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生活、文化:分析艺术的发展规律与历程

2023-10-12邸一石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生活文化

邸一石 (大连工业大学)

一、艺术的发展规律

艺术的发展规律就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要从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两方面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如经济、道德等的本质联系。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可以分别以纵向和横向角度概括为两方面的内容。

(一)纵向发展:继承与革新

从纵轴线索来看,就是艺术发展的相续与变革。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纳与传承,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良文明和艺术成就的学习。古希腊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特点:古风时期的艺术主要有几何风格、东方风格以及古风风格;古典时期则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在表现力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中公元前5 至公元前4 世纪的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全盛阶段。古希腊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领域中留下了大量精美作品,其形式规则被尊崇为西方造型艺术的典范流传至今。希腊艺术在经历了古风、古典和希腊化三个时期的发展后焕发出了更为强烈的激情和活力,强烈影响了之后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罗马艺术在艺术史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其汲取了希腊艺术成就,而将美术更加推进实用主义。大致来看,他们几乎没有改变希腊的艺术风格,他们崇尚这一艺术风格,但罗马艺术并没有全盘照搬希腊艺术。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肖像如《妇女肖像》已经达到了极高的个性化水平,这在希腊雕像中是较为少见的。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态、实质、美学概念及创作方式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巴洛克艺术17 世纪风行欧洲,涉及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大多数巴洛克艺术都呈现了创新的空间使用方法和更为强烈的光与影。经常采用曲线元素,用以抒发热烈的情感,使观众体会到的现实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典型代表为意大利的贝尼尼、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后在18 世纪产生于法国的洛可可艺术被称为是另一种版本的巴洛克艺术,具有轻盈、考究、繁饰等特点。洛可可艺术被应用于建筑、装潢、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浓重而矫揉造作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逐渐被装饰性更强的洛可可艺术所代替。洛可可艺术虽不免有些浮华做作,缺乏深意内涵,但在脱离禁锢、使艺术转向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在艺术形态和创作思路等方面有着关键的影响。

到了19 世纪60—90 年代,出现了印象派,代表作为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新印象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部分受到印象主义影响的画家开发了一场技法革新。乔治·修拉在其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幅画中开始将印象主义的视觉色彩进行系统化的混合,并运用简化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更为固实和规整的构图,在视觉混合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具有跳跃性的画面效果。由此可见,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而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二)横向联系:碰撞与影响

就水平梯度而言,它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传统艺术与国际艺术的关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民族文化,这些都是长久以来逐渐形成的,与此同时,各个民族的艺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艺术思潮、艺术流派以及创作方法都一直在不断地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18 世纪末,一个新的派系新古典派诞生,它既有反对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倾向,又有复兴古希腊与罗马美术的愿望。古典画派主张“摹仿自然”,以庄重的主题、重视形体和整体、重理智轻感情、重写生轻颜色为特点。代表人物是雅克·路易·大卫。

在19 世纪,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可以说是对新古典主义的激烈碰撞。浪漫主义以追逐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注重感情的传达,以动态对抗静态,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的先驱是泰奥多尔·席里柯,而欧仁·德拉克罗瓦带领浪漫主义绘画达到了顶峰,代表作品有《自由领导人民》等。

法国浪漫主义盛行之时,着重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悄然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总是与虚幻的神化、异国情调,非凡显著及与历史主题紧密相连而感到不满,认为艺术应当表现实际体验和观察,故而出现了现实主义。

19 世纪的人们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希望艺术能把这种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现实主义美术具有真实性、思想性和民主性等特征。代表作品有居斯塔夫·库尔贝的《采石工人》 《画室》,以及米勒的《晚钟》 《拾穗者》等。

所谓“学院艺术”,就是受到欧洲艺术风格的启发而形成的一种油画与雕刻艺术,主要是根据法兰西美术学会制定的准则,对新古典与浪漫时期的作品进行创作,其中以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汤玛斯·库图尔,汉斯·马卡特为代表性的作品。西方艺术进入中国以后,曾经一度兴盛起来,这一时期,出现了颜文梁和潘玉良等代表性人物,随后,又涌现了一批如李毅士、汪亚尘等中西绘画合璧的代表,还有唐一禾、董希文、吴作人等油画民族化的杰出人物。不同国家之间的艺术通过相互影响和融合而构成了世界性的艺术,而国际艺术又对民族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艺术与生活的互融发展

