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融入德育的策略
2023-10-11邵建文浙江省杭州市第四中学下沙校区
邵建文 浙江省杭州市第四中学下沙校区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古语有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德育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阐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高中德育思想的渗透与德育实践的迫切性。因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理念,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渗透德育实践,从思想与实践两个层面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切实提升。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二者之间没有平等的地位,这影响了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德育的有序渗透。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强,班主任不能像以往一样对德育视而不见,而是要对此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深入的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班级日常中渗透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与学生开展良性的师生互动、班级活动等,辅之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德育在高中课堂上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一、结合班级日常,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需要结合班级日常,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德育不一定需要以大张旗鼓为形式,更重要的是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在学生参与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涓涓细流”的形式为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使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班级日常,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渗透德育思想的可行性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地接受德育,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日常的人际交往,构成了班级日常的基本内容,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内容为德育的开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着“结合班级日常,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的理念,我注重观察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这种表现包括学生在学习上的状态,还涉及对班级秩序的维护、班级卫生的打扫、班级任务的完成等方面,通过不同方面的观察、了解与分析,对学生在班级日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为德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在秩序、卫生、任务方面,要具有积极性,向正向的方面引导,对负面的内容则注重引以为戒,为学生在班级内端正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提供了借鉴。
二、师生良性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需要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与良性的沟通。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因为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很多问题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严重阻碍了德育的进行。因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予以必要的关心,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教授学生科学的解决办法。在师生地位的界定方面,班主任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在具体的事务管理方面,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师生平等之间的关系,辩证分析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学生和教师是班级管理中的两大主体,其中又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局面,这也是开展德育、进行师生良性沟通的基础。本着“师生良性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理念,我首先强调了“生本观念”的核心思想,使学生树立了课堂主体地位的思想,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参与自主性的提升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与学生针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结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改进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除了这种整体性的沟通交流之外,我还对“因材施教,精准施策”进行了宣扬,对于班级内的学生学习情况、心理情况、生活情况等有了基本的评估,为“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而后在较长的周期之内,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交谈过程中是在地位平等、亦师亦友的状态下进行的,在这种良性沟通中学生也敞开了心扉,与我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在此期间,我也将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通过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需要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班级参与感与代入感的提升,还有利于凝聚学生的班级共识,提升班级认同感。那么,在班级活动中融入德育,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以集体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德育思想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在德育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班级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班级活动中了解德育的真实性,并进一步打造班级命运共同体,切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开展班级活动对班主任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处理好学生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德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关系等。本着“通过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理念,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便于游戏的开展。而后引导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完成班级活动中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先为学生讲解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即将小组成员的小腿绑在一起,小组内的成员通力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在此过程中,有的小组因为合作默契行动迅速,很快到达了终点,而有的小组则因为协调性差逐渐落后。以此为契机,我向学生深入阐述了在一些项目中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进而升华了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思想的升华与觉悟的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视听结合的德育课堂
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需要教师有与时俱进的意识,还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于德育的开展也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设备具有视听结合、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打造多元化、可视化的课堂环境,进而增强学生在班级中的代入感与参与感。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构建思维导图,打造可视化的班级环境,将学生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深化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德育的理念落到实处。
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本依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试听结合的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为德育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本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视听结合的德育课堂”的理念,我利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在视频中展示数年乃至数十年来为国家、社会、他人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对德育的开展、德育思想的渗透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视听结合的班级环境,学生也因此产生了极强的班级代入感。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阐释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中的光辉事迹,还引导学生将观后感以写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文字抒发心中的感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德育思想的种子,促进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切实提升。
五、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德育与生活的距离
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往往离不开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唯有如此,才能够拉近德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实际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也为在生活化管理方式下开展德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不仅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德育与生活相联结的印象,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了解到的德育思想运用到其中,完成理论学习与实际践行的完美结合。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融入德育的同时,适当地渗透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人,在实际行动中践行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将实际生活与德育结合在一起,本着“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德育与生活距离”的教学理念,我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了德育实践。在敬老院中,学生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衣装,还为老人表演节目,为老人营造了趣味横生、十分活跃的气氛。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宣传了尊老爱幼、体恤弱者的思想,使学生从思想上对生活中的德育有了一个更深的认知。实践证明,在将德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结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对德育有一个亲身经历,进而也能够对德育思想有更为深切的理解。
六、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有更直接、更深刻的影响,这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态度有关。这充分表明,许多学生喜欢班主任的课程,因此,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规范言行,发挥示范作用。
我以自身的行动指导学生的行为,如每次来到教室,我都会对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也会回答:“老师好。”通过简单的问候,可以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班主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班主任。此外,当我来到教室时,有时会发现地上有垃圾,就会主动将垃圾放进垃圾桶,学生看到这幕后,也会模仿老师捡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养成了清洁的好习惯。
七、家校合作互助,形成德育合力
家庭是德育的主要力量,只有与学校教育协调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德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更加重视家校合作教育,充分利用电话、微信、QQ 等渠道和工具与家长沟通,抓住学生每天入学的机会,向家长反映学生当天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法和对策,促使家长将德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形成德育合力,确保德育的最终效果。
由于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许多家长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导致学生养成自私、粗鲁、不尊重父母等坏习惯。如果这些行为没有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我积极联系家长,建立家校共同教育渠道,如通过微信建立班级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在了解家长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家长由于担心,不让孩子做家务。事实上,做家务可以让学生发展独立的个性,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我还利用周末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在此期间,我发现许多家长会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认知,会无意识地影响学生。周末在家,家长可以陪孩子玩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拉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八、学科渗透节日教育,体现一体化育人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相关节日文化,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节日,文章中也会出现作者描述节日的场景。班主任可以将诗歌学生的知识相结合,传播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实现综合教育机制。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寒食》这首诗来帮助学生了解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需要禁止烟火吃生冷食物,班主任可以简要介绍寒食节的起源,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在故事的帮助下提高精神素质。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结合班级日常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开展师生良性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可视化的德育课堂,融入生活化元素拉近德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将德育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