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51例

2023-10-11徐俊杰洪莹周思淇陈江冰沈锦

环球中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针法二聚体缺血性

徐俊杰 洪莹 周思淇 陈江冰 沈锦

后循环缺血是指大脑后循环部位短暂性脑缺血或脑梗死,通常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对脑干、小脑、丘脑等脑部组织供血不足所引起,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肢体麻木、呕吐、视觉障碍、视物旋转、短暂意识丧失等,其中以眩晕为最早期症状或首发症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损伤[1]。中医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为“眩晕病”的病症范畴,中医整体理念和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加之历年来多位医家总结的临床经验,在减轻眩晕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中医通常从虚、实两个角度论治眩晕,实者多为瘀血阻滞,脑窍不通,或风火痰涎上扰清窍;虚者多为髓海空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主要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虚、瘀等,其中风、痰在眩晕病的作用尤为关键[3]。朱丹溪认为无痰则不作眩,眩晕多火、痰相兼为病,痰因火动,火性炎上[4]。《黄帝内经》中所述“风气流行,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表明眩晕是由于风邪所导致,风与肝密切相关[5]。痰饮是眩晕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脾虚运化失司,水谷精微运化不足,日久内生痰饮,水湿随风阳上扰清窍,导致眩晕[6]。基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风痰上扰证”的特点,本研究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以期获得更佳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7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基于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51例(脱落3例,1例自行退出、1例失访、1例依从性差),其中男/女比值为24/27,年龄37~64(46.28±3.90)岁,病程1~9(5.18±1.30)个月,眩晕程度分为轻度21例、中度30例。对照组51例(脱落2例,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私自服用其他药物影响疗效判定),其中男/女比值为22/29,年龄39~63岁,平均(46.10±3.72)岁,病程1~8个月,平均(5.02±1.45)个月,眩晕程度分为轻度24例、中度27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株洲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12【41】号)。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标准[7];(2)符合《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痰上扰证的诊断标准[8],主症为头晕、头重昏蒙、视物旋转;次症为恶心呕吐、胸闷、肢麻震颤、呕吐痰涎、纳差事少,舌淡或胖,苔白或黄,脉弦滑;(3)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正常;(4)患者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确认。

1.3 排除标准

(1)脑卒中、脑肿瘤、脑膜炎等其他脑部病变;(2)局部皮肤破损不宜进行针刺治疗;(3)机体器官严重功能不全;(4)参与其他临床研究;(5)血压、血糖未控制在正常范围;(6)精神疾患、认知功能障碍;(7)病情危重需进行手术治疗;(8)自身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病变。

1.4 脱落标准

(1)各种原因失访或退出;(2)没有按照医嘱方案规范治疗或复诊;(3)出现严重安全事件需终止治疗;(4)各种原因失访;(5)服用其他药物影响。

1.5 分组与治疗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常规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批号:20211108、20220713,5 mg/粒),睡前口服一天一次,1粒/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夏麻止眩汤药物组成包括姜半夏、郁金各10 g,白术、茯苓、川牛膝各20 g,钩藤、白芍、川芎、葛根各12 g,天麻、菖蒲、泽泻、陈皮各15 g,炙甘草6 g;随症加减,失眠多梦者,加龙骨10 g、夏枯草10 g、合欢花10 g;呕吐者加竹茹15 g、干姜6 g;心烦者,加栀子15 g;便秘者,加火麻仁10 g;自汗者,加五味子10 g;每日1剂,全部由本院药剂科统一煎煮,每剂煎制药液300 mL,分为2个真空袋装,每袋150 mL,患者在早晚各口服1袋;同时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选取双侧太冲、膈俞、悬钟、足三里,以及关元作为主穴,常规清洁消毒局部皮肤,运用一次性毫针(0.3 mm×40 mm,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进行针刺,膈俞斜刺0.6~1.0寸,足三里直刺1.0~1.4寸,悬钟直刺1.0~1.5寸,太冲直刺0.6~0.8寸,关元直刺0.6~1.0寸,行小幅度捻转提拉补法,以酸胀感为度,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周间隔针刺2次。

