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两创”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推动书院文化研究的实践探索
——以怀化学院图书馆书院文化研究为例

2023-10-10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两创书院史料

田 收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重大命题,即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的正确路径和基本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1]作为历时千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书院文化,在“两创”方针的指导下,正以不同的形式走向复兴,展现出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时代意义。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推动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推动书院文化“两创”发展是地方高校图书馆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

2015 年12 月31 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第一章第三条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第一章第四条规定,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规程的规定明确了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是高校图书馆必须体现的功能,而服务地方和传承创新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当地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同时,地方高校在创立发展的过程中,本身就受到所处地方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因素的影响,推进地方文化“两创发展”对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书院是中国古代士人开展读书、教书、讲书、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等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它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读书治学的书斋与朝廷整理典籍的衙门,历经五代、宋、元、明、清,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不仅是一种教育组织,也是古代重要的学术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据相关资料统计,自唐以来全国至少有书院7500 余所,湖南有书院531 所[3],而怀化有书院大约50 余所,约占全省的10.7%。这些分布在怀化境内各个角落的古代书院,对怀化地区近1500 年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书院文化。怀化书院文化的研究,对怀化地方文化和现代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而作为地方高校的怀化学院图书馆传承书院文化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推动书院文化“两创”发展优势独特

1.健全的资源体系,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是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基础。怀化学院图书馆在保障本校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一直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与服务优势,拓展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经过多年的努力,图书馆建成了涵盖我校经、法、教、文、理、工、农、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积极推进了地方文献室建设,目前藏有地方文献6000 余种。怀化书院文化研究创新的基点——怀化书院史料的整理和汇编就是从这些浩瀚的地方文献中提炼出来的。

2.专业的地方文献研究队伍是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保障。从学历和职称上看,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研究能力较强。怀化学院地方文献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是由校内高学历、高职称的科研骨干组成,研究能力较强。从专业覆盖面来看,怀化学院地方文献研究团队成员集图书馆学、文献学、民族学、网络技术等专业为一体,系统学习过目录学、文献学、古籍整理、田野调查、数据处理等知识,这对书院文化的调研、搜集、整理、辨别、保存、数据库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力量集中,便于统一组织安排调研活动。怀化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每年制定暑期调研任务,走访调研怀化市各县区书院存续情况,极大地推进了书院文化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史料的搜集整理。

3.先进的现代技术及设备是当代高校图书馆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有力手段。怀化学院图书馆拥有较为先进和完备的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设备,在书院文化的采集、筛选、加工、保存和服务独具优势,能快速把分散凌乱的书院史料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书院史料汇编、书院史料数据库建设与书院文化系统化的质量和效率。

4.广大青年学生是推进书院文化的“两创”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是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机构还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有着广大的青年学生基础,它在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显性和隐性地承担着教育职能。怀化学院图书馆致力于挖掘书院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并将其在青年学生中进行传播,以期广大学生通过书院文化,加深对怀化地区对自己家乡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拾起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接力棒,为推动优秀书院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青春力量。

二、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内涵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何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如何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4]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发展的内涵的重要论述,书院文化的“两创”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书院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将承载着书院文化内核的书院精神、体现书院存续的优秀文化风尚、体现地域风格的书院建筑等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时代精神、时代发展需求和地域发展需求相结合,呈现出崭新的精神内核和时代面貌。

书院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与书院精神的延续发展融合起来。在怀化书院史料的挖掘中,书院精神始终蕴蓄着学术自由、尊严师道、门户开放、重视德育等系列精神,教人们学会思考,给人以启迪,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一种对民族精神守护和创新的载体。此外,书院的人文精神、经世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开放精神、自主精神、践履精神等诸多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无一不是推进现代教育深度发展的丰富给养。[5]我们应该把这些精神价值与当大学发展需求相结合,将其纳入现代大学精神之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宝贵借鉴[6]。

