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言鉴赏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为例

2023-10-14李素平

名师在线 2023年22期
关键词:乡下人自然段课文

文/李素平

学生应当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要想使学生实现以上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鉴赏语言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指导。《乡下人家》是一篇语言丰富、优美的课文,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乡下人家画面,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本文重点以《乡下人家》为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鉴赏策略。

一、语言鉴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板块解释道: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等。同时,在“审美创造”板块解释道: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涵养高雅情趣。《课程标准》从不同角度入手,强调了语言鉴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1]。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处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为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发展,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言鉴赏教学。

二、《乡下人家》篇目解读

《乡下人家》是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顺序,在丰富、优美的文字中展现了乡下人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充满朴实之感,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与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用鲜活、充满特色的语言,将乡下人家的每一个场景都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如“瓜藤攀架图”——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雨后春笋图”——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鉴赏契机。教师应准确把握《乡下人家》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鉴赏,使学生形成美好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大大提高语文阅读中的语言鉴赏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鉴赏策略——以《乡下人家》为例

(一)批注文本

批注是指在阅读时,将对文章的批评和注解留在空白处,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也是最传统的一种读书方法,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语言鉴赏[2]。学生经常会在自主阅读时被课文中的一些语言触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批注”建议,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将感触颇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主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交流批注和阅读感受,初步达到语言鉴赏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先借助一首舒缓、轻快的音乐营造课堂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对他们进行“批注”提示。在学生纷纷举手表示已经读完课文、做好批注后,笔者提问:“你们都批注了什么?为什么?”促使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学生说:“我对第一自然段的一些字词进行了批注,“青”“红”“碧绿”让我好像已经看到了这些瓜和藤、叶的颜色。”也有学生说:“我标记了第三自然段写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的句子。读了这句话,我脑海里真的有小鸡跟在母鸡身后的画面,那个画面可爱极了。”学生的这种分享,实际就是对课文语言的一种鉴赏,有助于学生发现语言之美,给自己和同学带来启发。但是,由于语言鉴赏能力有限,学生的“批注鉴赏”存在一定片面性,需要教师在之后的阅读教学中给予新的指导。

(二)问答互动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学问,说到底是一个不断追寻回答的过程,有问题,才有学习。由此展开,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活用提问策略,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指导学生进一步鉴赏语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批注中忽略的语言,以提高问题的实用性。

问题1: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在我们的认识里,“朴素”和“华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朴素的不会是华丽的,华丽的也不可能是朴素的。但是在课文中,这两个词同时出现。这是否矛盾?说一说你的理解和理由。

问题2:课文第四自然段写道:“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为什么最后还要写“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这句话呢,直接写鸭子在水中游戏不好吗?

学生就问题踊跃发表观点,有的说“朴素和华丽并不矛盾”的,因为朴素是用来形容乡村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环境,华丽是用来形容竞相绽放的花朵,为朴素的环境增添了一些艳丽的色彩;有的说“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不多余”的,因为这句话写了乡下的鸭子一点也不怕人,说明在乡下人与动物十分和谐,让“鸭子戏水”的画面更加生动。此外,也有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的观点。对于前者,教师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后者,教师要耐心点拨和引导,争取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加强他们对课文语言之美与内涵的理解。

(三)推敲字词

关于推敲,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外出,在路上一边走一边作诗,其中有两句诗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一面吟诵,一面用手做出推敲的动作,又觉得“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一时定不下来。还因为太过沉浸,不小心闯入了官道。在一篇文章中,语言的精妙性往往体现在一个字、一个词中,这也是诗人贾岛反复推敲“推”和“敲”的原因。要想在阅读中真正理解字词之精妙,免不了如诗人贾岛一般,对具有独特意义的字词进行推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推敲字词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鉴赏语言。其中,“替换字词”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将课文某个语言的字词替换为其他内容,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说出“可以替换”或“不能替换”的理由,使他们在替换比较中,体会语言的细微差异,真正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与价值[3]。

