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中“形、神、劲、律”之重要性分析

2023-10-12张祎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典舞舞者眼神

张祎 (北京师范大学)

“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法则。提及“形、神、劲、律”的理论基因传承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国绘画的“形神论”,中国武术的“形神兼备”,李少春提出的“心形劲律”,以及王萍提出的“意气劲律”。这些论述最终延伸到了给予中国古典舞美学指导的,由李正一和唐满城提出的“形神兼备”,用更简练明确的概念将身韵的训练性与审美性概括为“形、神、劲、律”四个字。这四个字使用现代人的审美价值来诠释传统人体艺术美学的规律,是从内到外、从形到神、从力度到动律的既矛盾又统一的现象中提炼的法则。使动作的身与心、内与外、形与神,意、气、力达到和谐统一,以求“和合”之美。即“六合论”,分别为:内三合,包括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以及意与气合,和外三合,包括肩与 合,肘与膝合以及手与足合,以达到内外兼备,身心和谐的中国艺术精神之最高境界。在中国古典舞的日常训练中讲究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心神意气力。

一、形——传情达意之手段

形,象形也。它既是古典舞舞魂之依附,也是古典舞舞韵的传达中介。唐满城先生曾提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在学习中国古典舞时首要的就是模仿,而人类最基础的能力就是模仿外形。所以在古典舞的学习过程中,第一步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对其“形”的把握,也就是一切外部展现的、肉眼可见的动作、舞姿、体态、运动路线等。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整个表演形象和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舞中的形,注重舞姿的端庄、秀美、稳重和优雅,通过舞者的身体呈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美丽,让观众感受到舞者的内心情感。

对“形”而言,它十分注重舞者的基本形态,包括站立、跳跃、转身等动作,在表现人物性格、身份、情感等方面,形态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古典舞中的形通过舞者的舞姿、动作和线条的组合,传情达意,让观众感受到舞者的思想情感。

同时,古典舞的形注重线条的美感和几何图形的简约之美,在形态上讲究端庄、大气、婉约之美。中国古典舞形都体现在“拧” “倾” “圆” “曲”这四个字上,不仅体现八卦阴阳之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和价值观念。

河南卫视推出的舞蹈《唐宫夜宴》其火爆“出圈”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再创造”的帮助,还有5G+AR 技术,让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结合,打造出“人在画中行”的“博物馆奇妙之夜”的独特体验,以及舞蹈本身的巧妙构思、精妙制作,更是舞者们在针对“唐俑”角色上的“形、神、劲、律”这几个方面的把握。其中,在中国古典舞表演时首要就是对形的把握,包括形态、路线等。《唐宫夜宴》中,对“俑”形态的把握是十分到位:从其造型开始,为了体现唐代女子的丰腴之美穿上塞着海绵的衣服,嘴里含着棉花,以及眼角两道月牙的妆容都十分符合唐代的形。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外形,在动作形态以及造型等方面《唐宫夜宴》同样表现的恰到好处:其中有一幕是舞者轻拍前面的舞者肩膀,让其回头,同时将铃鼓放置嘴边,身体微微前倾,形象地表现出二人偷偷诉说的形态,而另一位舞者则是出腮似侧耳倾听的姿态。不难看出其对“形”的把握,以及“形”对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故事情节表达等方面的重要程度。

二、神——情感体验之表现

中国古典舞中的神是指舞者在舞蹈中的神韵、身体,所表现的情感、心境和精神状态等。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舞区别于其他舞种风格的标准之一。“神”是舞蹈中最抽象和难以表现的,它可以是各种情绪,同时也可以是韵味的体现,让舞者通过各种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在古典舞中,因为有了“神”的帮助,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情感和心境,通过舞者自己的表演来演绎这些角色,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活,更深入人心。有了“神”,让观众在欣赏古典舞作品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感知不同的美感,更能感受到古典舞艺术的魅力。

