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2023-10-12李晓通

体育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内蒙古少数民族

刘 全 李晓通 王 凯

(1.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 301802;2.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生态化开发是以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基础,将科学化、合理化开发与利用各类资源作为前提,将多元化主体协同发展视为抓手,精准定位主体的价值功能,依托地方项目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的优势,满足个体或者群体的需求,其作为新时代大力提倡的资源开发与保护范式,现已被广泛运用到环境治理、资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与传统且粗放的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化开发的核心在于生态经济,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本研究以生态化开发与保护为切入点,深层次探究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开发与保护好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提供新标准、新目标、新战略,引起关心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学者的关注,为其他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相应的借鉴。

1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价值内涵

1.1 有利于推进民族文化深入交流,凝聚民族团结伟力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北部边疆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不同于其他地域,通过依托民族文化的高度融合,对于增强民族大团结有着深远的适用价值。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多种元素而形成,渗透于各民族学习教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作为增强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剂重要助力剂,强化各民族之间的友谊,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凝聚民族团结伟力。通过借助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生态化发展,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体验或者购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商品的同时,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商品的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对某一少数民族的原生文化价值观,打破早期陈旧的刻板印象,全方位、深层次了解某一民族的文化属性,塑造全新的认知思维观念,强化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1.2 有利于挖掘潜在经济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能够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将生态经济发展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更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战略对接的有效路径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具有极强的联通性,即与体育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影视、旅游等产业互为依托,特别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推动自治区各区域交通、餐饮、影视、旅游、通讯等产业的良好发展,还能推动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转变为形式各样的商业产品,并通过其独特的地方节目表演、特殊的节日活动节日以及大型的赛事等多种方式,实现“潜在文化资源”发展为“显在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原生体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进各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设施以及附属商品的研发与生产进度,引领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扩大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体系,增强区域经济共同繁荣动力,打造出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体育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2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视相对不高,小众项目边缘化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土壤,必须依靠原生文化生态环境为中介,才能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模式得以传承下去。早在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等方面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原生体育文化也随着逐渐丢失、边缘化,甚至走向消亡。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以蒙古、回、满、朝鲜族等为主的49 个少数民族,有240 多项传统体育项目(见表1),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已有近30 多个项目逐渐走向边缘化,丧失其项目的原有价值功能,并且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陷入濒临灭绝的尴尬处境。如曾经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名誉一时的回族武术名家吴童所创的“阴手枪”,近些年,由于自身局限性、封闭性等多种因素,致使“阴手枪”这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出现技艺传承断层并逐渐边缘化的现象;以及曾经在内蒙古地区众多摔跤技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回族摞跤”,现如今随着习练群体逐渐减少,在很多公开场所很难寻见其踪迹。

表1 内蒙古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

2.2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缓慢,缺少核心竞争力

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与现状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原生体育文化资源未能很好地与当地的旅游业相融合,二者之间联动性较低,致使各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如在240 余项少数民族原生体育文化资源中,仅有射箭、赛马、博克、布木格、赛骆驼、布鲁、套马、狩猎、波依阔、劲力比赛、曲棍球、押加、抢枢、沙塔拉、男儿三艺等24 个项目,已被广泛用于旅游业之中,其他项目资源在旅游业的运用却相对较少。由此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仍处于自我缓慢发展阶段,未能很好地进入自觉阶段,缺乏核心输出的特色文化品牌、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量较为薄弱。除此之外,内蒙古自治区各区域虽然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且富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基地和产品,如表2 所示,内蒙古自治区11 个市3 个盟,每一个区域都具备1 个以上相对正规的赛马产业,私人马场也是不计其数,但是多数都是当地居民自我发展,缺乏科学化、智能化的销售经营模式。

