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跨学科学习例说

2023-10-14钟传祎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钟传祎

摘要:指向“深度品读”的跨学科学习意在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吸纳多个学科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方法,构建个性化的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模型。讲求“能说会说”的跨学科学习意在引导学生在多学科提供的广阔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敢于说”“学会说”“能说好”。强调“自由抒发”的跨学科学习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学科的知识情境,积极思维,学会用文字自由表达。观照“整体建构”的跨学科学习意在让学生整合运用和建构针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学科知识,增强整合建构和运用能力,掌握更多综合性、实践性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

跨学科学习通常是指通过整合两个及以上学科的概念、方法及理论等来促进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其特性是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理解某一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比较、联系、综合等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够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本质理解和价值体验。语文跨学科学习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拓展性运用,强调立足语文学科,围绕一个主题,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关联和整合多门学科的知识,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为学生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支撑。笔者带领学生尝试了不同层面的跨学科学习,试举例阐释。

一、指向“深度品讀”的跨学科学习

深度品读,是要培养学生精深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言语经验,构建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模型。[1]指向“深度品读”的跨学科学习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要求通过与其他学科的链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主动收集图、文、表、物等各种媒介信息,通过观察记录、合作探究、访谈交流、参观考察、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提高阅读信息输入、加工与输出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过程中,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吸纳多个学科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方法,在持续的记录、思考、合作、探究中丰富认知,增长见识,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理解不同类型文本的不同特点,学会从不同的文章中挖掘丰富的思想价值,构建个性化的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模型。

(一)在多角度对话中跨学科

指向“深度品读”的跨学科学习强调让学生在接触不同学科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我对话,多角度、多层面感知文本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艺术、思路结构、艺术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建构属于自己的阅读框架,真正学会阅读。在多角度对话中跨学科,促使学生明确如何读、如何解、如何做,读进去,读实在,读清楚,读明白,最终达成“深度品读”。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在多角度对话中跨学科学习。教学中,结合榕树的生长及有关特点,围绕生态环境话题,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科学、道德与法治、地理等学科知识,积极体验与他人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我对话,深入阅读、梳理、交流和探究。与他人对话,交流榕树的生长方式、生长环境、生长历史,探讨榕树与人的关系、榕树与鸟的关系、人与鸟的关系等;与社会对话,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观看视频、访问专家、专题阅读、主题辩论等方式,多层面理解课文;与自我对话,深度思考“鸟的天堂”中的“天堂”之意,自主撰写“鸟的天堂”解说词,介绍榕树特点、生长环境、历史变迁、对生态的影响,做到讲解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既有知识的扩充,也有情感的扩容。学生在多角度对话中开展跨学科学习,丰厚多角度对话内容,把课内所学、课外所得融会贯通,不知不觉进入深度品读。这样的深度品读,真正是将语言文字运用转化为深度思考和知识再构,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力,提升了阅读素养。

(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跨学科

指向“深度品读”的跨学科学习强调立足阅读中的真实问题,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领学生在此情境中带着真实的任务,统领各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键的阅读知识点,逐步深入到阅读的各个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协作沟通,共享问题解决方案、共同理解任务、交流观念和思想,实现由当前目标状态到预期目标状态的转变。

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跨学科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立足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引发真实问题;第二,打破真实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的屏障,跨学科理解问题;第三,小组合作探究,跨学科解决问题;第四,学会交流总结,形成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文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指向三个层次:一是选定介绍的事物,二是搜集与该事物相关的资料,三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选定的事物介绍清楚。教师以“介绍一种事物”为单元教学内容的扩展点和延伸点,引入《太阳》一文,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关于太阳,你知道什么,又有哪些困惑”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科学探索“日升日落奥秘”的方法,进而根据总结出来的方法领悟文章的写作思路,由此领悟介绍事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出了“问题—猜想—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思路,领悟到科学作文就是以此为思路表达,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在此真实问题情境中认识到:科学的探究需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广泛阅读,对事物作出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需要查阅资料,学会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常见说明方法介绍事物;需要将语文学习与观察考察、数据记录、合作探究、科学阅读、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了“深度品读”。

