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陟县高标准粮田冬小麦生产现状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23-10-13谢金良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10期
关键词:百农武陟县麦田

谢金良

(河南省武陟县农业示范中心 河南 武陟 454950)

河南省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 也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被誉为“中原粮仓”。 武陟县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隶属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门。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年降水量575.1 mL,无霜期211 d。 武陟县为黄淮冬小麦优势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气候温和,土层深厚,适于冬小麦种植,是全国闻名的小麦高产县之一。

1 武陟县小麦农田建设概况

武陟县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5.00 万hm2左右,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4.30 万hm2,截止到2022 年7 月已建成高标准粮田3.27 万hm2, 到2022 年底可建成高标准粮田3.42 万hm2,拥有打机井1 万余眼并配套相关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武陟县小麦稳产高产连年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农业产业化提质升级加速,规模化种植稳步推进,小麦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外流,农村土地托管和流转的规模不断加大, 我国农民逐步从同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体转变为传统农户、 兼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 目前武陟县共有1 053 家种植专业合作社,563 个家庭农场, 农业生产方式更加趋向多元化、专业化。

2 武陟县主要栽培小麦品种及配套服务

2.1 近3 年武陟县小麦种植概况

武陟县近几年种植的小麦品种及种植面积见表1。 主要种植小麦品种为百农207、百农307、百农矮抗58、丰德存麦11、新麦26、周麦27 等。其他品种有周麦30、丰德存麦20、百农4199、周麦32、泉麦32等。 2019-2021 年度, 百农207 年种植面积分别为0.653 万hm2和0.840 万hm2;2021-2022 年 度 百 农207 种植面积最高为2.333 万hm2, 种植面积占全县小麦面积的44.025%。百农207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苗期长势壮、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强;后期抗倒伏能力强、耐湿性好,成熟落黄好,活秆成熟。 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种植。 近几年百农207 在武陟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成为该县的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表1 武陟县近3 年小麦种植概况(单位:万hm2)

2.2 农技服务与科技壮苗活动保障小麦稳产增产

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武陟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连续多年高标准粮田建设规模和投入资金居焦作市首位。 目前, 全县已建成高标准粮田3.27 万hm2,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格局,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全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农田建设补助项目,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创新。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2]。 进行建档培育,促进其产业壮大、 效益增加, 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技术指导员以示范基地为平台,采取集中培训、观察交流、农民田间学习等方式,培训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等[3]。 以2022 年小麦生产为例,2021 年11 月小麦麦播调查数据显示, 全县小麦播种面积5.30 万hm2, 当年玉米秸秆还田面积2.95 万hm2,始播期10 月19 日,较常年晚5 d,主播期10 月25 日至11 月5 日,较常年晚7~10 d,基本苗20 万~30 万/亩,主要是内涝、洪涝灾害原因造成全县小麦普遍晚播,形成了不少晚播弱苗。 为了正确指导小麦管理,助力苗情转化升级,搭好丰产架子,夺取夏粮丰收, 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从2022 年1 月中旬开始大力开展小麦“科技壮苗”行动。 农技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技术服务,为全县小麦苗情转化、促弱转壮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国家财政收入专项资金对全县晚播小麦促弱转壮、 病虫害防治进行了二次全覆盖田间飞防,为全县夏粮丰产丰收提供了物资保证。2022 年夏粮收获, 全县小麦亩穗数41.3 万穗/亩、 穗粒数37.3 粒、 千粒重46 g, 平均亩产高达600 kg, 比2021 年每亩增产1.40 kg。 总之,2022 年全县夏粮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有小麦灌浆期良好的天气条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助农壮苗活动的开展、财政资金补农助农、严要求抓实效、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新闻宣传部门的舆论导向对社会服务的监督、 抗病广适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 以及群众科技意识的提高等。

3 冬小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为不断提高冬小麦产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特点总结了适应当地小麦高产稳产的栽培管理技术。

3.1 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亩穗数多、大籽粒、中穗型高产小麦品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 在影响小麦产量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品种因素作用占35%~40%,因此必须选择有高产潜力的品种[4]。 结合当地生态特点,选用稳产高产,抗逆、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例如百农207、百农307、百农4199、丰德存麦20、新麦26 等。示范种植百农607、百农889、郑麦136、济麦38 等具有高产潜力的小麦新品种, 在选好品种的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适播期内,其群体结构:高产田亩基本苗15 万~20 万、中产田20 万~25 万;冬前总分蘖数应为计划穗数的2.8 倍左右,春季最大总分蘖数应为计划穗数的2~3 倍。

3.2 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匀、一播全苗。

3.2.1 整地 秸秆粉碎还田要做到“切碎、翻埋、压实”;深耕、耙耱、镇压相结合,耕深≥25 cm 为宜;旋耕2~3 年的麦田应翻耕打破犁底层; 旋耕地块应耙压到位; 种肥一体化免耕地块应注意适应区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

