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3-10-14练智频
文/练智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思维导图已经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用文字、图片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能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好地内化和吸收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缺乏重视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思维导图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提倡,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思维导图的运用并没有得到普及。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还比较僵化、落后,主要运用的还是口授加板书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这样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为学生灌输数学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而对于思维导图这样的新型教学工具,则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也很少运用。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甚至会限制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思维导图运用不充分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都包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全过程,才能将思维导图的价值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1]。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说,尽管部分教师能够对思维导图进行积极运用,但是还存在局限性,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将课堂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但是在课前预习或是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鲜少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的学习,这样就使思维导图的运用并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和复习效果。
(三)学生思维导图运用不积极
思维导图是思维学习工具,要想在学习中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运用,学生就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这也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但是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学习的经验,想要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绘制思维导图。而不能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学习,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思维导图运用不积极,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基础内容,学好数学概念,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单纯地认为只要记住了数学概念就能有效运用,因而对数学概念并没有深层次的认知,导致概念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积极运用,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这样就能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概念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灵活运用[3]。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数学概念非常多,对这些概念进行有效掌握,深入理解相关概念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只有对概念知识进行有效掌握,深刻认识数学概念,活学活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4]。正是因为数学概念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就要对思维导图进行积极运用,利用思维导图直观生动的特点,将概念的逻辑关系直观清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利用概念进行数学学习,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授“千克、克、吨”时,就可以运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千克、克、吨的概念,并说一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他们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绘制出思维导图,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学生绘制完成后,在黑板上亲自绘制,展现概念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就是“1 千克=1000 克,1 吨=1000 千克,1 吨=1000000 克”。在清晰直观的思维导图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的概念,掌握了数量关系,还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问题解答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解答问题能够使学生发现学习的不足,在查缺补漏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问题解答还能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及时优化教学方式[5]。为了将问题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提升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问题进行解答,以此将抽象问题转化成图像形式,同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梳理,指导学生按照解题思路一步步解答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方程”时,就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运用,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答问题。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方程的解题思路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方程为什么要这样解以及具体解答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解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解题质量。
(三)数学复习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巩固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如果只通过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很难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想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要积极地展开复习,通过复习拓展延伸教学广度,以此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巩固知识学习成果,构建完整知识框架,将知识贯通联系起来,增强学习效果[6]。因此,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清晰地展示出学过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用思维导图构建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整体的数学思维,真正内化吸收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完“加与减”和“乘与除”这两个单元的知识后,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整体性的复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如加与乘的关系、减与除的关系,这样就能使学生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先后学到的有关联的知识贯通起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真正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四)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只有充满学习兴趣,才会积极投入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难以提升学习积极性,从而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对思维导图进行积极运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还能够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
例如,教师在讲授“图形的运动”时,就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用多媒体可视化的效果,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这样能够使思维导图更加清晰完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既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可以自己先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将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空出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填空。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五)运用思维导图突破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知识,往往会造成他们理解上的困难,而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大多数也都是重难点知识。学生只有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才能使数学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学习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运用,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突破学习障碍。教师就可以在上课前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然后用思维导图展现出来,引导学生预习知识,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数乘法”时,由于小数乘法的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运用,将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直观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积极依据思维导图,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就会更有针对性。
(六)运用思维导图整理错题,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学生很难都能做对,很难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率,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为学生讲解这些错题,然后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采用这样的方式,尽管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知道错题的正确答案,但是学生对错题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找出错误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当他们再次面对相似的问题时仍然还会出错。究其本质,就是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没有将错题和新题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解答新题时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仍会出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理错题时积极运用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展现出相同类型的错题,并以错题为中心,在思维导图分支中展示出错的地方,以此类推,从而将正确的解题思路推导出来。这样就能直观展示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加深对错题的印象,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就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运用正确的思路、方法解决问题,避免再次出错,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吸收,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在教学全过程运用思维导图,以此来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