二、讲求“能说会说”的跨学科学习

讲求“能说会说”的跨学科学习主要运用于口语交际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多学科提供的广阔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敢于说”“学会说”“能说好”;注重引领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寻找有条理地表达观察所得、思考所得的路径,进而在持续的、有层次的口语交际练习中习得多种交际方式、交际技巧,学会思考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交际问题,逐步达到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观点的程度。学生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我们与环境”,单元内安排的精读课文有《观潮》《走月亮》,略读课文有《现代诗二首》《繁星》。与口语交际呼应的语文要素为“推荐一个好地方,说清楚推荐理由”。单元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围绕“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这些年来,哪些环境问题得到了治理和改善?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发表看法,需要做到“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课文学习和口语交际训练都紧扣本单元习作训练“推荐一个好地方”展开。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我做小导游,向你推荐一个景点”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介绍一个值得推荐的景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推进本次跨学科学习,教师从课文入手,出示根据课文内容改写的文章《观潮胜地:盐官镇》,并示范介绍盐官镇,有意识地融入地理、历史、音乐、美术学科的知识。之后让学生一一回答“分享的地方叫什么?在哪里?有什么历史文化?”“老师喜欢自己推荐的这个地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老师推荐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师推荐的理由有哪些?”等。学生回答时,教师特意提醒他们尝试尽量融入多学科知识。由此,学生基本上把握了利用多学科知识推荐一个景点的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讲清楚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增进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结合体育学科的学习,讲清楚这个地方有趣的游戏或者运动;结合音乐学科的学习,讲清楚这个地方的民族音乐,描述这个地方的独特音乐气质;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讲清楚这个地方的建筑、

展览等,并重点从形状、颜色、构造等方面推荐这个地方,突出这个地方的特点;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学习,讲清楚自己是如何调查这个景点存在的环境问题的,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以及自己通过调查、询问、搜集资料等发现了哪些保护这个地方环境的方法,等等。如此,讲求“能说会说”的跨学科学习,把学习所得变成了生活应用,既凸显了口语交际的价值和思路,又把“能说会说”与多学科知识、方法运用结合起来,把“能说会说”的训练空间从课内扩展到了课外,实现了学以致用。

三、强调“自由抒发”的跨学科学习

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2]美国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发现:有意识地写我们的学习内容、过程、收获,可以改善我们的思考。该研究从脑科学的角度明确了写作对思考的改善。强调“自由抒发”的跨学科学习主要运用于写作教学,意在引導学生关注不同学科的知识情境,在联想想象、比较分析、归纳判断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学会用文字自由表达——自由表达自己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中学习了《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观照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四个要素,知道只有立足确定的位置从观测点出发,沿着一定的方向确定合适的角度,然后明确两者的距离,才能准确找到另一物体。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在开展“描写一处景物”的写作教学时引入了这一知识点。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以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导入,组织学生参与“描绘故宫各建筑空间的位置”的读写活动,启发学生以太和殿为观测点,描绘养心殿、长春宫、乾清宫、慈宁宫四座宫殿的位置,并写一写,画一画。教师给予学生的引导是:“确定位置是描写的第一要义,‘确定位置要观照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四个要素’这一数学知识点源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想要准确描写一处景物,细致描述自己参观的某个地方,都涉及位置的介绍;问路的时候,如果能够从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等几个方面去表述,与他人的沟通也会更加清晰顺畅。本次描绘故宫各建筑空间的位置,可以融入这一数学知识点,让表达更准确。”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主动研读课文,搜集与故宫四座宫殿相关的素材,写画结合,用准确的语言清楚介绍了不同宫殿的位置。

强调“自由抒发”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利用各个学科的思维特点,涵养学生用文字自由表达的能力:借助数学学科逻辑严密的特点,写思维缜密的作文;借助音乐、美术学科讲求形象思维的特点,写需要融入丰富想象和直觉思维的作文;借助科学学科理性思维的特点,写与科学实验、科学推理相关的作文;借助体育学科注重动作训练的特点和体验感,写再现敏捷运动的作文;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讲求辩证思维的特点,写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作文;等等。

四、观照“整体建构”的跨学科学习

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观照“整体建构”的跨学科学习主要运用于综合性学习,意在让学生注重整合运用和建构针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学科知识,在主题、问题、情境、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等综合性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关注在与多个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中,形成新理论、新理念和新方法,提升决策力和创新力;注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融合多学科内容、渗透多学科方法,指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跨学科学习,增强整合建构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综合性、实践性知识。例如,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要求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掌握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涉及历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多学科知识。如感受汉字趣味、了解汉字文化与语文学科中的书法紧密相关,也与历史学科中“汉字文化上下五千年”紧密相关;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与信息技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紧密相关;写研究报告,需要社会调查、梳理研究方法、整理资料,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紧密相关。以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为例,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必备技能,涉及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题目等,搜集汉字故事,筛选需要的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类别到图书馆搜集汉字故事,带着问题向他人请教搜集资料,要求学生想清楚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应该如何请教,请教什么问题,请教的过程中如何把有用信息整理出来。此外,本单元还要求学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把搜集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得出研究的结论,形成自己的基本看法。这其中搜集整理和撰写研究的过程,就是一种跨学科学习。学生在整体建构中跨学科学习,无形中提升了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语言表达的认知边界,拥有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更多可能。

跨学科学习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捷径。指向“深度品读”、讲求“能说会说”、强调“自由抒发”、观照“整体建构”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是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复合知识、高阶思维、跨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曹淼.基于深度品读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3(21):103.

[2] 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M].章熊,章学淳,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6.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