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药物疗法项目为例

2023-10-10李宇周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职业

李宇周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护理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1],其中药物疗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护理从业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各项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围绕“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培养护生为患者规范、正确给药的能力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一主题,突出“岗课赛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利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人卫教学助手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深挖思政内容,设计“点线面”思政体系[3],以实现润物无声的全面育人;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达成培养学生药物治疗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劳动精神、职业素养及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目标。

1 教学整体设计

1.1 标准指引,“岗课赛证”融合重构内容

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考融合示范教材《护理学基础》。深入基层医院开展岗位需求调研,按照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校内技能比赛评分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任务式整合。基于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以患者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护理学基础》教材内容整合为护理技术、入院护理、住院护理、临终和出院护理4 个模块,其中药物疗法为住院护理模块中的项目七。考虑到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岗位需求,将药物疗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课堂到岗位的设计思路,整合为基础储备、专项技能、综合模拟、实践应用4 个层次8 项任务,共16 学时。同时,对接护理行业发展新趋势[4]、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引入互联网+ 社区护理、自动配药系统、智能机器人配药、快速皮试仪、无针注射、预灌封注射器、筛孔雾化器等知识及技术。

1.2 多方参与,多维度分析学生学情

课程授课对象为2021 级护理专业5 班的48 名学生,6 名男生,42 名女生,平均年龄16.5 岁。调查期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2 名学生校内线下学习,36 名学生校外线上居家学习。通过调查学生前期网络平台学习数据、综合考核成绩、临床见习单位反馈、职业素养等,从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基础、职业素养、学生特点4 个维度分析学情[5],寻找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发现,知识与技能基础方面:学生基本掌握了无菌技术,能按照护理程序完成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与实践基础方面:探究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实操能力不足,如学生单项操作好,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问题;职业素养方面:基本素养良好,但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有所欠缺;学生特点方面:思维活跃、乐于合作、喜欢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实践,热衷尝试新事物,网络和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强。调查结果显示,20.8%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6.7%的自主学习意识差,18.8%的总结梳理能力不足。

1.3 对接岗位,以需求为导向确定目标

根据学情分析结果,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对接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等[6],确立了知识、能力、素养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整。

1.4 任务引领,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按照真实护理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优化为课前、课中、课后3 个阶段,包括6 个环节。即课前导学,优化课堂;创设情景,案例导入;出示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引领,合作探究;回顾梳理,用物整理;课后拓展,达标测试(见图1)。

图1 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Figure 1 Three stage and six link teaching model

1.5 深挖素材,设计“点线面”思政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挖掘责任担当、文化自信、人文关怀、医者仁心、勇于创新、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思政教育点;梳理以职业认同为核心的思想引领教育,以爱岗敬业、责任担当为主题的情感教育,严谨、规范、耐心、细致的行为规范教育思政教育线;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思政教育面,从而实现全程育人(见图2)。

图2 “点线面”思政体系Figure 2 "Point-Line-Sid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system

1.6 关注过程,开展多元四维教学评价

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自评、互评、师评基础上引入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和患者的评价,围绕学生知识(知识掌握等)、能力(实践技能、自主学习、总结梳理、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等)、素养(职业素养、劳动意识、学习习惯、合作意识、人际沟通等)3 个维度进行评价[7]。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课前导学,优化课堂

学生通过3Dbody 软件学习解剖学相关知识,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学习微课、在线测试、制作并上传流程图等。根据学生技能比赛获奖情况、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2 课中探究,内化新知

2.2.1 创设情景,案例导入 参照护理工作交接班流程,组织学生线上签到、线下点名,检查仪容仪表,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创设护理工作情景,对接岗位设置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明确给药途径和时间、药物的作用和剂量,有助于学生转变角色,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2.2 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为临床案例中的工作任务,分别为正确为患者实施肌内注射、正确为患者实施静脉注射,并明确知识、能力和素养三维教学目标。

2.2.3 任务引领,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通过点评流程图、观看动画、讲解示范、研读标准,环环相扣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通过分组练习、帮扶学习、操作展示、互动点评,层层递进,线上线下实时联动。通过护理人员定位错误致患者坐骨神经损伤的案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帮扶学习,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2.2.4 回顾梳理,用物整理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比较肌内和静脉注射法的异同点,同时引入无针注射器、预灌封注射器等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使其紧跟岗位技术前沿;按照实验实训室“7S”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清扫整理用物,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8]。

2.3 课后拓展,达标测试

学生通过人卫教学助手完成课后在线测试,了解学习效果;开放实训室,拓展微量注射泵应用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完成职业素养与学习效果调查问卷;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护士健康宣教活动。

3 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课后在线测试、问卷调查及课堂情况分析,发现目标引领的任务式案例教学效果良好,以学生为中心,能有效提升学生知识目标达成率,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由82.6 分提升至83.8 分,综合成绩平均分由81.4 分提升至84.6 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实操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总结梳理能力有所提升,有效达成了能力目标。通过贯穿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强调实验实训室“7S”管理制度,培养了学生劳动精神;在教学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增强了学生职业认同感;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升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从而有效达成了素养目标。

4 改进措施

4.1 特色与创新

4.1.1 利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人卫教学助手3 个平台,形成三结合教学模式 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了课前导学、课后拓展,借助腾讯会议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学习,采用人卫教学助手进行了在线测试和护士执业资格模拟考试,形成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结合教学模式,仅超星学习通平台学生各项学习任务完成率达96.2%,点击率达25 354 次。

4.1.2 克服实际困难,就地取材完成线上模拟实操 调研期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学生居家学习,没有操作用物成为护理专业线上教学的一大难题,因此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与模型相近的物品,如使用白萝卜、长茄子、白菜、毛绒玩具等练习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大胆探索,保证学有所获。

4.1.3 构建“点线面”思政体系,加强思政教育 加强思政教育,通过思政教育、情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依托典型案例深挖思政教育点,整合思政教育面,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4.2 不足与反思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技能性、实操性很强的学科,但存在线上学生无法进行体验式、沉浸式的实践操作,典型案例及知识点等需进一步优化完善的问题。通过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针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开发智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及设计基于工作任务的活页式案例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措施。

5 讨论

5.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缺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不仅能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形式各异的学习资源,同时可通过可视化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学习效果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效率。但存在学生理论基础和自律性差,会出现挂机、刷课情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线上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过程缺少互动交流[9];线上教学实操性、体验感较差等线上教学问题。未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会有效解决线上教学难题。

5.2 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思考

中职学校学生多为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强调所有教师都是育人主体、课堂是育人主阵地。在中职教育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缺一不可,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全面落实育人任务。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专业课程教学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较多,既包含家国情怀、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也包含时事政治、健康生活等,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深入挖掘和精心设计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但应避免专业课程思政化[10]。

5.3 “岗课赛证”融合的不断探索

2021 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岗,即课程设置要对接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要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及时更新知识、技术、工艺及方法;课,即对接职业岗位设置课程,适应社会发展,以推动课堂改革;赛,即通过技能竞赛等展示教学成果,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证,即实施1+X 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岗课赛证”4 个要素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融合形成合力,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在教学中,应将职业岗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教辅选用、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改革、顶岗跟岗实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学生学业评价等相互融合,形成真正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育人体系。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