2.3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共建性薄弱,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于原生的自然生态资源,其不仅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播环境,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使该地区各族人民在日常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长期依托其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势,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助力。但是在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二者之间开始逐渐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并且开始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经济效益。如在内蒙古自治区赛马、赛骆驼、博克、射箭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体育旅游产业搭台,商业经济效益唱戏”的方式,致使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产生共建互助失衡的现象。如表3 所示,内蒙古自治区有11 个市3 个盟,21 几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1 个县、49 个旗、3 个自治旗,其中就有8 区、7 县、27 个旗等地区,因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失衡的原因,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表3 内蒙古各盟市下属辖区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的区县旗统计

3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路径探索

3.1 重点帮扶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现共同繁荣

通过借助其在该区域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激发并调动其他小众项目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小众项目的内在发展动力,增强大众项目与小众项目协同发展的融合性、共生性,夯实大众项目与小众项目共同繁荣的根基,落实以局部带动整体的发展策略,推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旅游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优化内蒙古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体发展战略布局。2021 年党中央出台“十四五”规划以后,更应该借助国家提供的发展快车之便,因势利导推动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快速发展,尤其是极具地方的特色的大众项目。如被誉为“骆驼之乡”的阿拉善地区,可以重点主抓该地区较为闻名的“赛骆驼”这一特色大众项目,通过举办大型骆驼传统赛事或者精英赛事,打造精品赛骆驼体育项目,激发并带动其他小众项目参与融合的热情和积极性,为精品项目与小众项目提供相互交流促进的平台,刺激各地区小众项目的发展神经,增加小众项目的践行能力,实现精品项目引领并带动其他小众项目共同振兴的转变,不仅能够预防地个别小众项目逐渐走向边缘化的尴尬之境,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的共融、共生能力,催生全新的文化意识产生,还能够促使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景象,充实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民族文化自信的元素。

3.2 强化并提高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民族品牌

在针对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强化原生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或者其他产业的相融合,提高不同产业之间的联通、联动性,使多项产业能力不断叠加,派生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新的核心能力,推动其产业文化、制度、资源、器物等方面全方位的锻造塑形,打造出满足个体需求、迎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培育其内部发展结构的强大合力,实现新型民族传统体育产品走得出去、高精尖技术引得进来的跨越,形成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自身的创新内循环。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实施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应以此为快速发展和创新的契机,创建出独属自己的民族品牌,植入民族文化价值观,形成民族文化符号,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展现内蒙古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独属特征,如“巴彦淖尔龙舟赛”在黄河湿地举办的时候,可以将“龙舟赛”与“黄河观景”、“少数民族舞蹈”等项目相互创新融合,增强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体育项目发展动力,并借助制作具有民族特色、地域风貌的纪念品和奖品,以分散打包的方式出售给不同消费群体,抓住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总之,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民族品牌要做好自身顶层创新、机制体制转型、时代化植入等,塑造民族品牌持续发展效应,增强潜在的核心竞争力。

3.3 推动构建旅游与环境命运共同体,合理分配资源

加快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巨大的聚力,特别是在自然生态环境调动自身资源优势,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应该科学合理化的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实现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输出与自我修复动态化均衡的同时,确保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产生良性的内在循环,增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联动建设的动力,从而促使二者之间形成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如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区域的“赛马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精准多元化治理、流动基地养殖场等方式,使赛马场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得到良好的自我修复与人工治理,增强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推动内蒙古各地区的赛马文化产业资源与自然换修复治理修复创新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区特色和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平台,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管理规定,真正做到合理科学化开发和严格精准化保护,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经济利益来换取商业经济效益。

4 结语

由于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热,导致出现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相对不高、小众项目呈现边缘化,体育产业发展缓慢、自身核心竞争力缺乏,体育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共建性薄弱、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过度追求商业性价值最大化、体育文化本源价值异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议依据生态化保护与开发理念,应重点帮扶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现共同繁荣,强化并提高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民族品牌,推动构建旅游与环境命运共同体、合理分配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发体育商业性价值、回归本源价值等方面着手,使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走上生态化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内蒙古少数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