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2023-10-10蒋万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步行偏瘫针刺

蒋万丽 周 琴

(南昌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起病急骤的特点,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经急救后多数能存活,但患者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其中以运动障碍最为常见[1]。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加重其家庭负担,因此需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应干预手段,提高其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主要方案,能通过卧床训练、被动关节训练、步行训练减轻患者中枢神经障碍,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但是单一应用康复治疗的效果有限,应联合其他方法提升效果。针刺是中医常用外治方法,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为进一步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选取9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对比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 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7 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49 例)和常规组(48 例)。联合组男20 例,女29 例;年龄65~81 岁,平均年龄(73.65±4.78)岁;病程2~18 d,平均病程(8.69±2.65)d;偏瘫位置:左侧28 例,右侧21 例。常规组男22 例,女26例;年龄62~80 岁,平均年龄(72.90±4.96)岁;病程3~20 d,平均病程(8.74±2.55)d;偏瘫位置:左侧25 例,右侧23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脑卒中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85 岁;(3)首次发病;(4)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2)合并脑外伤、脑膜炎;(3)伴有肝肾功能障碍;(4)双侧偏瘫。

1.3 治疗方法对常规组患者开展康复治疗,具体措施:(1)卧床训练:在患者卧床期间指导其保持正确卧床体位,将软枕垫于患者臀腿下方,使其保持膝关节微屈状态,并帮助患者伸直腕关节和肘关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起训练,协助患者将双脚置于地面,令躯体保持前倾状态。(2)被动关节训练: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其侧肘关节托起,对其侧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进行被动训练。(3)步行训练:指导患者使用平行杆开展步行训练,注意循序渐进,训练期间应设置专人看护。每日进行1次训练,每次30~45 min。

联合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上肢穴位针刺下肢穴位点刺,主要方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针刺手三里、曲池、合谷穴,留针30 min,并取下肢百里、委中、地五会、足三里穴进行点刺,每日1次。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1)分别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维度主要有家庭关系、自我认知、心理状态以及生理表现,量表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佳[3]。(2)对比2 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语言表达情况、意识水平、面部表情等10 条项目进行评分,总分为20 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4]。(3)对比2组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分值设定为1~5 分,其中1~2分表示患者无法自行行走,需他人搀扶;3~4分表示患者能在平地上自行行走,但无法上坡、下坡;5分表示患者能独立行走,包括平地和上、下坡[5]。(4)对比2 组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内容包括肢体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总分为34 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强[6]。(5)对比2组6 min 步行距离(6MWT),让患者在平直走廊中行走,记录患者在6 min 内行走的距离,步行距离越远代表步行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QOL评分、NIHSS评分对比治疗前,2 组QOL 评分、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QOL 评分比常规组高,而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QOL评分、NIHSS评分对比(± s,分)

表1 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QOL评分、NIHSS评分对比(± s,分)

组别例数QOL评分治疗前60.76±4.26 61.21±4.18 0.377>0.05治疗后82.45±5.69 75.33±6.02 4.297<0.05联合组常规组t值P值49 48 NIHSS评分治疗前15.23±1.22 15.40±1.24 0.488>0.05治疗后6.55±1.03 8.06±1.14 4.914<0.05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及6MWT对比治疗前,2 组FAC 评分、Fugl-Meyer 评分,6MWT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FAC 评分、Fugl-Meyer 评分比常规组高,且6MWT比常规组远(P<0.05)。见表2。

表2 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及6MWT对比 (± s)

表2 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及6MWT对比 (± s)

组别联合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49 48 FAC评分/分治疗前1.83±0.52 1.90±0.49 0.489>0.05治疗后3.60±0.68 2.84±0.63 4.099<0.05 Fugl-Meyer评分/分治疗前17.36±2.65 17.44±2.54 0.109>0.05治疗后26.39±3.26 21.48±3.54 5.101<0.05 6MWT/m治疗前90.26±12.30 91.18±12.11 0.266>0.05治疗后195.12±15.26 169.33±14.58 6.109<0.05

3 讨论

康复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主要方式,通过反复的训练能促进患者受损脑细胞恢复,改善患者偏瘫程度,但单一应用康复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有限,应联合其他方法提升治疗效果。针刺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加快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联合组QOL 评分比常规组高,而NIHSS 评分则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这是因为针刺能提高患者神经元兴奋性,使患者大脑血供得到改善,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康复治疗中,患者进行卧床训练、步行训练、关节被动训练,可有效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联合应用两种疗法后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联合组FAC、Fugl-Meyer 评分比常规组高,且6MWT 比常规组远(P<0.05),表明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可以改善患者步行功能。这是因为选择适当穴位进行针刺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肌群,有效改善神经肌肉血供;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恢复、增强机体代偿功能,从而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此外,中医学[7]认为偏瘫是神明不调、脑络痹阻导致的气血运行阻滞,利用针刺能起到疏经通络的效果,可降低患肢肌肉张力,通过刺激神经实现牵张反射,以减轻患者脑部微循环损伤和组织氧化损伤,改善肢体功能运动障碍情况。

综上所述,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对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优选方案。

猜你喜欢

步行偏瘫针刺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步行回家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