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影像学表现

2023-10-13姚琼谢婵来龚英阳朝霞乔中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例肝门体门脉

姚琼 谢婵来 龚英 阳朝霞 乔中伟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1102)

门体分流(portosystemic shunt,PSS)指门静脉和体静脉之间发生先天性异常沟通,导致门静脉血流全部或部分直接引流入体静脉。其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分型为肝外型和肝内型[1-2]。肝外型又称为Abernethy畸形,分为:Ⅰ型,即肝内门静脉缺如,全部门静脉血汇入体静脉,进一步分为Ⅰa型(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分别引流至体静脉)及Ⅰb型(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形成共干引流至体静脉);Ⅱ型,肝内门静脉发育不良,部分门静脉血通过引流静脉汇入体静脉。肝内型是指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之间存在异常连接,可分为:Ⅰ型,门静脉右支与下腔静脉形成分流;Ⅱ型,一个肝段的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之间有单个或多个分流;Ⅲ型,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的分流血管瘤样扩张;Ⅳ型,分布在多个肝段的门静脉、肝静脉交通分流。

先天性门体分流是一种少见的门静脉畸形,往往合并全身多系统的并发症及畸形,国内外报道较少。目前仅有一些小样本量的病例分析,对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形态、门体分流血管走形、侧枝血管分布描述及对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诊断价值的讨论较少。本文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CTA/MRA确诊的先天性PSS患儿,分析其门脉系统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病变,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8年3月—2022年12月间经CTA/MRA共确诊先天性PSS患儿26例,采集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超声、CTA、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治疗方式和预后等信息。所有患儿均通过产前筛查超声或产后腹部超声提示存在PSS,后进入我院完善检查。本研究得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复儿伦审2022326号),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口头告知知情同意。

CTA检查技术采用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检查范围从肝顶至盆腔,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80~100 kV,管电流40~70 mAs,准直0.625 mm×64,螺距1.375。增强扫描分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动脉期延迟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25~30 s,门脉期延迟时间为60~70 s,平衡期延迟时间为100~120 s,根据病灶的性质可增加延迟期。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300 mgI/mL,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剂量1.5~2 mL/kg,流速0.8~2.0 mL/s。对于<5岁不合作患儿给予0.5 mL/kg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镇静。

MRA检查技术采用Siemens Avanto 1.5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使用体线圈,3D FLASH序列,自由呼吸状态下多期扫描,获得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图像。扫描范围从肝顶至盆腔,扫描野262 mm×400 mm,扫描参数:TR/TE 3.14/1.29 ms,翻转角25°,带宽450 Hz/pixel,矩阵227×384,层厚1.5 mm,单期采集时间15 s。对比剂为钆双胺注射液0.5 mmol/mL[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剂量0.1 mmol/kg。对于<5岁不合作患儿给予0.5 mL/kg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镇静。

图像分析及后处理提取CTA及MRA原始图像,CTA薄层图像0.625 mm,MRA层厚1.5 mm,传入后处理工作站重建。重建方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表面投影。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读片,观察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形态及走行、门体分流血管位置、途径、回流血管、侧枝血管分布及其他脏器合并病变。对于诊断有差异的病例由2名医师进行共同读片,获得统一结论。

结 果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9例,女7例;检查年龄1个月~10岁,其中<1岁15例,1~5岁8例,6~10岁2例,>10岁1例。合并畸形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多种消化道畸形、胆管系统畸形、肾脏畸形、脊柱畸形等。6例患儿肝功能不全,表现为黄疸或实验室肝功能指标异常,另有4例发现肝脏富血供占位。肝外型患儿中,6例便血,3例呕血,1例发生肝性脑病;截至出院时,4例行结直肠切除术,1例胃底静脉断流术,2例接受肠系膜下静脉手术结扎,3例行门体分流堵闭术,其中1例堵闭术后死亡。

