理拓展知识
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对古诗词文化进行了简单介绍。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理解,教师有必要收集并整理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知识,并呈现给学生。
比如,针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教师可以梳理古诗中与荷花意象有关的知识。例如,荷花又称为荷、莲、芙蓉、芙蕖、菡萏等,在古诗词中,荷花以一种典型的意象存在:(1)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容貌,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3)用来比喻美好的理想,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表达了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二)立才:围绕素养培养关键能力
教师应从宏观教育角度出发,挖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必备能力。下面,本文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围绕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实施“立才”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播放《浪淘沙》朗诵音频,在引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联想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
(2)在知识讲解环节,抓住“笼罩”“灰蒙蒙”“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霎时,潮头奔腾而去”等重点词句,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积累并学会运用好词好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在鉴赏阅读环节,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作者描写潮水的顺序,并指出文章写得生动、优美的句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迁移训练环节,指导学生借鉴《观潮》写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立人:落实五育培养良好品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然而,目前教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立人”要素的挖掘程度不够,无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功能。为此,教师应开阔教学视野,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观点关联教材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务实求真、实践创新的良好品格。
教学案例: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先后介绍了腊月初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除夕夜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拜年、在家接待客人、逛庙会;正月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的系列活动。文章内容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可依此设计教学活动。
活动1:课后测评活动——在测评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可综合《北京的春节》文章内容,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作答。
(1)除夕真正体现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并说出这些句子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除夕的热闹?(如“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等;从味、色、声上描述除夕的热闹。)
(2)文章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这种写法属于什么?这种写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如详写:通过详细描写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等。)
活动2:角色扮演活动——在传承古典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可根据《北京的春节》描述内容,将班级作为“小北京”,设计父母、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邻居、商贩等人物角色,组织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表演春节中的人物。比如,腊月初旬,“孩子”帮助“父母”腌腊八蒜,并将腊八蒜分给邻居,培养学生邻里之间和谐互助的思想情感;小年前后,“孩子”和“父母”到“商业街”购买年货,在采办年货的过程中形成诚信买卖的观念;过年期间,“孩子”随长辈去“亲戚”“邻居”家拜年,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格。
活动3:劳动竞赛活动——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认真劳动的高尚品格。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过年大扫除”劳育活动,安排不同学习小组承担扫地、拖地、擦窗户、擦黑板、擦桌子、打扫分担区等任务。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和各组代表负责检查各组劳动情况,并给予评分,评分最高的小组获胜,奖励小红花。通过“评价+奖惩措施”调动学生的劳动参与积极性。
活动4:情感表达活动——在应用艺术手段表现春节之美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美的品格。教师可带领学生重读《北京的春节》,并提出问题:对于春节你有哪些感悟?让学生用艺术手段(如绘画、剪纸、诗歌、作文)表现出来,并说明作品创作的缘由。
案例分析:课后测评活动考查了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评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达到强化智育的效果;角色扮演活动融合了德育与体育内容,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购物”“打扫”“拜年”的过程中感受传统习俗的精髓,形成乐善好施、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劳动活动将劳育完美融合到《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中,使学生在体验“除夕大扫除”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劳动的观念;情感表达活动通过组织绘画、剪纸、朗诵等活动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同时,在五育并举的育人活动中,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理解、体验、感知,实现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立人”素材,通过梳理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对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并结合具体特点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学习、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