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一个无限出版的年代

2023-10-13LiLi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9期
关键词:那本书书单毕业

LiLi

走过汗牛充栋、无穷无尽的书山,穿过无边无际、眼花缭乱的数字海啸,我们常听到各种谆谆教诲:阅读可以填充我们狭窄的人生,说得好像我们的人生还像从前一样狭窄。还有各种对比: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说得日本人就很爱读书似的。阅读率下降其实是世界性的现象,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是导致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我认为,读书这件事,不能肩负什么沉重的目的。太多人为金榜题名而苦读,为满足老师、家长或自己的虚荣心而闷读,于是,你看到那些一点也不快乐的少年读书人,十几年的怨恨,化为毕业前夕纷纷扬扬的撕书和烈火熊熊的焚书。这些像填鸭一样被喂了太多书的学生,就像被拉坏了的弹簧,当来自教育系统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压力过多地传导到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可能就塌陷了。英语里“毕业”是commencement,意思是“开始”,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很多人都会在毕业那天终结学习,所以有些人的口头禅是“我读书那会儿”。

纵跨纸媒、网络两世代的我们,当然喜欢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无限知识宝库,但处理庞大信息量的方法与能力,还是来自阅读训练。读书和上网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自成架构,因为每本书实际上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人,它们有各自的价值逻辑、展开方式、论述立场。在网上搜寻秦国的材料,是趟漫无边际的追逐,泥沙俱下;而阅读一本先秦史的书,则是行程有始有终、景点分明的旅行。一个经过充分阅读训练的人,就算上网搜集资料也能分外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个无限出版的年代,在这个数字海啸的年代,建立个性化阅读的生活方式,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这才最重要。

读书是真正为己之事,不能只是因工作需要或别人的要求而读。不一定要读那些名人开列的书单或世所共知的名著,如果你与它们无缘,实在难以卒读的话,就不要为难自己。如果你单纯理解不了鲁迅的深刻,如果你简洁明快忍受不了莫言的排山倒海,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可以去寻找能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作家。

无论世界运转多快,请相信总有一部分人属于寂寞,憑着冷雨敲窗,凭着深宵人未寐,愿去阅读那些对自己脾气的书。不求甚解,风吹哪页读哪页。认真做事是对的,太认真不是都好。因为,阅读除了量化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无用之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符号性的家园里安顿生命。人们取来一本书,打开它,这本身就有美学的含义。倘若我们不打开它,书又有什么用呢?它仅仅是一叠纸而已。但是,如果我们去读它,就会出现新奇的东西。每本书都满载着已逝去的时光的含义,在层层叠叠的累积中,如一条大河载着各种漂浮物流向未来。

读书,应以全部生命相冲击,方能有所感受。换句话说,那些被书写过的普遍规律,仅当我们以自己生命的全部体验与它们相冲击时,才呈现出它们的真理性,才不再是教条,才能成为融入生命的学问、构建心灵的学问。有的读过的书,我们点滴不漏全部还给了老师,我们和那本书虚度了一段时光,只是别人看起来我们在刻苦读书而已。而有些书,与它的遭遇就是发现你自己、滋养你自己、打磨你自己。那本书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这一切的区别,就在于阅读时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我们的阅读欲望应该来自我们对个人精神危机的日益强烈的感受,而不是什么人的强制和灌输。

在一个无限出版的年代,多少人已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他们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拥有观点但没有原则,拥有本能但没有信念。因此,还是忠于内心去读书吧!读那些能使你伸展自己、拉高自己的书。不要让我推荐书单,因为来自思维间的交流,是一种说不清的缘分。说到底,普天下之书,写的都是寂寞言。一页页书是透明的玻璃,我们透过素纸深深对望。灵魂的呼唤和被呼唤,让我们的寂寞变得彼此熨帖。逆流而上,千载之上,也能够可人如玉,知己相逢。

猜你喜欢

那本书书单毕业
取一本够不着的书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一起去图书馆吧
我们今天毕业了
暑假阅读书单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毕业季
Towards a Semantic Explanation for the(Un)acceptability of (Apparent) Recursive Complex Noun Phrases and Corresponding Topical Structures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