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及评价的策略探究
2023-10-11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沿河官舟中学
杨 斌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沿河官舟中学
恰当的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思维和个人价值观念纠正与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教学标准视域下国家和学校越来越强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打破原始固化教学模式,深入探索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注重与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真正摒弃“五唯”顽瘴痼疾,实现多元化法治教育,为有效提高当代初中阶段学生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自主强化分析探究法治内涵奠定基础,以便于更好推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探析,为加速法治教育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评价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初中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学生思维意识可塑性较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法治观念,有利于从教学源头上渗透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法治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立足教材内容,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之下逐步探索法治教育核心,实现内在思想意识更新与转换,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走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夯实基础,以便学生逐步运用法治理念看待事物,灵活转变思维,领悟法治内容教学重要性和现实价值,真正激发探究兴趣,提高法治教学探索热情,轻松达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有利于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概率
青少年身心思维以及智能发展尚未完善,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观念的蛊惑和诱导。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着重解析法治教学内容,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渗透法治观念,对学生个人道德观念、法治意识以及鉴别思维培养大有裨益,有利于根据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做好思想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增强法治观念,逐步规范自身行为,突出法治教学实效性;有利于鞭策教师主动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强化视觉与色彩冲突,结合真实案例,直击学生内心,在无形中降低学生违法犯罪概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展成为关注重点。在新课程教学标准持续渗透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愈发关注教材中“法治”重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观念的理解、法治内容的运用以及法治条例的落实等,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法治学习热情,全面突出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细化开展本质用意,为最终实现有效法治教育搭建桥梁。
尽管我国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断改革与创新,多元探索有效法治教学途径和策略,但整体而言,当前法治教学内容较为浅显,片面性明显,部分教师受应试思维束缚,更加关注教学结果和学生学科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性,学生无法从课堂中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法治意识,教学实效性不够明显。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个性化明显,对道德与法治内容好奇心重,但辨别意识尚待提升;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差异化教学指导未凸显,机械化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主观能动性受限,当遇到法治问题时无法深入解决,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对法治内容的理解认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1.法治教育是法治大国向法治强国转变的必然过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强调综合国力,注重从多个方面实现大国向强国的内在转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调法治教育的开展是深化法治观念,加快社会主义新道路开辟进程中法治强国建设集中表现,是实现中国伟大民族复兴、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加快我国成为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结果。在当前发展境况之下,我国关注初中阶段学生成长与发展,以学生角度为契机,加强课堂法治教育内容细化渗透,突出法治教育结构有效性,是优化建设与管理、实现专属社会主义国家思想道德与法治观念融合任务的教育效果。
2.法治教育是培养现代法治社会建设者的现实需求
学生作为我国未来接班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开展法治教学,是打破传统思想理念、纠正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不足、加强法治道德约束、塑造良好且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关键途径。一方面,当代初中教育方式日趋信息化,恰当的法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法治观念,更深层次地了解我国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坚决不触碰法律和道德的红线,在无形中满足法治社会建设者需求。另一方面,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意识急需得到正确引导,此时开展有效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社会现状,结合自身情况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知荣辱、明是非、辨黑白、懂善恶的现代化社会法治人才,为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青少年学生而不懈奋斗。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及评价的原则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的原则
初中是整个教学体系中起承转合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切实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突出教学有效性,教师一要坚持适应性原则,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运用真实有效案例解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二要秉承延伸性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启迪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激发其对法治内容的兴趣与研究意识,在交流、讨论与探索中丰富眼界,拓展创新,逐步运用法治元素解决问题;三要遵循互动性原则,教师需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先”的模式,进而深化道德与法治内容中专业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法制教育开展教学评价的原则
1.遵循核心素养导向
新课标改革的深化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还要通过渗透法治教育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开展需要遵循核心素养导向,在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核心素养内涵,培养并考核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等素养。
2.关注实践应用
新课标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评价中,需要注重实践应用教学,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的知识和问题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价中设计与真实生活应用相关的问题和测验等,在教学评价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关注日常学情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化,教师开展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往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随时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在课堂中观察、记录并分析学生的表现,结合获取学生信息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据此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等,通过对学生日常表现的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不断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深化法治教育。
4.注重全面评价