例如,将课文第二自然段“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探”字替换为“长”“冒”“伸”等字,让学生反复琢磨,说一说它们的细微差异: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长出头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冒出头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伸出头来。

“长出头来”直接写出了雨后春笋的长势,未免普通了一些;“冒”虽然与“探”带给人的感受相似,但“冒”更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呈现出的状态是“嗖地一下,春笋就冒出来了”,与春笋经历“几场春雨”逐渐生长的过程不太相符;“伸”和“探”一样,具有使春笋拟人化的作用,但没有“探”的“悄悄”“小心翼翼”之感,无法体现春笋缓慢探头的生动。所以,还是用“探”字更好。

经过这样的仔细推敲和细微发现,学生逐渐提高了语言鉴赏敏感度,甚至达到“见微知著”的境界,小学语文阅读语言鉴赏教学的促进意义不言而喻。

(四)对接生活

提到语文,人们通常会想到“文字的艺术”;而提到艺术,人们对“艺术源自生活”这句话并不陌生。那么,对语文的探索,对“文字的艺术”的鉴赏,是否可以从生活切入?答案是肯定的。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语言鉴赏教学中,适度对接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对语言展开“设身处地”的鉴赏。

例如,在鉴赏课文第六自然段时,结合“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等内容,询问学生“你们有在乡下游玩、生活的经历或者把饭搬到外面吃的经历吗?这些经历为你带来了哪些难忘的体验和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对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的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吃晚饭”“饭后散步”等活动,激活他们对乡下“门前晚餐图”的想象。学生由生活情境切入,进入想象情景,同样可以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情感体验,最后在“入情入境”下,准确把握语言之生动优美,在丰富审美经验的同时,涵养“热爱语言文字”“热爱乡村生活”的高雅情趣。

(五)加入朗读

语言之美不仅凝聚在书面化的文字里,还体现在声音的节奏和情绪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对朗读课文时的语气、语调进行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节奏之美,让语言鉴赏教学达到“默读”无法达到的效果[4]。《乡下人家》课外语言多以短句为主,十分适合朗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并进行指导。在朗读“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时,根据其所营造的恬静氛围,保持温柔的语调和情绪;在朗读“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时,同样保持柔和的朗读状态,读出课文语言中的美好秋景,但是对“纺织娘”唱歌内容的朗读,可以适当转换欢快的语调和情绪,将“歌声”的欢乐、动听读出来;在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是课文最后一句话)时,放缓朗读的速度,读出“意犹未尽”的情绪,以及作者对乡下人家风景之美的喜爱和感叹。

随着朗读的展开和结束,学生逐渐将“无声的文字”化为“可捕捉的声音”,在“有声胜无声”中,再次发现课文语言的独特艺术魅力,审美体验自然加深。

(六)表达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是与写作训练不容割裂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写作训练与运用语言文字为主,而在“运用”中反复推敲语言,是语言鉴赏的特殊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之美的吸收和内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刻掌握语言内涵。教师可以在默读、朗读之外,适当安排表达与应用环节,让学生将鉴赏发现的精妙语言用起来。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学生运用语言的不同喜好,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达应用”任务:

任务1:课文中有很多看似不起眼,但经过精心设计的语言,如“有些人家……还有些人家……”“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等。你最喜欢的语言是哪一部分?你能仿照这些语言写一段话吗?

任务2:作者爱用短句描写所见之景和内心所感,不仅活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让画面更加鲜活,还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让句子生动、真实。不仅乡下人家是美好的,城市也是美好的,也有自己的美丽。你能在作者的启发下,用类似的方式写下眼中的乡村之美或城市之美吗?

基于对任务的自由选择,学生可以写句子,也可以写文章,可以描绘乡村,也可以描写城市。但不管选择怎样的内容,学生都能实现语言的自由运用,语言表达各具特色,足见对语言的独立鉴赏和思考。

四、结束语

语言鉴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学生“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乡下人家》为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鉴赏,带领学生辨字、解词、析句,感悟语言的魅力和含义,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和态度,让学生达到发现语言之美、理解语言内涵的阅读境界。

猜你喜欢

乡下人自然段课文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