CTA及MRA影像学表现26例患儿均行CTA检查,2例同期行MRA。CTA检查诊断16例为肝外型PSS(Ⅰb型4例,Ⅱ型12例)。4例Ⅰb型患儿肝内门脉分支均未显影,门脉主干1例扩张,3例未显影,其中2例经DSA检查发现存在肝内发育不良门脉血管,修改诊断为肝外Ⅱ型;12例Ⅱ型患儿中,肝内门脉分支6例明显纤细、2例部分显示、4例形态尚可,门脉主干5例正常、7例狭窄。12例患儿引流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汇合形成,4例引流静脉发自脾静脉中段。回流静脉包括:下腔静脉2例、左肾静脉5例、髂内静脉6例、胃冠状静脉3例;其中回流入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的引流血管较粗短(图1A、1B);回流入髂内静脉(单侧3例,双侧3例)的引流血管均明显迂曲扩张,CTA可见直肠静脉丛曲张,直肠壁增厚、强化明显,临床均出现血便(图1C);3例患儿回流入胃冠状静脉,临床均出现呕血,检查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肝外Ⅱ型患儿同期行MRA检查,检查结果与CTA一致,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引流静脉等大血管显示清晰,但肝内门脉细小分支显示较差。

图1 肝外型门体分流CT图像Fig 1 Ex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PSS) CT images

肝内型PSS共10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Ⅰ型病例均为门脉右支与下腔静脉形成分流,分流血管较粗短,位于肝门区;Ⅱ型均发生于门脉左支,2例均连接到肝左静脉;Ⅲ型分流血管均起自门脉左支,呈瘤样扩张,1例连接到肝左静脉,1例连接肝右静脉;Ⅳ型为门脉左、右支与肝左、右静脉形成多发分流(图2)。所有患儿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均发育可,受累门脉分支及回流血管可见扩张,Ⅱ、Ⅲ、Ⅳ型分流血管较迂曲,部分肝静脉提前显影。

图2 1个月女婴肝内Ⅳ型门体分流影像Fig 2 Images of a 1-month-old baby girl with intrahepatic type Ⅳ PSS

CTA/MRA与超声比较共13例患儿同期行超声检查,4例超声漏诊,2例肝内型PSS超声误诊为肝脏富血供占位,6例超声提示存在门体分流,但不能具体分型及完整显示引流血管行径。

CTA/MRA与DSA结果比较CTA提示的4例肝外Ⅰb患者均同期行DSA检查,其中2例DSA造影可见纤细的门静脉分支,修改分型为Ⅱ型。3例肝外Ⅱ型行PSS堵闭术,所见门脉形态、分流血管走形与CTA基本符合。

随访及预后共9例患儿出院后继续门脉CTA及超声随访,随访时间为1~31个月。其中2例肝外Ⅰb型及3例肝外Ⅱ型患儿门脉及分流静脉形态同前;1例肝外Ⅱ型患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加重;1例肝外Ⅱ型患儿行血管结扎术后1个月,复查CTA可见纤细的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较术前略增粗;1例肝内Ⅳ型患儿第2次入院行DSA堵闭术,分别堵塞肝左、右静脉与门脉左、右支远端两处瘘口,后门诊随访CTA发现门脉扩张明显改善;1例肝内Ⅲ型随访31个月后分流血管明显变细,门脉左支扩张较前改善。

讨 论

门静脉系统的发育过程复杂,在胚胎第4~10周,卵黄静脉血管网选择性退化并发育为门静脉,如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退化过度或退化不全则可导致先天性门体分流[1-3]。肝外型PSS发生时间较早,在肝内门脉分支形成之前;肝内型则发生在肝内门脉分支形成之后[4-5]。这也解释了为何肝内型门脉系统血管发育比较好。本组病例中肝内型占38%,其中Ⅰ型最为多见,肝内型门静脉及肝内属支发育较肝外型好。本组病例中肝外型(占62%)较肝内型多见。文献报道回流静脉以下腔静脉多见,但也可以是肾静脉、髂静脉、胃底静脉,奇静脉或右心房[2]。本组患儿以髂静脉最多,可能因该型患儿消化道出血症状明显而能早期明确诊断。

先天性PSS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多种先天畸形、肝脏血供异常以及异常分流血管引起的症状三大类;先天性PSS合并的畸形众多,可累及多个系统[6]。本组畸形以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可能是由于心脏、腹部血管系统存在共同的疾病发生机制,或胎内心脏对分流后血流动力改变发生的适应性变化。先天性PSS导致肝脏血供减少会引起一系列肝脏疾病,包括肝功能不全、脂肪浸润、肝叶萎缩,并继发肝脏占位,包括再生结节、局灶结节性增生及肝癌、肝母细胞瘤,以再生结节为主[7]。有文献报道肝外型PSS并发肝脏占位发病率约50%[8]。本研究患儿发病率偏低,仅发现4例富血供占位,可能因为本组患儿年龄偏小。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门脉血未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静脉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其发生与分流量大小及持续时间相关,发生率约15%,分流率高于30%则风险较高[9]。本组病例中仅1例肝外型患儿发生肝性脑病,此症状在儿童中虽然少见,但后果严重,应予以警惕。

