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微主题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以微主题“桥”为例

2023-10-11华丹燕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暖幼儿园

教育 2023年28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华丹燕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暖幼儿园

幼儿园微主题课程的实施是依托幼儿一日活动展开的,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构建主题,从主题确定、活动策划、活动实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让幼儿在教师的陪伴下充分开动脑筋,以主题学习的方式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使其能从主题活动中成长。本文主要从微主题课程活动的现存问题、策划背景、课程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出发,旨在对微主题课程“桥”的组织与实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幼儿微主题课程活动现存问题

(一)教师参与过多

微主题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微主题课程活动中,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以满足自身对游戏的需求,并通过与其他伙伴的共同协作增进与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是开展微主题课程活动的主要目的。但在实际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过多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自主选择性的发挥。教师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游戏活动,无形中会在幼儿心中形成固有印象,幼儿就会默认听从教师安排,使得微主题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指导缺乏创新性

虽然微主题课程更多的是幼儿参与,但教师也应起到良好的指导、带动作用。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游戏过程,并给予适当指导,纠正幼儿游戏中不正确的游戏方式等。但实际上,有些教师对于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不明确,出现对幼儿游戏活动过度放纵或强烈控制等现象,还有的教师对幼儿微主题课程过程把控能力不足,即便全程跟进幼儿活动过程,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对于幼儿游戏内容及游戏方式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对幼儿微主题课程参与兴趣的培养。

(三)幼儿注意力集中程度较低

幼儿年纪尚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尤其在微主题课程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很多幼儿起初兴趣颇高,但随着游戏时间的增长,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游戏效果较差,部分幼儿进入不了游戏状态,发愣或干扰其他幼儿的问题频出,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项目活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参与,进一步关注活动形式与内容的生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真正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此外,活动情境作为连接抽象知识与具象感知的关键,是活动内容设置的关键,要求幼儿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只有让幼儿真实体验才能更好地带动幼儿情绪。

二、微主题课程策划背景

(一)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建设传承的要求

我国幼儿园主题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历经多年探索,主题课程版本也逐渐由1.0 更新到3.0,其中“爱德·求真”的课程设置真正将幼儿的价值观引导放在首位,是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致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实践型儿童。

爱德是幼儿园百年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积淀,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素养的关键,有利于让幼儿养成关爱他人、亲近社会的良好品质。同时,爱德的文化也要求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站在兴趣爱好的出发点,策划充满爱的情怀的主题课程,旨在呵护幼儿成长。

求真是幼儿园在社会发展浪潮中不断衍生出来的创新精神,主旨是促进幼儿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幼儿在自然社会中养成探索求真的良好品质,让幼儿生活在“真”的世界。在微主题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求真是关键要求。

(二)基于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考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被置于重要位置。目前,幼儿园很多微主题课程活动多由幼儿教师精心策划设计。随着幼儿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活动组织方面也由以往的分科活动形式转变为单元主题活动形式,以单元为单位,增加活动的整合性,整合性质的活动综合了多学科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单元主题活动形式整合了多角度、多领域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实践的乐趣。在实际活动中,有些教师会安排一个年龄段或者同一班级的幼儿展开活动。活动创设时,也会根据同一年龄段、同一班级的幼儿设置常规的活动情境,但效果却表现一般。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活动建构的过程中,忽略了幼儿这一主体,只是按照新课纲要求,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创设,并未让幼儿真正参与活动。教师的“教”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学”,这就导致了微主题课程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幼儿主动参与、体验成长的过程,在活动内容形成上缺乏生成性,不利于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因此,在幼儿园微主题课程活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参与,进一步关注活动形式与内容的生成,从根本上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真正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三、微主题课程“桥”的组织与实施

(一)主题确定:兴趣为基,坚持幼儿需求导向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强调了幼儿学习的特点,强调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关键,幼儿学习方式主要以游戏活动形式开展。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确定微课程主题时,应以一日活动为载体,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设置活动化课程,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

“桥”这一微主题名称的确定源于某假期的亲子游活动。暑期亲子游活动中,教师组织家长及幼儿游览当地风景名胜,如南部山区、森林公园、大明湖等。开学后,教师与学生讨论对哪一景点最感兴趣时,很多幼儿回答的是南部三区,原因是山多、动物多,还有形形色色的吊桥、玻璃桥等。当教师继续追问幼儿这些桥的构建材质时,多数幼儿就回答不上来了。因此,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桥”微主题课程的探究。

微主题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先抛砖引玉,让幼儿找出身边的桥的案例,可以让家长带幼儿就近参观生活中的桥的样子,如马路上的过街天桥、隧道桥洞、高架桥等。通过交流发现,在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上,桥无处不在,它为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学生探讨,结合自己实际看到的桥的样子及桥带来的便利,总结出桥洞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桥洞具有泄洪功能。当洪水暴发时,水流可以通过桥洞快速流出,不至于因水流排泄不畅侵蚀桥基,影响桥体质量;