“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无论是在哪个艺术门类当中都缺少不了对神的体会,神是舞者与其心意的联通,是其心意的传递。“它的真实涵义应该是指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而不是盲目、纯功能地去完成动作。”这是唐满城先生提到的对于神的理解。可见“神”对于传情达意的重要程度,一位好的舞者,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神”“韵”的传递。中国戏曲中有这样一句口诀:“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讲究的就是在表演过程中的不同的艺术境界。外形靠模仿能达到三分的境界、劲的把握可以达到六分,而心意的表达则是可以达到八分的境界。在这里说的形、劲的掌握都是心意的传递的前提基础,有了心意的融入,加之对“形”与“劲”的掌握,使人能够达到“无形者十”的境界,而心意的表达除了身体的呈现以外,眼神是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俗话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内心在想什么、想表达什么都可以通过眼神来向他人输送,通过眼神的“收” “放” “聚” “凝” “合”来传情达意,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内心情感的迸发所带来的,而不是表象地模仿眼球的运动。

一切动作的发起都是“神”的指引。在很多舞蹈中都有眼神的体现,例如,经典剧目《点绛唇》成功刻画了一位身居闺阁却对意中人饱含思念的古代女子形象,通过木椅、铜镜以及舞者的身体将其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其眼神的使用颇为到位。

首先,在开头时,将后背呈现给观众,紧接着就是两次回眸,这时舞者的视线是慢放慢收的,将人引入舞蹈的主题,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期盼之情。

接着,凝视镜子中的自己,眼神中传递出自我欣赏,“女为悦己者容”的情感,同时快速合眼,似是在说对自己姣好面容的欣喜之情以及害羞,让人不禁心生爱意。

最后,通过眼神的指引,带领舞者离开座椅,并且眼神持续外放,随之收回,都是在诉说对心爱之人归来的期盼以及想象心爱之人归来后的内心窃喜与害羞。

在这支舞蹈的前半部分,伴随着舞者脚下步伐的碎与跳跃、轻盈与流畅,眼神时而向外远望、时而低眉敛神、时而对镜观赏、时而莞尔一笑,都像是在诉说内心的愉悦,同时还伴随着小女孩的俏皮可爱在其中。眼神随着肢体的摆动向远放出,目光松弛柔和,从容大气,娇羞中带有一丝妩媚,一颦一笑之间,没有丝毫的浮躁之感,展现了女子此时对爱情的美好期盼以及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到舞蹈的后半部分,由于她等待的时间过久,已经开始变得担忧起来,她看向远处的眼神不再是坚定带有希望的,而是变得徘徊不定,同时看向镜中的自己也是带着忧愁,对镜自怜,感叹自己逐渐老去的容颜,以及对心爱之人久久不归的伤心。

这些都是通过眼神的帮衬表现出来的,可见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时“神”对于我们的影响之大。

三、劲——内在气质之关键

“劲”顾名思义则是对力度、节奏等的处理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中有线、线中有点”,或者说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支舞蹈作品的节奏不是单一的、平均的,而是要有“抑扬顿挫”、快慢结合、造型感与延伸感的结合。就像音乐当中的节奏一样,除了常规的一拍节奏型以外,它还有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平均节奏的存在,都是为了使作品的层次更加丰富,而非平平。刚柔并济,中国古典舞中的力量感,包括身体体现出的力量以及内在的气质,劲是贯穿舞蹈全程的,有了它可以大大增加舞蹈的艺术观赏性、艺术感染力,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让舞者的表演更加有力、生动、丰富、充分展现出古典舞的魅力。