为了获得有效的教学评价结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全面评价的开展,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渗透全员、全程和全方面的法治教育,借助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评价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课堂学习、社会实践、考试成绩等各方面考查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教学评价需要覆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利用全过程育人的方式加强核心素养;最后,教师需要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从教学的不同角度进行考核和评价,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5.利用评价结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并利用评价结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评价的作用,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完成教学评价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分析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发展纵向比较的重要性。此外,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制定评价定量结果,通过适宜的结果表述方式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及评价的相关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突出法治重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想观念,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指导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有效法治教育、培养现代化优秀法治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打破传统课程教学壁垒、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作为课程指导者,应该主动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依照教材中相关法治内容,做好课前引导,课中突出法治重点,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对法治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循序渐进中彻底摒弃照本宣科的固化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学实践中,以“发现自己”为例,传统教学过程中将“道德与法治”内容割裂,此课程只强调“学生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方式、正确对待自己并展开评价”,而忽视了在“发现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学时,应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善待他人,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础之上,选择恰当的时机渗透法治内容,精选其中重点,帮助学生在思想认知、道德情感、法治意识三个维度都能得到较好发展,遵守法律法规,强化思想道德观念,客观理智认识自己,达到心理、生理的均衡发展。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理解能力
“教无定法”这句话充分说明单一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差异化教学需求,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彰显法治有效性,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学生个人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指导中挖掘学生潜能,强化法治精神,将“学中做、做中学”思想发挥到极致,以此弱化道德与法治内容中专业知识难度,加强学生个人理解能力,为形成法治意识打下基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学指导中,以“法律伴我们成长”为参考,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围绕教学核心内容,就日常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设计情境,鼓励学生尝试正反两面角色,在演绎中感受有法可依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设计“马路上抢劫”和“横穿马路”两个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感受“违法”与“犯罪”之间的本质区别,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约束性,以便于在情境体验中实现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之间的有机转换,加深法治内容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成为遵纪守法的青少年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活动教学模式,组织辩论赛、讲座活动和小组接龙游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找到“法律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联系,推动有效法治教学发展。
(三)掌握信息技术,激发研究兴趣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早已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多媒体视觉冲突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能大幅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初中教师若想顺利开展法治教育,加强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尤为重要。其一,教师可以建立线上资源平台,鼓励学生从海量素材中寻找其中有效的法治元素,在探究与学习中增强自身法治意识,努力成为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优秀青年学生。其二,教师要提前梳理重点难点,创设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深层次讲解其中知识点,巩固道德与法治基础。
例如,在讲解“公共生活新平台”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小节点“网络改变世界”和“合理利用网络”两部分,加入信息化内容,运用多媒体备课,鼓励学生课前从网络上自主下载素材,主动分析研究,保证课堂法治内容更好渗透。同时,课中运用智能化提问方式,在一问一答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更透彻地了解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掌握利用网络学习交流时需要以法律法规框架为支撑,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课后总结知识难点,教师要利用5~8 分钟通过微课为学生解析法律概念、网络性质等知识点,,以便于为学生创造优质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四)延伸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学既是两个独立部分,又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内容,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初中教师应以新课程大纲为出发点,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加强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法治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养成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做到心中有法、科学用法,将理论性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深度结合,真正学会以法治观念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在循序渐进中提高成长与学习标准,规范自身行为,以完整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教师在讲解“心中有法”一课时,要在讲解完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讲解生活中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极力渗透相关法治观念,利用实践类教学作业,鼓励学生在法律框架之内学习法律、研究法律、掌握法律,坚决抵制触碰法律行为,加强日常普法力度,做好法治指导,夯实学生法治意识,善用法律技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凸显出法治教育有效性。
(五)完善课程评价,梳理总结经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有效法治教育,学生思想观念和个人思维理解差异需要得到重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出发点,在丰富法治教育指导模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完善评价内容和评价模式,改变学生自卑、极端、暴戾等状况,通过课程调整以及评价优化,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及时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构建高效课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学实践中,在完成“崇尚法治精神”一课的讲解之后,教师要完善多元评价模式,实施多主体评价,鼓励学生自己反思、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评价智能测评相结合,针对“法治精神”相关内容和教学本质进行探讨,提出针对性建议,维护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六)加强师资力量,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评价中的关键,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教师才能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长为具备较强知识水平和法治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首先,学校需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实际情况引导专业的法治教育人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往往能够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可以借助国家以及政策的力量积极引入专业的法治教育人才,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法治教育的专业性,还可以将人才作为榜样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其次,学校需要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教师开展法治教育相关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教师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对于法治教育的认同感、随时了解国家相关新政策法规等,掌握更多适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方法。最后,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实践应用的空间,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法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政策,利用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同时,学校还要对参与法治教育培训的教师展开考核,确保培训的有效性,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七)结合学生实际,补充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不断转变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甚至伤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补充教学内容,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完善法治教育知识体系。初中教师需要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教育,利用法治教育相关的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渗透与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价值取向,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深度探索针对性教学模式对初中阶段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强化法治意识尤为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仍然应发挥教学职能,丰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观察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