两组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疗效比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对风痰上扰证(主次症)进行量化评分[9],按照无、轻、中、重四级法将主症相应记为0、2、4、6分,按照无、轻、中、重四级法次症相应记为0、1、2、3分,归为疗效指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拟定,(1)临床痊愈,主次症全部消失,疗效指数≥95%;(2)显著好转,主次症明显减轻,95%>疗效指数≥70%;(3)有效,主次症减轻,70%>疗效指数≥30%;(4)无效,主次症无明显改变,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著好转例数+好转例数)/51×100%。

1.6.2 眩晕程度比较 运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患者的眩晕严重程度进行评分[10],包括躯体(28分)、功能(26分)、情绪(36分)3个领域25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是、否、有时3个答案分别记为分为4、0、2分,该量表为自评量表,患者根据自身近1周的眩晕表现进行填写,全部患者均独立完成问卷并上交,由统一的统计学医师进行分值统计。

1.6.3 超声指标比较 在治疗前后,患者在我院超声科进行常规检查,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深圳迈瑞医疗Consona N型)检测患者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由同组医师进行检测,探头频率为2 MHz,选择稳定的血流周期,记录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的水平,测定3个血流周期取平均值。

1.6.4 血液指标比较 在治疗前后,患者在我院的血液检验科进行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经离心处理后保留血浆,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运用检验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同组检验科医师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检验。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82.35%,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中医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小,其中治疗组减少更明显,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DHI及各项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HI及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DHI及各项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SV、Vm、R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PSV、Vm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SV、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基底动脉的PSV、Vm、RI比较

2.5 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D二聚体、LP-PLA2、FIB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LP-PLA2、FIB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D二聚体、LP-PLA2、FIB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5。

表5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D二聚体、LP-PLA2、FIB比较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种后循环系统供血不足出现供血区各组织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病变,早发现、早治疗早已刻不容缓[11]。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长期油腻饮食、缺乏锻炼,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2]。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病迅速,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若不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可发展为脑卒中,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3]。

中医认为眩晕发病与风、痰密切相关,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输布不利,日久内生痰湿,痰浊阻碍气机,导致气机不畅;过度忧思劳倦耗伤阴精,肝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肝阳化风,夹痰上扰,痰为阴邪,其性趋下,随气而动,发为眩晕[14]。余傅山认为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善治痰者,莫先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随气而顺,故治疗眩晕病风痰上扰,不仅要治痰,还应治气[15]。

本文选用夏麻止眩汤治疗,方中以姜半夏、天麻作为君药,姜半夏能祛痰燥湿,降逆止呕;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善治风痰,二药合用增强祛痰息风之效;钩藤能息风止痉,助君药息风化痰之效;白术、茯苓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二药以治生痰之源,泽泻能利水消肿,引水从下焦而出;陈皮能理气祛痰;石菖蒲能祛风涤痰开窍,风痰并治;共用为臣药。葛根舒筋生津;川牛膝能补肝益肾,引气血下行,调畅气机;芍药柔肝养血;郁金、川芎能行气止痛,活血平肝;用为佐药。

炙甘草为使药,能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同发挥,祛痰息风、健脾理气、祛湿利水的功效。气血亏虚是导致眩晕的根本原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无法上荣于脑,气血亏虚,肝失濡养,肝风内动,导致眩晕;因此本文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太冲、膈俞、悬钟、足三里及关元为主穴,能填精养血益气,调补周身气血,止晕定眩,平息肝风内动。

本文结果发现,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比较,加用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更好,且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更佳。结果提示,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中医症状。DHI从躯体、功能、情感三方面评价患者的眩晕程度,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及评估疗效转归。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DHI及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可进一步减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的眩晕症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无创穿透颅骨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水平,评估大脑血液供应状态[16]。本文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PSV、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有助于提高血液动力学,改善脑部血供。本研究还发现,治疗组的D二聚体、LP-PLA2、FIB低于对照组。提示,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血液循环,有效减轻血液高凝状态。

综上所述,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确切,可减轻眩晕症状,提高血液动力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本研究运用针药相结合治疗,进一步体现了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思路。

猜你喜欢

针法二聚体缺血性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