书院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与其文化空间功能转化联系起来。虽然书院作为重要的古代建筑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今社会它的功能已发生了重大转化。在《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怀化市通道县恭城书院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阳宝山书院——黔阳古城古建筑群文物中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怀化市溆浦县龙潭镇的崇实书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告“龙溪口古商号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怀化市新晃县龙溪书院建筑为其中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这些名单的确定无一不在说明书院在与新时代的融合中,已经逐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展示的活态化的文化形态与文化地标。但经调查研究发现,怀化的古代书院建筑大多只剩残墙片瓦,怀化书院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对当前面临大面积消失众多书院的一次寻根之旅,一次呼救之行。在创造性转化过程中的挖掘与整理为目前存续的书院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相关资料和学术支持,为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怀化书院梳理发展脉络,留存历史记忆,从而为保障书院文化遗产的主权地位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第二,书院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即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把书院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教育理念等内容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怀化书院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与怀化市地区教育研究联系起来。千百年中,人才培养一直作为古代书院的核心功能,它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方式及内容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提高了当地士人的文化素质,并逐渐成为地方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此外,书院还通过引进不同地域的山长、教师教书育人,为地方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7]

明清时代,在官方的支持下,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官员重视办学,以期出政绩,乡绅关注办学,以期扩大影响力,普通民众关注办学,以期改变命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投入书院当中。怀化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民族地区从南到北均兴办了比较出名的古代书院,如大酉书院、龙标书院、宝山书院等。这些书院在当地有相当的影响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表现的平台。据有关资料记录,明代中期王阳明、湛若水等文化大师都曾在大酉书院讲学,灌输宋明理学思想。仅以明清时期辰溪县内余氏、刘氏为例,道光版《辰溪县志》载,辰溪县桐玉里余家有120多人中举,最著名的是明代同为进士的余子翼、余鹍翔父子,余鹍翔官至明崇祯时大司农;清代潭湾马路坪刘家族谱记载,刘家进士、举人有60 余人,刘荣批、刘远伦父子同为举人,刘荣善曾为清拔贡,武英殿校录,翰林院学士,皇上侍读。[8]据不完全统计,溆浦明清时期先后有19 人中进士,141 人中举人,420 余人中贡生。[9]从所有取得功名的学子生平看,他们廉洁奉公,忠贞爱国,基本载入名宦史册,代表一代学人的崇高典范。这些史料的挖掘,一方面能积极传承怀化书院优秀教育经验,为怀化地方教育提供历史思考与借鉴,另一方面怀化书院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优秀品质在各方面树立了榜样,形成了灿烂的地方文化。

书院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坚定文化自信联系起来。书院文化不仅推动着学风各异的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是地方集体记忆归属的存续。一方面怀化书院文化的及时挖掘和研究,形成了怀化地方书院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丰富的史料不仅自身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记载中的这些地方书院的存续发展与地方社会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促使当地人民自觉挖掘整理相关村志、家谱、村史等集体记忆文献与地方文化因子,使脉络清晰的本土文化重新进入当地人民的视野。另一方面极具地方风情的地方书院建筑以及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的复兴,也是该地域集体记忆的归属,满足了当地人民对自身历史与文化追溯的心理需求与渴望,激发了当地人民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自信。[10]

书院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还要与乡村文化振兴联系起来。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地方书院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兴于斯”的文化空间,与乡村的发展建设天然地融合在一起。[11]胡适先生曾说:“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1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地方书院文化也在逐渐复兴与繁荣,而书院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也在逐步反哺乡村振兴。地方书院这个文化空间能打造当地的文化地标建筑,成为乡村振兴发展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书院作为文化传习所,文化展览馆、文化讲坛等功能的拓展也为乡村发展创造了可持续的活力。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推动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传统文化“两创”内涵是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两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批判继承”的文化方针,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关于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表达。因而坚持“两创思想”是书院文化两创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两创”发展就是要找到书院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将怀化书院丰富的文化供给和锻造书院精品结合起来,将书院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结合起来,将优秀的书院文化融入当下开展的各项活动,不断提升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同时书院文化“两创”发展需要在面向时代、回应时代中注入时代活力。我们要抓住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和方式,利用先进的数字手段把书院文化转化为更生动、更便捷的数字形态,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触达年轻群体,不断激发书院文化新活力。

