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2023-10-11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康和小学
林 丽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康和小学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德育学科,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有效突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必须格外重视对故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在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在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趣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学习观念的及时转变。运用故事教学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建构,真正实现对小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运用故事教学法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必须重视教育资源的整合,在角色扮演中突出故事的独特魅力,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自主引导,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采用故事教学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况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凸显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实际上,故事教学法主要强调基于故事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有效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一方面能根据学生的整体状况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将故事作为学生主动了解知识的推动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全面完善。
(二)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利用故事教学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合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以实现德育应有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味着教师需要在组织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好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科学引导,在故事教学法得到全面推广的同时,故事内容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联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基于故事展开互动交流,并做好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监督管理,让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感悟,在立德树人方面带给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实现,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得以凸显。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在成长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是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得以落实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当从故事教学法中总结经验,在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悟,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实际上,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主要关注对理论观念的解读,教师虽然能够从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但是在学生情感体验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真实反馈和实际状况,这是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故事教学法得到有效应用的情况下,学生能够通过接触故事的方式真正理解人物情感,同时也能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真正丰富情感体验,一方面转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能够真正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型的情感。此外,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强调对理论性知识的解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同时,学生在情感认同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强化,在身临其境中了解故事的同时,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四)有利于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推动力。运用故事教学法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真正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在有效关注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成长反馈的情况下,真正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得到全方位的落实和渗透,在突出故事内涵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全面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高效课堂,意味着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对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作出相应调整,在故事教学法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下,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同时能够真正总结经验,从而实现对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关联。在有趣的故事影响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协同,切实推动高效课堂的全方位建构。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误区
(一)故事资源开发不充分
在采用故事教学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故事资源的开发不够充分,通常只是关注教材中基础性知识内容的解读,希望通过对教材中故事的演绎,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核心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在学习过程中认知与感悟不够成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实际上,当前有些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研究不够充分,没有真正考虑到故事资源系统性的利用与开发,一味地强调书本知识,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资源。这就导致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故事的深层次内涵,面对教师提供的相应故事资源,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面对教师的相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对故事的深刻理解。
(二)故事演绎方式单一化
在根据故事内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有些教师对故事的演绎方式缺乏创新性,通常只是通过语言解读的形式对相关故事内容做出解读和剖析,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反馈。面对教师的相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调动。由于故事演绎的整体方法创新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度较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考虑到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的深刻解读,在故事演绎方面,缺乏课程教学与故事的深刻关联,这也导致原本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故事教学活动变得相对枯燥,面对教师提出的相关要求,学生学习反馈和体验很难满足预期。
(三)学生主体价值不明显
学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在采用故事教学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不够充分,没有真正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化发展需求很难得到彰显的重要原因。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价值的把握不够充分,在围绕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活动中,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学生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偏激的认知,面对教师提出的相关要求,学生的学习反馈和积极性可以得到调动。此外,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在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得不到宣泄,仅仅依靠教师的相关指导,很难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故事教学与生活脱节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故事教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但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经验的总结,在课程活动组织实施方面忽略了对生活化教学的科学管理。为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感受到教学活动的独特趣味,面对教师的相关要求,学生的认知与体验不够成熟。还有些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时,对生活的资源开发不够全面,虽然能够根据学生的诉求对相关生活经验进行分享,但教师选择的故事内容往往缺乏合理性和严谨性,没有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个性。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教学法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同样需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故事教学和生活脱节尤为明显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也无法在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深层次的启发。
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重点,整合故事资源
做好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的关键,运用故事教学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反馈,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需要做好对故事资源的充分剖析,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同时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在充分整合故事资源的情况下,有效推动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全面整合故事教学所需的资源,意味着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整体学习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一定的支持。为了充分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培养目标,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在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方面的整体状况,将这两部分内容放在合适的位置,并通过一定形式实现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优化与调整,让多元化的故事教育资源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的动力,从而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管理。
(二)通过角色扮演,演绎趣味故事
角色扮演活动是增强故事趣味性的重要途径,在采用故事教学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格外重视对角色扮演活动的科学落实。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角色扮演的要求,并且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剖析,将故事的趣味性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教师要从小组合作探究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思考。以角色扮演为核心,将人物特点以及相关情节作为重要的呈现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角色扮演中让故事更加生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关注学生个性,实现自主分享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保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得到顺利落实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适应故事教学,在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要采用自主分享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每位学生分享自身了解到的故事,在学生成长中做好对相关活动的总结。此外,为了有效巩固学生自主分享的效果,教师还应格外重视对学生故事分享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在听取学生意见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分享平台,在学生主动分享的基础上,运用鼓励和赞美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全面应用。
(四)联系现实生活,开展多元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推进方向,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好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中明确对学生的要求,既要考虑课程核心内容,又要从学生认知出发,实现科学全面管理,做好对学生故事化学习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鼓励学生在参与相关故事学习的同时,主动投入生活实践中。在不断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做出灵活运用,基于教师组织的实践探究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本质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真正实现价值观念的有效梳理。
(五)开展多样评价,激发讲学故事
在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中,学生讲故事、学故事是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渗透的法宝。对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道法、懂道法、守道法的实际行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驱力。学校定期召开讲道法故事比赛,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自评,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明确差距,进而取得阶段性的进步。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是保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做好故事资源的系统整合,才能全面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