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探究

2023-10-11曹素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三官堂小学

教育 2023年28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双减学科

曹素珍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三官堂小学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减负增效成了新时期的新教学目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语文、美术、信息技术、体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之间关系密切。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小学音乐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各个学科融入日常教学中,尽可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潜能、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能了解音乐作品的美妙意境、体味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能力,最终在优化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优越性,总结了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学的误区,探究了小学音乐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优越性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音乐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活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在“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是新时期教育的主旋律,这使得学科融合成了当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尝试学科融合,可以在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可为小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提升提供强大支撑。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入音乐教学中,还可为学生推理、分析、辨别、思考能力、律动能力的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音乐课程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将该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可增强教学活动的德育价值、智育价值、美育价值,这对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体味音乐艺术、理解音乐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学的误区

在“双减”政策及素质教育的双重教育理念引领下,各个学科开展融合教学已经势不可挡。音乐教师也与时俱进地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期通过融合教学的方式获得更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虽然都明白音乐课程与语文、美术、体育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但在开展融合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融合教学实效。比如,部分音乐教师还没有精准领悟学科融合的基本概念,不明白该如何实施融合,只是为了融合而融合,流于形式,使得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不能给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较大帮助,甚至还因为融合问题延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情景剧:三只小猪”这一课的时候,有些教师先在新课导入中给学生讲述了“三只小猪”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能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声音,接着鼓励学生将小猪盖房子的情节画出来。这一教学设计中的整合比较刻意,将一节课划分成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语文课环节、音乐课环节和美术课环节。虽然三个环节分别融合了三个学科,但在绘制“小猪盖房子”这一环节中花费了太多时间,导致学生对与故事情节有关的声音没有充足的时间感受、体会。由此可见,音乐课上的音乐教学从主体地位变为了附属地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学科融合教学中,找准各个学科间可融合的点,明确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适度而自然地设计融合教学方式,给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三、小学音乐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音乐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优美的歌词和深远的意境,只有让学生对歌词文字有恰当的理解和深刻的感悟,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韵律和意境有更精准的把握,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从而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究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推动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咏鹅》这一作品,其是根据骆宾王所写的一首诗歌创编而来的,结构为四句式,旋律流畅,调式为五声宫。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且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恰当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蕴,教师就需要恰当地将音乐学科教学与语文学科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将已习得的语文识字、理解等能力迁移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从而较为容易地体会音乐作品中“鹅”自在悠闲的形象特点,感知中国优秀古诗词所具有的韵味美,由衷地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江雪》这一音乐作品的时候,由于其创作于唐代,且是作者在特定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中写出来的表达特殊情感的一首古诗,因此,对小学生来讲,要想在音乐作品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及情感共鸣,精准把握音乐节奏美还有很大难度。基于此,音乐教师应及时引入语文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分析“雪”字的特点,让学生明白“雪”字是会意字,上半部为“雨”,代表和雨水相关,且有下落的意思;下半部是“羽”,表示下落时如同羽毛。教师引入上述解释,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江雪》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色,为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感知作者当时的心情开辟了新途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借景抒情地表达自己被贬之后无尽孤独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和韵律了。

(二)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与音乐学科一样,美术学科也是一种艺术课程,两者都是文化艺术的差异化表现方式。虽然音乐和美术学科在表现方式上有一定差异,但在艺术价值、审美教育方面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从学科融合教学的视角设计教学活动,把美术元素合理地融入音乐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素材,指导学生把对音乐作品的体会和感受具象化,以推动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容,还可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有助于学生艺术情操和审美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小瓜棚》这一音乐作品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细腻地感受西瓜丰收后小男孩的喜悦心情及瓜田周围和谐有趣的美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用自己的双手将音乐作品中描绘的热爱劳动的农家小男孩、美丽的乡村、丰收的瓜田、被男孩美妙歌声吸引来的小青蛙、蛐蛐、小鸟等小动物画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一边为学生播放《小瓜棚》这首乐曲,一边指导学生画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通过直观表达的方式,更加深刻地体会出乐曲的韵味和真实含义,还可提高自身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再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赶海的小姑娘》这一音乐作品,是一首活泼、轻快的乐曲,大调式、四二拍,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流畅的旋律、疏密结合的节奏。作品通过描写赶海的小姑娘,表现出小姑娘纯真的童心和赶海欢快的心情。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阅读的节奏和旋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把音乐中描绘的画面画出来,如一抹晚霞、金黄色的沙子、松软的海滩、抓对虾、捡海螺等。只有让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体会和感知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出来,才能深化他们的感受和认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及音乐情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最终推动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音乐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双减”政策减负增效指导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点,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适当地将信息技术引入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展示更多灵动、形象的音乐元素,也可让音乐教学更富表现力与感染力,引领学生进入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同时推动学生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快速提升。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功夫》这一音乐作品时,为了让学生多感官感受中国功夫的恢宏气势,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学科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借助融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更加立体、生动地感受我国武术的特点及蕴含的不凡民族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经典电影《精武门》《少林寺》《叶问》等视频片段,学生在视频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武打偶像明星,可以从武术的运动律动中感受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产生自己也想学功夫保家卫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愿,这就大大拓展了音乐教学的美育和德育价值。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唱脸谱》这一音乐作品的时候,虽然京剧是我国的戏剧精粹,但是对小学生来讲接触这一艺术形式的机会有限,所以学习这一音乐作品文化知识及节拍对学生来讲还有较大难度。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就可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苏三起解》《都有一颗洪亮的心》《红灯记(选段)》,营造出浓厚的京剧学习气氛,让学生随着视频磨耳朵、跟唱,从而在欣赏和跟唱中逐渐把握京剧的特点,并对戏剧和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自然掌握京剧的半拍起、休止符、最后一句拖拍的演唱特点,最终实现美育和德育双重教学效果。

(四)音乐与体育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指导下,音乐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将培养学生的独立品格和审美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随着学科融合教学的进一步推进,小学音乐教师也注意到将体育元素融入音乐课堂中,可提高音乐活动的动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音乐乐理知识,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恰当地将体育训练形式、体育器材、肢体律动、体育游戏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能在体育动感和音乐氛围中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有助于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找朋友》这一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他们自主选用体育器材,像乒乓球、足球、篮球等合作演奏,了解《找朋友》这一作品的基础韵律,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造性思维,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从整体上增强班级学生音乐鉴赏及感受能力。教师不仅可将体育器材、肢体律动、体育游戏等元素迁移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还可将体育训练方法引入音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动感能力,使他们都能在熟悉的体育动作中感受音乐的律动美,推动学生四肢协调能力的发展,并且在体育运动中收获音乐带来的欢乐和喜感。

(五)音乐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教育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作为重点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积极搭建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运用桥梁,以推动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知识,可营造出积极的教学气氛,可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优化音乐教学质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寻找音乐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结合点,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把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其中,在拓展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随着“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理念的不断推进,学科融合、共享趣味因素能够丰富教学活动,还可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多重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哪吒再生》这一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让学生欣赏音乐,并尝试分段讲述“金光洞里”“哪吒苏醒”“师徒相见”“出发报仇”,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发挥想象、复述故事,使他们在轻快、强奏等差异化的音乐节拍中对哪吒见到师傅时感慨万分、悲喜交加的心情有深入的体会,同时在三连音节的演奏中感受哪吒为民除害、奋发操练的决心。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节奏的过程中,能对哪吒的心情、感情、气度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对哪吒对待假恶丑和真善美的态度有明确的了解,这对学生更准确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意境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还可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双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