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劲的体现就是“亮相”,他是舞蹈表演中最常提到也是最常用的一个表现方式。“亮相”相当于是“线”中的“点” “动”中的“静”,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以及一句话的短句,另一句话开始的感觉。“亮相”的干净与否可以极大地体现舞者“劲”的掌握程度。短暂瞬间的停顿所形成的造型,是在舞蹈动态化运动过程中,运用一刹那的静止所产生的凝固姿态形象,达到一种“形止意不止”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境界。在中国戏曲艺术中,艺术表演者对于“亮相”的掌握和体现是十分明显的:在一串的舞台走位、唱词念白等的演绎之后常常伴随一个定格的出现,这不仅可以体现戏曲艺术家的功底,同时也可以给观众一个喘气的机会。戏曲中亮相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在经典戏曲作品《三岔口》中,武生任堂惠与武丑刘利华的一段虚拟摸黑打斗的片段中就有很多亮相的体现,当刘利华脚下伴随着步伐走到门外,擦剑、踢腿、按掌接着一个弓步亮相;接着一系列耍刀、滚背、跳跃、矮子步后又接着一个弓步按掌亮相;当刘利华进入屋内,第一次拿刀横扫床面后也伴随着一个亮相,此时任堂惠也有一个亮相,此处暗示着二人真正的打斗即将开始。张宜平在《<红楼梦>中的戏曲因素》一文中则提到亮相的作用:就如戏曲中的人物在观众面前登场亮相一样,展示他们的风采,给读者以第一印象,同时为他们以后的行为定了基调。

当然在中国古典舞也有很多对于“劲”的体现,在《只此青绿》春晚片段中,舞者孟庆旸对于“劲”的把握则是十分到位的:最开始的抬眼和起手,动作虽然简单,但其内里的“劲”是在的,不是轻轻松松的抬起,是有对抗的抬起,包括“青绿腰”的形成,其过程也是“线”的流动,“劲”的体现;一直到三角队形的形成,其都是线性的运动方式,为的是营造安静的氛围,同时将观众带入到《千里江山图》之中。三角站位当舞者们转身后,通过“劲”的把握,动作的动静结合充分体现:“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动作的“线”与“点”的分明,“抻劲”与“寸劲”的恰当结合,清晰且干净:勾脚划腿、垂直落手、旁移捂嘴、旋拧回身、双臂侧展等动作的“抻劲”,不仅表现舞者的内在功底之深,同时体现出“千里江山图”之干净、萃雅之感;侧身、甩袖、转头、转身、横拉、甩腰的“寸劲”,把握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舒畅之感,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千里江山图》的浓墨重彩一面。这些都是掌握“劲”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的感觉,整支舞蹈如果都是平淡的表达,而无“劲”的使用,则会变得无趣且枯燥。有了“亮相”这一“劲”的帮助,使得每个演员的文化内涵、专业能力、审美情趣、情感体验、舞台表演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得到充分锻炼与展现。

四、律——准确优雅之载体

“律”这个字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它依循的规律这两层意义,即“正律”与“反律”。这里的“正律”是指我们在日常训练当中常说的“顺” “流畅” “一气呵成”等,就是在做动作时不要与身体较劲,按照身体最本能的反应,最原始的发力方式进行动作的产生。而“反律”,顾名思义就是“反着来”,则是指在顺的基础上有其反面的发力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的预动发力,还有“逢冲必靠、逢开必合、逢提必沉、逢紧必松、欲重先轻”的运动规律,以产生出其不意、跌宕起伏、瞬息万变的动作方式。正是有了“正律”规则感与“反律”变化感的结合而产生的运动规律,造就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性和运动方式,这二者都体现中国古典舞“圆”与“游”的变幻之美。而我们上文所提到的“亮相”就是由“反律”带来的效果:通常亮相动作是由眼神的“收” “放”,气息的“提” “沉(屏)”,姿态的“动” “静”,力度的“弱” “强”所组成。妙之处,则正是动作在阴阳虚实的变换间实现的比对之美。

