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式CT在脑出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1〕

2023-10-10周红平肖建林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10期
关键词:符合率血肿脑出血

周红平,肖建林

(南昌三三四医院,江西 南昌 330024)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占10%~30%,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半年病死率最高可达到50%[1]。从过去大规模临床试验看出,规范治疗与专科护理可减少死亡,改善临床预后,但需尽早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超早期止血、合理降颅内压、配合溶栓治疗或微创手术治疗等[2]。脑出血发生的原因较多,但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最为常见,甚至被认为是原发性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是长期高血压引发颅内微血管损伤所致[3]。脑出血除了可导致原发性脑损伤外,还可能导致二次脑损伤,而二次脑损伤是原发性脑损伤所致的级联反应,多是脑出血后血液生理反应与凝血组分释放所致[4]。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增多,一定程度上导致脑出血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下降[5]。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应用广泛,但单纯CT平扫作用有限。本研究探讨了多模式CT检查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60.25±5.16) 岁;病程(4.25±0.95) h;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7 例,丘脑8 例,脑干5 例,小脑5 例;血肿体积<10 mL 5 例,10~30 mL 20 例,>30 mL 10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60.53±5.33) 岁;病程(4.16±0.88) h;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5 例,丘脑10 例,脑干6 例,小脑4 例;血肿体积<10 mL 6 例,10~30 mL 21 例,>30 mL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无缺失;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满足《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6]关于脑出血标准;精神正常;本人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病变;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预计随时有死亡风险;依从性较差或不愿意配合调查等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CT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OPTIMA CT660,又叫动态500CT,扫描参数为:电流200~250 mA,电压100~120 kV,层厚5 mm,层间隔5 mm,视野18~24 cm。先对准颈第四椎体平面扫描确定基线,采用微剂量团注试验,即采取对比剂团注检测序列完成轴位同平面动态扫描。

1.3.2 观察组

观察组予以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与CT灌注成像(CTP)。CT平扫参数为:电流200~250 mA,电压100~120 kV,层厚5 mm,层间隔5 mm,视野18~24 cm。先对准颈第四椎体平面扫描确定基线,采用微剂量团注试验,即采取对比剂团注检测序列完成轴位同平面动态扫描。CTA与CTP:检测CTA血管峰值时间,然后采取16 cm宽体探测器完成CTA与CTP扫描,扫描范围主动脉弓→头顶,经肘静脉团注碘帕醇30~50 mL(用高压注射器处理),速度为6 mL/s。一边注射一边扫查,先完成第一组CTA检查,然后进行第二组灌注(第二组CTP),达最大值则开展第三组CTA,最后流出灌注(第四组CTP),该检查过程大约50 s。其中第一组与第三组电压80~120 kV,电流400 mA,层厚5 mm,层间隔5 mm,螺距6.25 mm;第二组与第四组电压80 kV,电流100~250 mA,层厚5 mm,层间隔5 mm。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出血不同部位诊断结果。

比较两组不同血肿体积诊断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评分范围0~42 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严重。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再出血、脑干衰竭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部位脑出血诊断结果比较

两组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总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出血不同部位诊断结果比较

2.2 两组不同血肿体积诊断结果比较

两组不同血肿体积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诊断结果总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血肿体积诊断结果比较

2.3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比较

术后NIHSS评分观察组为(7.12±1.62) 分,低于对照组的(8.92±1.74) 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9,P<0.001)。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单位:例(%)

3 讨 论

脑出血指不包括外伤所致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病变,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在脑卒中中占比较高,且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7-8]。本病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头晕、呕吐、头痛等,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语言功能丢失、瘫痪、精神异常等,甚至并发肺部感染、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11]。本病发病快,进展迅速,其关键在于尽早明确诊治,即越快救治越好。如何才能提高早期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总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血肿体积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诊断结果总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磁共振成像(MRI)是脑出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但MRI操作比CT复杂,且检查费用更高,在基层医院无法广泛应用。目前基层医院诊断脑出血依旧以CT检查为主。多模式CT指的是利用CT平扫、CTA和CTP等完成综合检查,其中CT平扫应用广泛,但其价值有限。CTP则是脑出血新型诊断方式,关于其报道还比较少见。CT多模式检查,经一次CT检查就可获取多种CT图像,从而得到多方面的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其中,CTP图像是多模式CT检查的主要内容,对脑出血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能快速检出出血病灶[15]。研究证实[16],多模式CT检查能快速、可靠及有效地诊断脑血管疾病,减少患者等候检查的时间,尽早明确诊断后的治疗,不易延误治疗时机;同时,辐射危害更小,造影剂剂量更低,CTP与CTA同步检查,可避免多次检查导致的多次造影剂应用,从而对机体损害更轻;多模式CT检查可全脑检查,覆盖整个大脑扫查,可减少漏诊,也能更好地检出小病灶[17-18]。此外,多模式CT诊断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明确出血部位与血肿体积情况,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促进手术顺利与有效开展,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脑出血诊疗中采取多模式CT检查效果更好,可提高不同脑出血部位、不同血肿体积诊断结果的总符合率,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同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符合率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