人类在自然界从事的活动构成了日常生活。而艺术,就是通过对这些活动进行认知、感悟、提炼、加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艺术再现。艺术的发展内核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互为关系。

(一)艺术与生活互为映像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但起初人类并没有具备类人猿专门化的生存能力。于是,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为艺术的源起缔造了条件。随着社会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造物”已经不单要满足生存需求,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艺术。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家本身也存于生活中,作品中蕴含着生活的阅历,映射着生活的气息。19 世纪的现实主义主要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带任何理想主义。在艺术作品中,无论多么抽象的艺术形象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它相对应的原型。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图案“龙”,它的构成就是对自然界的蛇、蜥蜴、鳄鱼等动物的身体部分进行组合形成的。由此可见,艺术源于生活,生活的不断变化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艺术与生活“如胶似漆”。从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历经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即远古的融合时期。第二个时期是艺术逐渐与生活分离开来,而第三个时期,就是经历过“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后,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也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再融合时期。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不但体现在众多艺术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难以区分,也体现在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艺术观念上。艺术作品中日常性的气息不乏多见,艺术与生活的分离再融合,体现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就像是“艺术进入生活” “生活进入艺术”,使得日常生活更加艺术化,而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生活气息。

(二)生活化的艺术与艺术化的生活

生活化的艺术是指我们将艺术生活化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运用文字表达情感产生了文学;运用绘画表达情绪产生了各大艺术流派;运用建筑表达语意产生了现代与后现代建筑思潮影响了全世界。艺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原研哉是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生活环境带来的信息,再将这些无形的信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他的所有设计都源自于生活,并通过设计再把艺术带入生活。

艺术化的生活是指艺术作用于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将艺术融于生活,通过实践表达,其文字或作品又可以成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如此循环往复、波浪式的前进发展。比如地景艺术,又名大地艺术,是20 世纪60 年代活跃于美国的艺术流派。可以说是介于建筑与自然、工程与艺术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作品的创造与接受、鉴赏与保存上是全新的概念。地景作品是一种环境建筑物,常常采用雕刻材料进行制造,他们与当地的环境形成互动和影响,但不会永久地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大地艺术家企图创造一种体量巨大的、不能为博物馆接纳的、永不被人占有的环境艺术。代表作品为罗伯特·史密森《螺旋形防波堤》。

未来的生活一定是受到生活化艺术的影响,并产生新的艺术化的生活。艺术化的生活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追求的自由且符合审美观念以及符合人类本性的理想化的生活方式。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化的生活由生活中的每个人创造,从而产生生活化的艺术,也由每一个人来审视,享受以及发表意见或评论,以此继续发展我们当代的文明。朱光潜先生在其著作《谈美》中说过:“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这“俗滥”之意界定了我国文学家对于生活的价值观,即生活应赋予其精致的艺术内涵。具体个性的差异性,不落俗套,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共鸣。对艺术化的生活的追求,中西方似乎有着同样的观念,比如安迪·沃霍尔的波普精神,其作品无一例外展现了对艺术化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玛丽莲·梦露》中体会其韵律感,以及热爱艺术的审美情趣。不论古今,不论中西,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人类对于“美”和“装饰”都有其自身独到的见解。小到家居陈设品,大到建筑结构,再到景观设计,都是在讲究功能良好的同时,追求其装饰之美。可以说“装饰”一词是所有设计领域都无法完全抛弃的,也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割舍的对于“美”的情感。未来的设计和生活一定也是形式与功能相统一且艺术化了的生活。

三、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同一性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则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在文化观念时代,艺术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因此,艺术设计应是文化在具体设计作品上的物化过程,无论是文化还是艺术,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一)设计是文化的设计