“律”是中国古典舞区别于其他舞蹈的标志之一,因此,对于他的掌握是需要时间的累积以及身体的沉淀的。就像中国戏曲中的“唱、念、做、打”这都是基本功,都需要一步一步地累积才能成功化于自身。“律”的规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所崇尚的八卦太极阴阳一样,在对立矛盾中实现和谐统一的审美,以展现中国古典舞圆的美。中国古典舞主干教材之一“燕子穿林”是一个融合身韵各种动律于一身的,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表现性、实用性和训练性。在运动过程中,很好地包括了“反律”的运用:“欲左先右” “逢冲必靠” “逢开必合” “欲高先低”等。首先在动作开始时,先向左含身回手,接着右手带着向右横抹,右脚后撤,此时体现的是欲右先左;随后回身“穿手”,右手带领上穿,右脚同时向前点地,此时则是“欲开先合” “逢冲必靠”;“上穿”结束后转身经过“穿胸刺肋”“下穿”至踏步半蹲位置,这就是“欲高先低” “逢开必合”。

再比如“青龙探爪”,是中国古典舞另一主干教材,是“平圆”“立圆” “八字圆”的典型动作代表。以腰部运动为例,经过含收、仰敞、横拧、旁提、裹拧、腆冲一系列,其中也包含“反律”的运动:要想“仰敞”做风火轮的前半部分,就要先经过向旁的“含收”;要想形成最后的腆冲的弓步舞姿,就要先经过“穿胸刺肋”“裹拧含收”的过程;“仰敞”过后的“横拧”“盘腕”必定会接着“含收”的准备,这些都是“逢开必合”“反律”的体现。

五、启发与思考

“身韵”的目的是培养舞者在进行古典舞表演时动作不至于平均、是指缺乏观赏性与训练性,在“形神劲律”的逐一掌握之下,能够从外形、神韵、劲道、律动这四大方面整体综合训练到身体,拥有一个属于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认知与身体律动。中国古典舞传递出的阴阳和谐、对立统一的审美特征十分鲜明。它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和美学的优质基因,与许多中国古典艺术一样,共同具有“圆融合一”的古典意味。

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其影响,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动律上形成了“刚柔相济” “动静相应” “虚实相生” “形神兼备”等审美取向和规律。中国古典舞所体现的节奏、韵律、节律等都是舞者情感表达的载体,而“形” “神” “劲” “律”则是承载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要素。

综上所述,“身韵”在“形”的训练中,是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美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以传统中优秀的、典型的动作为依据,以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教材为方法,以此来培养真正懂得并掌握中国古典舞形态美的演员。“神”的训练上,除了身体的规训以外,眼神的训练万不可忽视,我们常说“眉目传情”,正是表明眉眼对传情达意的重要程度;《诗经》中赞美庄姜时有这样一句话:“巧笑倩兮,美目俏兮。”真实反映眉眼对人情感生动的表达;戏曲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曾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眼睛的好坏。”“劲”它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有着轻重、强弱、缓急、长短、顿挫、附点、切分、伸等对比和区别的,才能使动作能够有着不同的观赏效果,从而达到准确而舒适的传情达意、叙事抒情等的目的。

在日常训练当中,针对“形、神、劲、律”的练习,能够使我们的肢体得到一定的解放,加强自身对神态气韵的把握,外形的审美把握。

同时,有了属于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倾向后,不仅可以提升对古典舞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让表演时的风格性得到突出;有了对其一定的掌握后,自身对于古典舞的表达就有了在中国古典舞语境下的理解,提升自身的综合表演能力。

最重要的是,有了对中国古典舞的继承,才能为古典舞未来“枝繁叶茂”提供培育的新鲜“土壤”。培养了正确的审美意识后才能为往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当然,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许多的作品都开始现代化科技手段、当代思想相结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此不被时代洪流所淹没,保持新鲜活力之感,但这些首要前提都是在掌握中国古典舞基本的身法韵律之后所考虑的事情,因此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的“形神劲律”是一定要先了解并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夯实地基上建造伟大的建筑”。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者眼神
舞者
舞者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生命的顽强
风中的舞者——蜡梅
确认过眼神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