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配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脑出血后偏瘫临床观察

2023-10-1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补阳偏瘫肢体

张 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神经外科 辽宁 沈阳 110001)

脑出血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我国发病率为每年(12~15)/10 万人,而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病死率高达35%~52%[1],近年来,随医学发展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居高不下。脑出血存活患者中75%左右可发生后遗症,其中以同侧肢体、舌肌下部和面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偏瘫最为多见,而仅有12%~39%的患者在脑出血后可恢复独立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对于脑出血后偏瘫,目前并未有统一有效的临床康复策略。中医的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多种特色疗法在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3],是康复治疗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配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20年1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9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 例)和试验组(49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43~68 岁,平均(59.56±6.83)岁;病程最短2 周,最长6 个月,平均(2.37±1.18)个月;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7 例,脑叶14 例,丘脑8 例。试验组男31 例,女18 例;年龄41~69 岁,平均(60.18±7.26)岁;病程最短3 周,最长5.5个月,平均(2.25±1.31)个月;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5例,脑叶15例,丘脑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1]中脑出血后偏瘫的诊断标准,经头颅计算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确诊;(2)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气虚血瘀型的诊断标准;(3)首次发生脑出血,为单侧肢体瘫痪;(4)病程最短2 周,最长6个月;(5)年龄40~70 岁;(6)本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由缺血性脑血管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偏瘫者;(2)既往存在脑血管疾病病史者;(3)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4)存在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者;(5)既往存在中药过敏史、晕针史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联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补阳还五汤组方:黄芪30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地龙10 g,川芎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加水浸泡30 min,煎药机(郑州吉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型号:JM-JY19)煎煮2 次制成300 mL 药液,口服,每日2 次,每次150 mL。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指导患者俯卧,定位肾俞、肝俞、脾俞、关元俞等双侧背俞穴,以所选穴位为中心点,对其直径5 cm范围进行常规消毒,左手持点燃酒精灯,右手将无菌针灸针(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吉械注准20172270314,规格:0.25 mm×25 mm)的前中段从针体向针尖方向烧灼至透红,迅速垂直刺入穴位(深度10 mm)之后立即快速拔出;出针后进行常规消毒,采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时间为1 min。依法针刺所有穴位,施针过程中注意避开血管,告知患者治疗后6 h 内避免沾水。频率为每周2 次。2 组患者均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并参照文献[5]制订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生活自理,0 级病残,NIHSS 评分降低90%以上;显效:患者日常活动、行动能独立完成,1~3 级病残,NIHSS 评分降低45%~90%;有效:患者日常活动部分自理,能借助工具行走站立,4 级病残,NIHSS 评分降低20%~44%;无效: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未见好转,5~6 级病残,NIHSS 评分降低不足2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 量表(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分值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越好。(3)不良反应:观察2 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和Bl评分比较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和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49试验组BI评分36.94±5.27 77.64±9.161)36.27±4.74 89.32±11.931)2)4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MA评分47.02±6.11 73.48±8.631)46.85±5.96 85.26±10.381)2)

2.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与对照组的6.12%(3/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脑出血后偏瘫归属于中医学“偏枯”“偏风”等范畴,属虚实夹杂之证,邪留正衰、气虚血瘀为其主要病机[6]。患者中风后体虚,气血循行不畅,阻滞脉络,溢于脉外之血聚而化瘀,阻于脑窍,使神机失调、经气不通、肢体失养,发为本病,治疗宜以补气活血通络为主。

补阳还五汤首载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活血化瘀之理血剂[7],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下肢痿废”者。方中重用黄芪为君,其为补气要药,能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血行则瘀祛,瘀除则络通;当归尾有补血活络、通经止痛之效,能助黄芪活血祛瘀,且化瘀不伤血,是为臣药;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能凉血活血、散瘀止痛,桃仁、红花一散一收而使活血祛瘀之效更强,共为佐药;地龙力专善走,有疏经通络之力,亦可引药力周行全身,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益气补血、活血化瘀、通行经络之效,使气旺瘀去络通、肢体经筋肌肉得养。毫火针源自“燔针”“焯刺”,《类经》云:“燔针,烧针也”,即将针烧热后刺入穴位,借助热力直接作用于穴位,更好地激发经气、鼓舞阳气,促进经脉气血运行,活血化瘀通络,扶正祛邪[8],而且目前使用的毫火针较细,与传统燔针相比有损伤小、准备时间短、针刺深度易控、痛感低等优点。本研究选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肾俞、肝俞、脾俞、关元俞等背俞穴,经毫火针点刺可调节肝、脾、肾等脏腑精气及功能,调补气血、强筋骨、健肌肉,同时振奋阳气、健脑补髓,加速大脑功能恢复。本研究经补阳还五汤配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的试验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而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法能加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配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补阳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