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化瘀汤熏洗用于髌骨骨折术后临床观察
2023-10-10杨青杰
杨青杰
(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福建 厦门 361000)
髌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多在20~50 岁,且男性更为多见,多由间接或直接暴力所致,主要表现为无法自主伸直膝关节、疼痛、髌骨局部肿胀[1]。髌骨为下肢活动中线纽带,于下肢运动、行走中发挥重要作用,加上其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后长期制动,致使无法及时锻炼膝关节,极易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与炎症,干扰术后康复[2]。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髌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可复位髌骨解剖结构,使其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加上术后功能锻炼,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但功能锻炼会伴有疼痛感,致使部分患者依从性下降,影响预后[3]。骨折归属于中医学“骨痹”“筋痹”范畴,后期会出现活动不利、僵硬疼痛等,故治则为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化瘀消肿、活血行血[4]。红花化瘀汤恰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本研究选取厦门市中医院接收的髌骨骨折患者60例,旨在分析红花化瘀汤熏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8 年12 月—2020年10 月接收的髌骨骨折患者60 例,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并依据抽签法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 例。研究组: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龄26~50岁,平均(38.12±5.61)岁;病程1~4 d,平均(2.26±0.58)d;患侧为右下肢16 例、左下肢14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26~49 岁,平均(37.74±5.59)岁;病程1~4 d,平均(2.30±0.54)d;患侧为右下肢13 例、左下肢17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通过厦门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经X 线、临床表现诊断为髌骨骨折者;(2)符合手术指征且行手术治疗者;(3)对本研究药物不过敏者;(4)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协议书者。排除标准:(1)膝关节已经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无畸形和疼痛等表现者;(2)膝关节邻近肌肉瘫痪者;(3)合并心、肺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而无法耐受手术者;(4)合并麻醉禁忌证者;(5)伴凝血系统功能严重异常者;(6)对本研究选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2 组患者入组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由同一手术团队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术后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康复锻炼干预。(1)早期被动锻炼:术后1 d患肢抬高30°;局部冷敷,每天5~6次,每次30 min;术后3 d 于内固定牢固前提下,实施被动运动,首次膝关节活动度应于无痛范围内,一般10°~30°,之后可结合患者实际耐受度每天增加5°~10°,每天2 次,每次30 min。可随患者耐受度,恰当调整训练角度与训练时间,持续1 周。(2)主动锻炼:积极鼓励患者主动屈伸膝关节,每次10 s;于健侧协助下,辅以沙袋开展屈膝与屈踝运动;辅以拐杖及助行器等工具实施下床活动及行走锻炼;锻炼2周。(3)后期主动锻炼: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对患者实施负重、下蹲与压腿等锻炼,以增强肌力与耐力;待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正常行走时,可实施弃拐锻炼,结合病情状况锻炼4周。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以红花化瘀汤熏洗干预,组方为:花椒6 g,丹参10 g,防风10 g,莪术9 g,三棱9 g,桑枝10 g,透骨草10 g,伸筋草10 g,红花15 g。取以上药物放入容器内,加3000 mL 水,煮沸,患者俯卧至熏蒸床上,暴露患膝实施熏蒸,待熏蒸之后,取药汁濯洗患膝,并注意避免低温烫伤,每天2 次,每次30 min,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1)观察2 组术后3 个月临床疗效,标准如下:显效为膝关节可自如活动,且关节活动度丢失<15°;有效为可自如活动,下蹲屈膝≥9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15°≤关节活动丢失度≤70°;无效为屈膝<90°,关节活动度丢失度>70°。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2)观察2 组术后1 个月肿胀疗效,依据患肢周径评估,具体如下:痊愈为肿胀基本消失,较治疗前改善>95%;显效为肿胀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改善<70%~95%;有效为肿胀略有改善,较治疗前改善30%~70%;无效为肿胀无改善甚至加重,或较治疗前下降<30%。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3)观察2 组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疼痛度。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总分为0~10 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剧烈[5]。(4)观察2 组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治疗3 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5)观察2 组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3 个月后膝关节功能,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估,总分为90 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高[6]。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胀疗效研究组肿胀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肿胀疗效对比 [例(%)]
2.2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3 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2 组治疗前VAS 评分、HS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对比 (± s)
表3 2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对比 (± s)
组别例数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分HSS评分/分治疗1个月72.23±5.01 69.46±5.12 2.118 0.039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治疗前60.87±4.98 61.56±5.17 0.527 0.601治疗3个月83.71±7.79 77.65±6.95 3.179 0.002治疗前6.36±1.13 6.25±1.20 0.366 0.716治疗1个月3.07±0.52 3.90±0.57 5.892<0.001治疗3个月1.05±0.30 1.51±0.36 5.377<0.001治疗前38.97±5.58 40.16±6.02 0.794 0.430治疗1个月49.05±4.22 45.32±3.96 3.530 0.001治疗3个月57.36±3.34 51.14±3.60 6.938<0.001
3 讨论
髌骨形状类似卵圆形,为人体最大籽骨,其发生骨折几率为全部骨折类型的10%左右,可干扰患者正常生活[7]。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为常用治疗髌骨骨折术式,可完整重建髌骨,复常髌骨生物学功能,但整体效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其术后仍伴有剧烈疼痛及感染等并发症[8],因此在术后需予以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
中医认为,髌骨骨折后可直接损坏局部骨组织气血运行,使血行不畅,故治疗应该从气、瘀、血等方面入手[9]。红花化瘀汤源自《外科正宗》,为临床常用方剂,是由花椒、丹参、防风、莪术、三棱、桑枝、透骨草、伸筋草、红花等组成。其中红花有散瘀止痛、活血通经之功;伸筋草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桑枝可祛风养血、祛湿通络、生津利水;三棱可止血、破血行气;莪术起消积止痛、破气行血之效;防风能祛风解痉、胜湿止痛、发散解表;丹参能清心除烦、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花椒可止痛、行气。上述药物协同起效,发挥通利关节、祛湿止痛、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作用[10],与中医治则相符。本研究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辅以红花化瘀汤熏洗,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肿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 个月后、治疗3 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VAS 评分、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红花化瘀汤熏洗干预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优化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患肢肿胀,并减轻疼痛度。现代药理结果[11]指出,红花化瘀汤中红花能扩张血管,优化受损组织处血流供应与微循环,增强组织修复能力,并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丹参能调节局部微循环与组织液流变,加快组织修复与再生速度;伸筋草与透骨草有镇痛、抗炎效果,并能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血液循环等。此外,中药熏洗疗法能通过中药与热力的共同作用,将产生的药物蒸汽作用到患处,开放皮肤毛孔、促进血液循环,便于药物发挥作用[12]。
综上,髌骨骨折患者术后予以红花化瘀汤熏洗,可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肢肿胀,缓解疼痛,优化膝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