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3-10-13葛露珊
葛露珊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行业企业以“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文章以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调研对象,对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产教融合合作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继而提出应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1+1”模式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新商科;产教融合;工商管理;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045-04
一、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概述
(一)新商科内涵
18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首次成立了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这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商学院之一。相比较其他学科,商科较为“年轻”,且始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调整。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革,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都在变化调整。新商科是融合现代新技术的综合性学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内涵
产教融合是以高校为主体、行业企業共同参与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各方既要根据自身作用及资源优势,承担人才培养职责,又要统筹协作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强调要加强产教融合,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三)工商管理专业概况(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山西工商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生,2018年入选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一支学历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数据思维、战略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本专业学术梯队共有成员4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讲师7人。工商管理教研室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13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80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02.5万元。商学院拥有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和教育部高教司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工商管理学科企业仿真实训中心,还有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采用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二、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分析(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一)调研内容
为了解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现状,课题组使用调查网站“问卷星”发放问卷,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开展调查。调查对象有用人单位、商学院教师及教学部门相关负责人、2019—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工商管理专业已毕业学生。问卷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构成及人才需求这几个方面设置题目,了解调查对象对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现状的看法。
(二)调研结果
1.专业培养目标
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认为本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定位和对用人单位的定位是什么,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规格以及面向哪些单位和岗位培养等。调查结果如图1、图2所示。
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以理论为主的高级人才,但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以实务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对用人单位的定位上,有53%的学生认为在各单位工作均可,12%的学生认为要在政府部门工作,这说明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包括课程开设的顺序、各课程模块的比例等,对课程设置的调查内容包括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各课程模块比例合适与否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59.6%的学生认为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理论,21.2%的学生认为侧重技能,可见学校商科类专业课程设置依然偏重于理论,而且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不同课程所授内容有些相似,课程的安排数量多而密。就课程设置比例而言,仅仅有23.8%的学生认为合适,说明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创新创业课之间的比例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需要调整。
3.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校企合作以及纯理论讲授等,对教学方法的调查主要包括日常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类型以及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从而找出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如图3、图4所示。 [纯理论讲授43%][案例教学法 38%][项目教学法 11%][实验教学法 3% ][校企合作 5%]
以上数据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主要采用纯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较少使用实验教学法和校企合作。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案例材料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学生对案例不了解、在讨论过程中不愿意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大部分学生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效果的反馈是“一般”,说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师资构成
对师资构成的调查主要从教师的整体水平、拥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比例两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对教师整体水平的调查结果是30%的学生认为非常高,38%的学生认为比较高,虽然这两部分的占比较大,表明教师整体水平较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5.人才需求
调查显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新增了数据运营分析、人力资源助理、新媒体运营等多种类型岗位,新商科能提高企业在人力、运营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特别重视数字化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
三、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的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产教融合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学校只是大致归类为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企业,没有很清晰的目标企业,学校没有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导致产教融合模式实施的动力不足。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中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大,虽设置了实验课程,但学校硬件设备落后,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工商管理相关课程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学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工商管理教研室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较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难以全面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新商科人才。
(三)产教融合合作不够全面深入
商学院的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处于建立的初级阶段,课程实施只依靠学生实习平台、实习基地、仿真实训等,和企业的合作也只局限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产教融合没有其他合作模式,合作不够全面深入。
四、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1+1”模式构建
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基于新商科人才需求,将“教”与“学”相结合,形成了“2+1+1”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括1条主线、2种能力、3段推进、4个平台:1条主线即培养具有新商科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种能力即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3段推进即基础教育、应用教育、实践教育,4个平台即创新创业平台、产业学院平台、综合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具体如图6所示。
“2”阶段。本阶段以校内学习为主,重在基础教育,时间为第1到第4学期,即大一、大二两学年,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实践为辅。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理论教学,即专业知识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大商科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创新创业思维训练课程、商科素养提升课程等;第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公共实践项目平台课程以及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内实践等。
第1个“1”阶段。集中进行系列的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入职实训等,突出应用教育,时间为第5到第6学期,即大三学年。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实训课程、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课程等。本阶段承接前面的“2”和后面的“1”,本阶段的训练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学生进入企业后快速融入企业、成为岗位熟手和能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个“1”阶段。本阶段时间为第7到第8学期,即大四学年。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认知、企业实习、毕业论文、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交流指导。职业认知部分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在学校开展,类似于企业入职实训,让学生在实习实践前对职业发展有清晰认知。
五、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1+1”模式保障措施
(一)加大领导力度并建立专业改革与创新领导小组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是整个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和龙头,必须建立起专门的专业改革与创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建议由工商管理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系部)的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院党委书记等担任副组长,由各专业的带头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组员由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等组成,并聘请校外相关专家担任顾问。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专业创新改革方案的指导、审议和监督等工作,具体创新改革规划的制订、实施、改进等由下设办公室执行,专业带头人具体负责。同时,学院必须大力加强对专业建设规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改革、核心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专业建设与改革核心工作的指导、实施和监控,真正发挥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把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并不断创新
应用型高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能否取得成功,校企合作创新和实施的深度、广度及效度是关键。学校可派出本专业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学者,进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鼓励教师多做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横向课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多赢;开展多元化的企业干部培训项目,以增强校企合作的黏性,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企业带來切实的好处;鼓励条件合适的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并通过聘请企业导师等形式促进企业高管真正走进高校课堂,以实现企业管理人员和高等教育教学人员的角色顺利转化,促进企业高管和高校教授的角色融合,提高双方核心员工的综合素质,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深入的订单班项目,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并使企业、学校、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益;在二级学院下面成立各种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的多种校企深化合作项目,为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变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努力达到我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创新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大力加强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不断更新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使得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60%以上,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70%以上。第二,重点打造具有深厚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团队,可通过进修、学历提升计划、送教师到专业机构体验深造等方式达到此目标。第三,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大力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四,大力提升商科教师的教研和科研能力,经过5年的努力,使本专业教师的教研和科研能力达到同类院校经管专业教师的领先水平。教师教科研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商科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水平不断提升并得到良好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设立专项建设基金
学校层面要加大相关经费支持力度,增加投入的绝对金额,并保证逐年递增,学院层面也要通过多方渠道自筹经费,以保障相关建设经费的充足。第一,加大科研及教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支持一批高级别项目、论文、相关成果转换的顺利实施。第二,加强教师待遇改革,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并重点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第三,设立专门的商科类专业建设基金,建议每年经费10万~20万元,用于专业的相关建设。第四,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以满足实验、实习、设备更新、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需求,生均教学经费应不低于学生所缴学费的20%(最少不低于1500元)。
六、结语
课题组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构成及人才需求这几个方面设置问卷,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对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1+1”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尚需时间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和改进完善,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 35-38.
[2] 黄琳,隋国辉,王榕.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2):89-93.
[3] 韩二东.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3): 100-102.
[4] 程芳琴,郑皎.产教融合条件下的高校本科课程设置[J].文教资料,2019(3):193-194.
[5] 张飞霞,孔啸.基于产教融合的“融合式学习环境”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9(1):68-73.
[责任编辑:吴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