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2023-10-11梁惠玲梁惠琼吴秀琪

循证护理 2023年19期
关键词:条目例数依从性

梁惠玲,梁惠琼,吴秀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东 5283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风险较高,多数病人经临床救治后会存在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致使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1]。脑卒中病人发病后,受社会关系转变、身体残障、治疗费用等影响,精神心理压力较大,易滋生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致使生活质量降低,不利于预后[2-3]。因此,临床在脑卒中治疗期间需关注病人心理变化,尽可能地减轻精神心理因素对治疗造成的不利影响。叙事护理是通过故事叙说的方式,帮助病人重新构建生活故事,促进心理成长,达到心理康复目的。因此,本研究探讨叙事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病情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0~90(57.20±15.33)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6例,脑出血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1~82(56.93±13.50)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4]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焦虑自评量表(SAS)[5]≥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6]≥50分;3)病人病情稳定,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4)病人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认知、精神病史;2)凝血机制异常;3)焦虑、抑郁病史;4)中途退出研究者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提供口头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并嘱咐病人配合治疗工作。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强调康复训练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加强用药指导,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处理;嘱家属多关爱病人,日常生活中多鼓励病人进行进食、穿衣等训练。持续护理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1)建立关系。建立关系为叙事护理起始阶段,引导病人叙说既往病史、发病经历、治疗经历等,然后询问病人住院后内心感受及对疾病康复的期望;根据病人回答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2)问题外化。引导病人叙事,做以下提问,如“患病后最在意的问题”“认为疾病给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如何评价自己”等,护士首先对病人表达充分的尊重与理解,然后针对其给出的答案一一分析。3)认知解构。详细分析后再引导病人回忆相似经历与克服过程,寻找解决途径,并纠正其错误观点。4)改写对话。改写以上对话,对病人做以下提问,如“认为自己之前是怎样的人”“过去1年中发生哪些快乐与欣慰的事”,重点回忆感到快乐的时光。依据病人叙事记录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其寻找之前被忽视的具有正面影响的事件,以意义积极事件为主线,代替当前消极主线。5)成长探索。对病人作以下询问,如“对未来的计划”“分享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收获”等,帮助病人发现生活的意义,促进心理成长。6)注意事项。一对一开展叙事护理,每次30 min,每周2次;选择病人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叙事过程中可配合点头、眼神、肢体触碰等方式予以病人回应;除常规口头叙事外,还可增加阅读、回话、日记等形式。持续护理2周。

1.3 观察指标

1)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前后使用SAS、SDS量表评价,每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计分,最终评分=1.25×量表粗分,总分为25~100分,评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2)治疗依从性:病人遵医嘱按时用药、按时复诊、按时康复训练为完全依从;基本遵医嘱用药、复诊、训练,仅有1次或2次漏服或未运动为部分依从;经常不遵医嘱用药、运动等,甚至治疗及护理中断为不依从。总依从率=[(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7]评价,包括精力(3个条目)、上肢功能(5个条目)、思维(3个条目)、活动能力(6个条目)、自理能力(5个条目)、个性(3个条目)等12个维度,共49个条目,总分为24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护理满意度:采用病人满意度量表(CSQ-8)[8]进行评价,总分为8~32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对应>24分、17~24分、9~16分、<9分,非常满意例数与满意例数之和为总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情绪(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 治疗依从性(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单位:例(%)

2.3 生活质量(见表3)

表3 两组SS-QOL得分比较 单位:分

2.4 护理满意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治疗以及躯体功能受限会持续加重病人心理压力,加之担忧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家庭负担、不能重返社会等,易产生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9]。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致使脑卒中病人治疗、康复信心降低,治疗依从性低下,不利于病情康复,影响生活质量[10-11]。

临床针对脑卒中病人,比较重视原发基础病的治疗,但易忽视精神及心理症状,康复效果不够理想,故治疗期间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AS、SDS得分较低,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SS-QOL得分较高,提示叙事护理用于脑卒中病人中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恢复,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叙事护理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以病人叙事为主,提高叙事过程中的宣泄有效分析病人心理层次的困扰,并以此实施个性化情绪疏导,从而增强心理护理效果。庞婷婷等[12]研究显示,叙事护理干预可减轻老年脑卒中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脑卒中病人中开展叙事护理,可增加护患沟通,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消除陌生感,有利于病人沟通期间能配合说出自身真实感受,从而更好地了解其真实想法,进而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13]。引导病人叙事,可促使问题外化,并通过认知解构激发病人内心的自我认同感,从而积极面对当下,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增强康复效果。叙事护理通过改写对话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悲观情绪,同时将既往积极事件作为主线,代替当前消极事件,能进一步增强病人自我认同感,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逐渐找到自我存在价值,有效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14]。叙事护理的实施以病人为中心,交流过程中直击核心问题,充分激发病人主观能动性,促使护患关系更加透明化与平等化,鼓励病人宣泄负面情绪过程中还能启发其对自身经历的多维度思考,重建自我认知与社会定位,从而进一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进而增强康复效果,减轻负面影响,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故护理满意度更高。

4 小结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能降低脑卒中病人精神及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生活质量改善,进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条目例数依从性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