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教材为例
2023-10-14谢达理
文/谢达理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渗透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编者致力于将“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融入教材的每一单元中,以期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领学生成长与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塑造精神品格。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使用教材,带领学生深度解析教材内容,并挖掘、运用和感悟“中国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一、“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存问题
笔者利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及学生的真实意愿展开了解和研究,从实际的数据中发现,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教学的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教师缺乏“讲故事”的意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以讲解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按照教学中的实际内容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以背诵或默写等方法,记忆基础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很好地体会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蕴含的爱国精神、美好品质和理想信念等,难以深入理解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不利于提升学习有效性。第二,故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自然。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内容理解基础知识,感悟深厚思想,但教师恰恰忽略了“讲故事”的初衷,未能明确“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价值,选择的故事内容缺乏典型性,难以体现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所以,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无法将“中国故事”与课程内容链接。
综合以上种种问题发现,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尚未实现。对此,教师应积极回溯、复盘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真正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实际功能和效用。
二、“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内容要素
(一)讲好中国制度故事
在中国迈入新时代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速度惊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荣誉感,使学生成为爱国爱家的中国人[1]。
(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核心、灵魂,要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培养其文化认同感,丰富其精神世界。对此,作为传递思想和实施教学行为的教师,要承担起文化教育的责任,以中国文化故事为载体,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让他们自觉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参与者和接班人,并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成长为具备文化素养、民族认同感的国家栋梁。
(三)讲好中国道德故事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可通过讲中国道德故事,让学生体会中华儿女身上具备的美好品质,引导他们从具体的人物和事例中,明确道德的力量,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四)讲好国际交往故事
教师不仅要讲好对内的中国故事,还要讲好对外的国际交往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和国际交往做出的贡献等。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到祖国日益强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和政治认同感。
三、“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统编为例
(一)精读教材,运用“中国故事”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想引领作用的观念,从“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等方面,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将爱国情、强国志等融入教学中。基于《课程标准》中涵盖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教师要精心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挖掘多种类教学资源,以“中国故事”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感悟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体会中国人民在追梦道路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坚定的信念[3]。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合了《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涵盖丰富的中国故事。经过统计和分析,教材中有105 课时包含“中国故事”,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以中国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诉求为主,着重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第二类以中国共产党的追梦历程为主,重点凸显中国共产党人机智勇敢、创新进步的精神品质;第三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社会的进步、变迁等为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发展史。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国故事”的具体种类和实际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讲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为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对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钻研教材,理清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找准“讲故事”的切入点。从整体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可分为“中秋节日风俗——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情感主旨——中秋节,团圆夜”“实践拓展——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三大板块。经过深入研读和细致分析,教师可将“中秋节日风俗——我们这样过中秋”这一板块作为讲故事的对象,搜寻与中秋节日风俗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人的勤劳和智慧。比如,针对教材中“我们合家赏月,共度中秋”的内容,教师可引入“嫦娥奔月”的神话,让学生了解后裔与嫦娥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以及中秋赏月这一习俗的历史渊源。待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从‘嫦娥奔月’的故事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故事中蕴含的美好品质和传统文化要素上,让他们理解和感悟中华儿女自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他们也能深入理解中秋节节日习俗背后蕴含的思想。
教师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基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紧密相关的故事,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文化要素等,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内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增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
(二)主题实践,挖掘“中国故事”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教师若单纯地依赖教材中的内容,则不利于学生广泛积累故事素材。对此,教师要秉承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拓展课程教学的范围,挖掘“中国故事”,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基础。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红色故事、传统寓言故事等资源,带领学生深入解析和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格等。
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活动“讲故事”,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单元主题,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苦难和波折,最终实现理想的励志征程。
首先,以“中国故事”为载体,开展主题阅读活动。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阅读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在主题实践的第一阶段,教师可以广泛搜集与“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主题相关的红色故事,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资源,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提炼丰富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故事文本的过程中,感悟中华儿女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的代表性人物,作为“讲故事”的对象,将他们身上真正发生的实事,以一种故事化的口吻和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情节曲折、内涵丰富的故事中,感悟共产党员的美好精神品质。
其次,以“中国故事”为载体,开展主题演绎活动。除了阅读故事文本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丰富的中国故事,开展主题演绎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史料合理改编故事文本。以“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文本,引导学生在“接收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一系列情境的表演中,将五位战士英勇抗敌、智慧取胜、牺牲自我的精神展现出来,升华故事的主题。
最后,以中国故事为载体,开展主题探索活动。在主题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围绕红色故事,开展主题实地探索活动,带领学生在红色基地中感悟红色精神。如此,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基本知识,他们的主观体验也会不断增强,思想高度不断提升。
(三)创建平台,整合“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一种短时性的理念和行为,而是要依托长期的教育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把故事讲好并传递出去。对此,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教师可以创建校本化的资源平台,整合和归纳多种类型的“中国故事”,以名人册、名人堂、文化展览等为基本载体,呈现“中国故事”的全貌,达到潜移默化、由浅入深的教育效果[4]。
例如,在“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教学中,为实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教师可以创建以“传承古代文明,体悟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平台。在线下平台中,教师可以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汉字演变史、古典文学作品、书法作品等作为展览的素材和资源,并辅之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的生平材料等,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产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开设多个板块,将趣味性的寓言故事、名人逸事等,分设为不同的搜索词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匹配的故事,展开阅读和思考。同时,线上平台也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使他们随时随地了解“中国故事”。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能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下,教师依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况,从精读教材、任务探究、主题实践和创新机制等角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拓展资料,引进多种多样的故事资源,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与“中国故事”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还能让他们在溯源中华民族历史,感悟中华儿女伟大精神品质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感、民族荣誉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和民族发展趋势的新时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