消化道出血为PSS少见合并症,国内外报道均很少[10]。本组病例发现消化道出血比例较高,占34.6%,都出现于肝外型患儿中;6例便血、3例呕血,均发现回流静脉附近静脉丛曲张,这些静脉丛血管的扩张、破裂可能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而引流至下腔静脉、肾静脉的肝外型PSS及各型肝内型PSS均无消化道出血症状。临床上多种疾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对于消化道出血患儿应仔细查明原因。本组病例中1例便血患儿外院误诊为痔疮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至我院行腹部CTA后明确为肝外型门体分流,后行分流血管结扎治疗,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对于先天性PSS患者,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超声具有简易、无创、无电离辐射等优点,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常血管显示较敏感,可作为先天性PSS的首选筛查方式,但易发生漏诊、误诊[11]。本组病例中2例患儿B超误诊为肝内富血供占位,行CTA后诊断为先天性肝内型PSS。本组2例MRA图像基本满足诊断,对于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引流静脉等大血管显示清晰,但对门脉细小分支显示率较CTA差,但MRA无电离辐射是其最大的优势,更适合长期随访[1,12]。根据本组病例的研究,我们发现CTA图像清晰度、分辨率高于MRA,尤其是对于发育不良的门脉显示效果更好,虽然CTA相对MRA存在高辐射剂量、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因素,我们仍建议选择CTA作为首要检查方法而非MRA[13-14]。CTA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分流血管及迂张静脉丛分布。但本研究也发现了CTA的局限性,本组所有经CTA诊断为肝外Ⅰb型的患儿均行DSA检查,DSA证实其中2例肝内存在发育不良门脉,而CTA因血管过于细小无法显示导致误诊,后修改分型为肝外Ⅱ型。因此CTA诊断肝外Ⅰ型需谨慎,应行DSA后方可明确诊断,DSA对于CTA提示肝外Ⅰ型患儿仍是金标准,不能被CTA替代[13-14]。DSA还可进行门脉测压、选择性分流血管栓塞及肝穿刺活检,但因有创、价格贵等因素不能作为常规方法[4,6]。

如前所述,先天性PSS有多种分型,尽管各型临床表现部分相似,但其治疗方法不同,明确分流类型对于疾病治疗规划和预后非常重要。对于肝外Ⅰ型患者,结扎或堵闭分流血管不可随意进行,因为分流血管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唯一引流途径,肝移植是其唯一治疗方法,通常在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或分流率大于60%后进行[15-16]。但也有研究表明门静脉分支在堵闭分流后可以进一步再生重建,提示肝移植不再是该型唯一治疗方法[17]。分流血管堵闭或手术结扎对肝外Ⅱ型以及大于2岁的肝内型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前须对肝内门脉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有研究显示,对于门脉压力过高患儿,可分批关闭引流静脉,控制门脉压力小于25 mmHg,促进肝内门脉进一步发育[18]。本组1例肝外Ⅱ型患儿堵闭后因发育不良的门静脉继发门脉高压而死亡。对于小于2岁的肝内型患者建议随访观察,因为有研究发现2岁以内小的肝内PSS有自愈可能[19],本组中1例2月龄大的肝内Ⅲ型患儿,随访2年后异常分流血管基本消失。

综上所述,先天性门体分流临床表现多样,分流解剖结构复杂,影像学检查应明确显示门脉系统、引流静脉形态,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信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CTA/MRA安全无创,对于先天性PSS诊断准确率高,有着巨大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对于肝外Ⅰ型诊断需谨慎,以DSA结果为金标准。

作者贡献声明姚琼 数据采集、解释和分析,论文撰写。谢婵来 数据采集、解释和分析。龚英 研究构思和设计,论文修改。阳朝霞 病例采集。乔中伟 论文审阅和指导。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例肝门体门脉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不同材质冰箱门体研究
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140例分析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
40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肝衰竭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