3.2.2 科学播种, 搞好麦播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麦田病虫害的关键期, 搞好麦播期病虫防治,不仅能直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而且可以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的压力。

(1)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区可用2.5%适时乐(咯菌腈)10 mL 或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20 mL 拌麦种10 kg,晾干播种。

(2)全蚀病一般发生区可用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60 mL 或3%苯醚甲环唑 (敌萎丹)+2.5%适时乐(咯菌腈)20 mL 拌麦种10 kg,晾干播种。小麦全蚀病重发区使用专用杀菌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全蚀净)30 mL 拌种10 kg 后播种。

(3)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区每亩可用3%辛硫磷6~8 kg,或5%毒·辛(2%毒死蜱,3%辛硫磷)2~3 kg, 拌细干土20 kg, 均匀撒垡头, 混耙入土。

3.2.3 科学施肥, 促进化肥减量 一般亩产600 kg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N)16~19 kg、磷肥(P2O5)6~8 kg、钾肥(K2O)3~5 kg,其中氮肥底肥与拔节期追施比例以6:4 为宜; 亩产500 kg 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N)为14~16 kg、磷肥(P2O5)5~7 kg、钾肥(K2O)3~5 kg,其中氮肥底肥起身拔节期追施比例以7∶3 为宜。

3.2.4 适期适量适墒播种, 奠定壮苗基础 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 月8-20 日,亩播量10~15 kg;晚播麦不宜晚于11 月底, 亩播量控制在17.5~20.0 kg 之间。 同时,要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 播种要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 cm,不漏播、不重播。

3.3 认真做好田间管理

浇好越冬水, 酌情追施冬肥。 土壤含水量低于18%以下时需及时冬灌。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3~5℃夜冻昼消时结束,在立冬至小雪期间进行。 对于地力和基肥不足或长势弱的麦田,可结合浇水追施越冬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占追肥总量的20%~30%。

3.3.1 大力推广冬前化学除草技术 正常播种年份,12 月上旬90%以上麦田杂草已出苗,这时杂草幼苗组织幼嫩,抗药性弱,而且麦田覆盖度小,喷洒的农药与杂草接触面积大,杂草易被杀死。 因此,12 月上旬是进行麦田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机, 可用麦田专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对于冬前没有除草的麦田,应在春季日最高气温10℃以上时,于10:00-16:00 选择合适农药进行化学除草。

3.3.2 春季(返青-拔节期)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控:防治纹枯病、 根腐病、 茎基腐病可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 mL 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 兑水40 kg 喷雾; 虫害防治: 蚜虫可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50 mL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 兑水40 kg 喷雾。

3.3.3 浇好小麦拔节水和灌浆水 因地因苗科学调控肥水。 对于播种条件好、生长正常、墒情适宜、亩群体70 万穗以上的一类苗麦田,要以“控”为主,肥水后移,到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 旺长麦田,在前期控旺的基础上,拔节中后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 晚播麦田,在返青期追肥的基础上,结合拔节期浇水再适量追肥。 特别要浇好灌浆水,以小麦扬花后10~15 d 浇水为宜,增加千粒重。 浇灌浆水应关注天气变化和掌握水量,切忌大水漫灌,以防倒伏。

3.3.4 小麦中后期重点预防小麦赤霉病 搞好 “一喷三防”,防病虫、防干热、防早衰。 小麦“一喷三防”是通过混合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达到防病虫、 防干热风、 防早衰的效果。 具体配方为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mL(或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0 mL)+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50 g (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 mL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磷酸二氢钾200~400 g,兑水50 kg,各计各量,混合喷洒。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 最佳预防时间为小麦抽穗扬花期,要把握小麦扬花的关键时期。 “主动预防,见花打药”,要用足药液量(航空植保无人机亩药液量应在1 L 以上);若施药后3~6 h 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药剂; 如遇连阴雨、 结露和雾霾天气, 要在第1 次防治结束后间隔5~7 d 再喷药一次, 以确保防治效果; 同时注意轮换用药, 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在防治上应以村为单位, 集中连片开展统一防治,提高整体防效。 小麦统一防治用药用肥推荐配方如下:22%高氯氟·噻虫嗪微囊悬浮剂(9.4%高效氯氟氰菊酯、12.6%噻虫嗪,亩用量10 mL)+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15%戊唑醇、30%咪鲜胺,亩用量25 mL)+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亩用量100 mL)+飞防助剂(亩用量10 mL)进行混合喷洒。

3.3.5 适时收获 应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避免过早收获导致小麦大幅减产的现象发生。 种子田收获时要严格按品种单收、单打、单储,防止机械和人为混杂。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做到颗粒归仓,实现丰产丰收[5]。

猜你喜欢

百农武陟县麦田
基因聚合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百农4299
黄淮地区主推小麦品种种子发芽期耐淹性研究
武陟县
第一届“百农”园艺高端学术论坛在河南新乡召开
思 夫
武陟县
今年加班是常事——武陟县供电公司推广智能电表工作见闻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