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民歌 助力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2023-10-14叶茜儿

名师在线 2023年22期
关键词:仡佬族唱法民族音乐

文/叶茜儿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始终。同时,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有序推进的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体育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各环节,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建立文化自信。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承载[1]。小学音乐教材在“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体系”下,选编了诸多民歌。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教材中的民歌为基础,应用适宜的策略组织民歌教学活动,让学生会唱民歌,唱好民歌,唱活民歌,感受民族音乐文化魅力,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认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觉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一、会唱民歌

会唱民歌是指能够感知民歌文化,掌握民歌唱法,由此歌唱民歌,传扬民族音乐文化。学生会唱民歌,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2]。

(一)引入文化知识,感知民歌文化

文化知识是学生建立文化认知的素材。在民歌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民歌,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依据教学需要,引入文化知识,借此让学生感知民歌文化,产生民歌学习兴趣。

以《荡秋千》为例,这是一首仡佬族民歌,反映了仡佬族儿童欢乐的生活场景。该民歌结构方整且短小,展现了童心、童趣。但是,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仡佬族。于是,教师通过互联网,收集与仡佬族文化有关的内容,如唱腔特点、传统乐器等。同时,教师利用软件,加工收集的文化内容,制作出微课。在课堂上,教师把握导入时机,播放微课,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仡佬族生活场景中。在此场景中,学生了解了仡佬族的音乐特点、乐器特点等,建立了一定的音乐文化认知。教师把握时机,多方面讲述此特点的成因。在音乐文化的助力下,学生了解了仡佬族音乐的特点,增强了民歌学习兴趣。

(二)教师亲身示范,掌握民歌唱法

教授民歌唱法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亲身示范是其中之一。教师的亲身示范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在耳听眼看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掌握唱法。

以《摇啊摇》为例,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自学上海话,并不断吟诵歌词,确保能用地道的上海话读、唱歌词。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地介绍《摇啊摇》的创作背景、歌曲特点等,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之后,教师亲身示范,用上海话进行歌唱。上海话独特的腔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学生认真倾听,甚至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觉模仿。教师把握时机,再次歌唱,并鼓励学生进行声势律动,或拍手,或拍腿,或拍肩。在律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然后,教师组织旋律练唱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弹琴,学生演唱,同时教师进行旋律指导。

二、唱好民歌

唱好民歌是指唱出民歌的意境。“特征性音调”是民歌旋律的显著特征。意境恰好体现出了民歌的旋律之美。因此,在民族教学中,教师要以“特征性音调”为重点,组织民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方言的咬字、风格特点,借此歌唱,唱出意境。

以《编花篮》为例,这是一首河南民歌,彰显出了河南方言的咬字和风格特点。在课堂上,教师以河南方言的咬字和风格特点为重点,组织“说说河南话”“听听河南曲”“唱唱河南歌”“品品河南味”这四项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河南民歌的旋律。例如,在组织“唱唱河南歌”活动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聆听歌曲,感受旋律。在聆听后,教师采用示范歌唱法,范唱歌曲。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中的两段词各自唱出了什么内容?聆听后有怎样的感受?”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回想歌曲内容,细细品味,表述自己的感受。在此之际,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接着,教师利用倚音记谱法,引导学生诵读、感受河南方言中读一声的“编”字的上扬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使用视唱法、分层唱法、模唱法、小组唱法等,组织多样的训练活动,助力学生感知、掌握前十六、后十六节奏型。然后,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找出有特点的音符和有特点的小节。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后,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不同的画面,如古城、农家小院等,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中,引导学生歌唱。在歌唱时,学生迁移已有认知,并想象自己身处特定的场景中,动情歌唱。

三、唱活民歌

唱活民歌是指走进现实生活中,利用多样的方式学习、歌唱民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请进来”“走出去”是唱活民歌的主要方式。

(一)“请进来”

“请进来”是指邀请民歌歌手走进音乐课堂,利用多样的方式组织民歌传承活动。在与民歌歌手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近距离地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歌风格,增强对民歌的认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由此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心。

例如,为了让学生唱活民歌,教师组建福建民歌传承班。在组建传承班时,教师邀请本地的民歌传承人担任班主任。民歌传承人依据福建民歌特色和学生民歌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制订教学计划。之后,民歌传承人依据教学计划,定期走进音乐课堂,组织多样的民歌教学活动。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福建民歌时,民歌传承人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一句一句地歌唱民歌。学生认真倾听,然后一句一句地模仿歌唱。

(二)“走出去”

“走出去”是指将学生带出教室、校园,进行系列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实践活动有田野考察、民间民俗活动、民歌采风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民歌储备,强化民歌认知,感受民族音乐文化魅力,自觉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心。

例如,教师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民歌采风活动。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确定活动计划。同时,教师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在制订计划后,教师和家长秉持安全原则,将学生带入本地的民俗村。在进入村落后,学生与村民进行沟通,了解本村民歌的相关内容,如来源、内容、形式、方法等。一些学生兴致高昂,主动向村民学习,掌握民歌的歌唱方法。在音乐课堂上或音乐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展现活动收获,讲述民歌故事,学习演唱民歌。学生丰富了民歌储备,感受了民歌特色,建立了民族音乐文化认知。之后,教师依据学生活动体验情况,组织民歌歌唱活动,鼓励学生回到校园中,向他人演唱民歌,讲解民族音乐文化。

四、结束语

总之,有效实施民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取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感受民族音乐文化魅力,增强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心。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以教材中的民歌为入手点,组织学唱活动、唱会活动,同时,依据学生学习情况,组织唱活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认知民歌及民族音乐文化,自觉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由此建立文化自信,增强音乐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仡佬族唱法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少数民族音乐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