设计实际上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造物文化、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例如,古代陶器所给予我们的启示绝不仅是原始人的简陋工具和器物造型,而是反映了原始人的文明,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原始人对自然的理解、对社会的态度,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类社会文明。由此可见,造物映射的是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等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使用价值、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统一。旗袍、唐装、奥运祥云、火炬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突出艺术表现。设计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商品,都是文化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作为人类所创造的一种文化,设计文化不仅确证人的存在,而且直接作用于人的生活。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行为的产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文化的基本形态。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从设计的形态到精神内核,都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启迪和支持。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传统艺术设计或艺术设计的传统都是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北宋都城市井百态的风俗画,在上海的中华艺术宫内,设计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山形巨制屏幕上全景动态演绎了这整整一条长街,使游客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一场古今交融的超时空对话之中。现代艺术将传统文化及作品加以升级创新,焕发出另一种奇妙的生命力。自从故宫博物院开始转变思路,从“故宫商店”到“故宫文化创意馆”;从中国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纸胶带、翠玉白菜伞,到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雍正皇帝PS 版耍宝卖萌,再到VR 版的《清宫美人图》,这些创意文化设计正在消弭曾经横亘在博物馆与民众之间的鸿沟。西方名画表情包也是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如果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那就没有了当代的娱乐化的设计形式。西方很多设计流派都是娱乐化的,波普和孟菲斯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这种多元的文化使我们的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这些文化是无数前辈留下的财富,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真正基础。

(二)设计是民族的,设计更是世界的

德国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国家,对世界各国的现代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德国的现代设计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其设计风格受严谨的思维方式影响,赋予理性设计的传统特征,这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情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国设计大师冈特·兰堡的设计风格被设计史学家称为“视觉诗人”,他那极具震撼力风格的形成,正是他热爱古典诗歌、戏剧以及作风的严谨所致。

而对于意大利来说,在现代设计和“国际化”风格时代,他们坚定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民族传统,强调设计与传统的关联,强调设计中人文主义的重要性,专心地发展自己的设计体系,被称为“意大利路线”。因此,意大利现代设计具有异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际现代设计中独树一帜,意大利的这种设计精神和经验是值得那些一味追求所谓的“国际风格”而丧失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传统的设计者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以上两个国家的设计,他们在国际上设计地位的奠定一方面依赖于自身的天赋及对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得力于他们注重在设计中发掘民族中最具深远意义的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真正的灵魂在于“民族性”,立足于民族文化土壤,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将其精髓转化为自身内涵,才能设计出形神兼备的优秀艺术作品。对于美的认识,艺术史上有太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艺术家们,用自己认为最热烈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手法或写实,或表现,内容或具象,或抽象,情感或热烈,或严肃,但都是美术史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艺术瑰宝,为“美”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设计文化是造物的文化,是人类用艺术的方式造物的文化,造物工艺文化对于确定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初期,那时的服装设计以日本为主,后来又逐步向港台风格方向转变,而这个变化,其实就是人们认识到自己需要具有自己本土的东西。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中国设计师一方面要面对现代风,另一方面要面对着自己民族本土化的传统风,从美术设计的传统中寻找一些创作灵感来源,设计并创作出符合民族风和现代风的优秀作品,这也是中国设计师对自己回归国家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意识。

在当今时代,明式家具作为一个得到了国内外设计师以及普通大众认可的实例,被世界上许多出色的家具设计师将其出色的设计作品加以参考,从而创造出非常具有现代感的优秀作品。而在中国,以明代样式为主导的实木家具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风尚。

在室内装饰方面,窗格、门扇等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于民族文化的一种发自心底的认可与尊重。如何发扬本民族的文化,带领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是新一代设计工作者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四、结语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和他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就社会物质生活总体而言,艺术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非绝对自足的系统。而在另一方面,艺术作为一项特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产,其内在规律又有相当的特殊性,从纵向、横向两条发展方向来指导艺术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艺术发展的历程中,生活和文化作用于始终。文化则是艺术设计的发展溯源与精神内核。艺术化生活是人类的理想,而艺术设计则是人类通往艺术化生活的桥梁。设计也通过此桥梁不断演进、不断发展。在设计中把作品纳入社会文化的体系中考量,充分认识到艺术的文化传承效用,明确所担负的文化责任,这是新时期赋予广大设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与责任。

猜你喜欢

艺术生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