(2)桥洞部分无需材料加持,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建筑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

(3)从美观性的角度看,弧形的桥体结构看起来更加美观,视觉效果更佳。

这一探讨过程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桥的印象,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桥的情感,让幼儿通过分享获得更多知识,提升幼儿的成就感,使其更愿意且主动参与其中。

(二)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切实感受主题活动的真实情境

幼儿的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前提,尤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教育与环境相互作用。为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微主题活动中更应充分把握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主题活动。在微主题课程“桥”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门口的展板以及主题墙做文章,将主题墙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展示幼儿与家长游玩过程中拍摄的与桥的合影;第二部分展示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搜集的各种关于桥的图片;第三部分展板则用于展示桥的相关知识。对于门口展板,教师可以在门口展板设置有关课程活动的相关记录,按照周一到周五以天为单位的时间排布,将这一周中教师与幼儿合作搭桥、说桥、画桥的记录进行展示。

之前,幼儿园墙面规划的内容多为幼儿教学主旨、教学目标等相关内容,将其更换为微主题课程的实际记录,有利于让幼儿感受到微主题课堂的气氛,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微主题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可以更好地与环境“对话”。同时,幼儿作品的展示也是对幼儿的一种肯定,更能激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活动进行:抛砖引玉,合作探究

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问题引导,抛出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摸索,从而让活动更好地贯穿语言、健康、动作、艺术、学科等各个领域,锻炼幼儿的五官及四肢,强化对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发掘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1.对桥的基本认识

开展微主题“桥”课程之前,教师应先帮助幼儿了解桥,让幼儿对桥有基本认知。幼儿教师可以做好备课,提前搜集与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等资料,制作成动画课件,在课上展示给幼儿。此外,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利用好幼儿回家的时间,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桥的案例,一起动手制作桥的手工艺品。此外,还可以选出一天时间在幼儿园开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及幼儿分享自己的搜集成果,帮助幼儿加强对桥的认识,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量。

2.桥的制作

在桥的制作之初,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就是,幼儿不知道如何构建桥的形状,桥的造型不明确。其次,即便幼儿搭建好桥的结构,但稳固性不强,很快就塌了。对于这两个问题,幼儿教师应让幼儿仔细观察实际生活中桥梁是怎么维持稳定的,找到答案后再选择制作桥的相关材料。

(1)使用玩具材料拼接桥的结构

幼儿可以依据先前的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如粉笔盒、硬纸板、积木、纸牌等。材料选好后,幼儿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为不同小组,各个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制作桥。有的小朋友负责搭建,有的小朋友负责搬运材料,有的小朋友负责固定桥结构,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实际拼的效果与图纸不一致,固定好的纸盒不小心撞歪了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教师先鼓励幼儿进行组内商讨,不断尝试,力争自己找出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再指导幼儿完成桥的制作。通过组内讨论及教师指导,幼儿可以获取较多知识。如通过分析现有材料,发现这些材料中有的是空心的,有的是实心的,且材质不一样,重量也不一样等。幼儿还发现在桥的构造过程中,木质结构的材料做出来的桥质量会更加坚固,像纸牌这种厚度较薄、质地较轻的材质,适合做倾斜桥面。通过内部探讨、教师指导等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桥的搭建,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明白小组协作的重要性,了解不同材料的使用优势,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桥的认知。

(2)人体搭桥游戏

人体搭桥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身体的弯度等实现的搭桥方式,不需要其他材料的加持,只需要幼儿之间的相互协作,身体作为搭桥的关键材料,幼儿之间相互叠加,充分借助身体的弧度构建成桥的形状。搭桥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组搭桥,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并提前搜集幼儿搭桥案例,让不同小组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搭桥方式进行搭桥,可以借助凳子等工具辅助搭桥。游戏完成后,教师对不同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如果幼儿在搭桥过程中身体没有做好衔接,出现“断裂”,这时教师可以参与辅助,指导幼儿更好地完成。通过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柔韧度,还强化了幼儿的协作能力。

(3)画桥游戏

除了让幼儿通过立体的桥的造型了解桥的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幼儿画桥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画出桥的样子。开始幼儿对桥没有相关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关于桥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然后在黑板上亲身示范,一笔一画地教授幼儿画桥的方法,再让幼儿自行画桥,这一过程锻炼的是幼儿对课程知识的接受能力及模仿能力。通过幼儿的画作可以基本看出幼儿对于这种形式的教学接受度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知道桥的基本形态,了解了拱桥的桥面是向上凸起的,跨海大桥结构相对复杂,分为上下两层结构。通过知识拓展,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画桥,还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桥的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四、微主题课程评价

微主题课程评价即针对幼儿园微主题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即时性评价,通过实施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和同伴相互评价,教师了解了微主题课程活动的适宜性、有效性,确认了微主题课程是否契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针对微主题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微主题课程评价可在课程结尾时实施,由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和梳理微主题课程知识点,由幼儿根据自我表现和同伴表现进行相互评价,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实现微主题课程评价多元化。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