(二)绘制怀化书院分布地图,为书院文化“两创”研究指明方向

根据现有史料的梳理,从宋代至清代末年,今怀化市范围内,官府和民间建成有详细记载的书院目前只收录了49 所,其中辰州府(泸溪县除外)24 所,沅州府15 所,靖州10 所。这些详实清晰的书院分布图为书院文化的田野调查提供了方向,为集中研究书院文化,建立书院文化片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怀化书院史料汇编》的史料记载,尽可能全面罗列怀化各县市历史上存在过的书院,通过分析统计,初步确定各个书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流变与存续情况,并绘制出怀化市古代书院分布图表初稿(见表1)。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调研团队,逐一确定怀化市古代书院存续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实际情况制定当地书院文化发展的策略与方向。保存完整的书院可以根据相关史料进行修缮恢复,拓展其文化功能;已经损毁的书院以其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大小决定其是否有重建的必要;无法重建的书院可以就其史料价值凝练成优秀的书院文化,使其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存续下来。

表1 怀化古代书院分布表①

(三)编纂《怀化书院史料汇编》,构筑书院文化“两创”夯实的文献基础

扎实开展对怀化书院文化的理论研究,是推动书院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怀化书院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史料。只有全面深入挖掘怀化书院史料,了解怀化书院形成、发展、演变等各个阶段的特色与历史,才能将其中的优秀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进而才谈得上结合时代需要对书院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这漫长的书院发展历史过程中,湖南书院发展之早,声名之大,数量之多,普及之广,历居各朝各地前列,而学术、人才之盛,更为士林所公认。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湖南各县(市、区)中,怀化书院数量一直都名列前茅。如《湖南书院史稿》记录怀化市书院51 所,《文脉:千年湖湘书院图记》记录怀化市书院32 所。因而,对怀化市书院史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编撰《怀化书院史料汇编》,全面搜集整理现有各类书院史料,是梳理古代怀化书院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和形成怀化书院文化史料库,丰富怀化地方书院史料储备的重要基础,将为学术研究和书院文化的“两创”发展提供详实的史料记载。

(四)书院文化“两创”发展要引领好青年大学生这个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岳麓书院时强调:“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13]在书院文化“两创”发展过程中,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最好的参与者与传承者。一方面,充分发展青年大学生文化技能储备与研究创新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对于书院文化挖掘与整理的相关技能与知识储备,在一定的指导后,能快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同时,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便于集中指导,能够快速形成书院文化研究的集体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学生优越的本土优势。尤其是对于怀化学院学子而言,绝大部分来自怀化学院各个县市,对于分布在自身县市的书院文化的挖掘具有优越的本土优势和家乡情怀,在书院文化的整理与挖掘过程中,青年大学生不仅能增强其对本地书院文化的了解与热爱,还能成为推动书院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生力量。

书院作为古代中国独特的教育组织、文化机构,是当代中国的本土性文化资源。书院文化的研究,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我们只有不断推进书院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推进书院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才能激发书院文化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书院文化的“两创”发展,不仅是对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建筑的重建与恢复,打造无数个文化空间,也不仅是对书院历史的追本溯源,增强现有建筑的历史底蕴,而是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贡献。

注释:

①本表资料来源于各州府志。怀化市十三县市区有书院五十余所,但有史料记载的仅49 所,诸如沅州府张氏书院、麻阳县满朝荐书院、靖州县渠水校经堂等暂无史料可考,未录入本表格。

②虎溪书院:明嘉靖时,名虎溪精舍;明崇祯时,改名阳明书院;清雍正时,名虎溪书院。

③罗山书院:咸丰五年(1855),改为恭城书院。

猜你喜欢

两创书院史料
朵云书院黄岩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经典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两创”(上)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白鹿洞书院记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资本市场是推动“两创”发展的重要保证
整合资源优势 推动 “两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