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文学影视化问题研究

2023-10-09张艺馨焦婕崔晓丹

新楚文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问题

张艺馨 焦婕 崔晓丹

【摘要】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改编自小说的影视作品不可枚举。陕西作为文学大省之一,优秀作家与作品不计其数,如此丰富的文学作品也为陕西元素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文学与影视的融合也遭遇了很多问题与困境。例如高口碑低收视,文学性减弱,传播途径少或传播影响力有限等。基于以上现状,本文概述陕西文学影视化作品的传播情况并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途径来更好地传播和传承陕西文化,利用影视作品推动陕西文学和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陕西文学;影视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2-004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陕西文学影视化与陕西文化传播研究”(编号:S20221070908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学视域下陕西现当代文学‘走出去译界模式研究”(编号:2018J15)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随着视觉消费时代的到来,当下文学名著影视化现象十分普遍,文学作品的精英文化与影视化的大众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下相碰撞。为了使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被埋没,许多文学作品也纷纷走上了影视化的道路,庞大的陕西文学作品自然也以这样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生动形象地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传播了陕西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改编或作家直接参与影视剧本创作的达30多位,已经完成的影视剧本达160多部。像火爆全国的电视剧《白鹿原》,经典的《大秦帝国》系列都引起了业内人士以及观众的热烈反响。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已然成为影视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文学传播中的热词。然而陕西文学影视化的进程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创作和传播时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过分关注地域文化传播而导致文化形象单一,作品受众的局限性,传播者的影响力不足等,都阻碍了陕西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如何让陕西文学的影视化更能助力陕西文化的传播,也是我们值得思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陕西文学影视化传播现状

与其他影视作品相比,陕西文学的影视传播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这使得陕西文学的改编作品在观众中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只在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喜爱度。并且陕西文学影视化作品通常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反映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这使得陕西文学改编作品在题材和情节上更贴近现实,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另外,陕西文学的影视传播作品通常以文学作品为蓝本,保留了原著中的情感、人物、故事等元素,因此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这使得改编后的陕西文学作品在形象表达和艺术处理上更加精致,更能展现原著的魅力。而且陕西文学的影视传播作品通常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这使得改编后的陕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还原和文化传承价值,能够为观众呈现更加真实的历史图景。

陕西很多作家出生于农村,植根于农村,他们的文笔都充斥着秦川大地的气息。中国自古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当然有倾诉和被倾听的诉求和欲望。自古以来,由于受困于教育和文化传播,农民并不能表达出自身的诉求,只能求助于村中文化人的纸笔[1]。陕西一些作家的创作自然与此相关,他们结合自己在农村的亲身经历,将农民作为故事创作的主角,诉说农民的心声。其中《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生之路》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票房成绩。如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就以农村出生的进步青年孙少平为主人公展开叙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与城乡发展的历程。在《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创作时,主创团队也运用了大量黄土高原壮丽风景的镜头,结合陕北民歌的背景音乐,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传播了陕西文化。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齐头并进,实现“双生”“双赢”,使得海内外观众在接触中国文化时,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内涵与能量,展现新时期的时代风貌,给新时期的观众以自省和激励。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更加注重文化市场的争夺与价值观的输出,这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2]。

在陕西文学影视化向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与历史,引导海外观众正确认识中国社会,自然是海外传播要达到的目标。孙皓晖的《大秦帝国》系列在国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译制为英语、西班牙语版等,传播到日本等地,成功登上YouTube热播剧场,形成了强大的播出声势和广泛的传播覆盖,让海外观众对战国时代秦国与六国争霸一统天下的历史更加了解,完整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国史诗,是陕西文学影视化实现成功“走出去”的一大典范。

虽然很多陕西文学作品被多次改编,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作品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好评,有些作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评。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电影版《白鹿原》,筹备九年,拍摄三年,电影甚至入围了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但其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一些国外观众认为通过电影了解到了1912年到1938年中国农村的发展进程,感受到了浓烈的陕西关中乡土气息;也有不少国外媒体表示影片中“土改”“公交粮”之类的历史名词太多,令人无法理解,使不熟悉这段历史的外国观众无法很好地把握影片的节奏。可见陕西文学影视化在对外传播上还是任重而道远,仍有许多文化差异与传播方式的问题需要注意与改进。

目前,陕西文艺影视作品的票房和收视表现相对其他影视作品较为平淡。部分作品虽然在口碑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商业表现相对一般,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相对于一些热门影视作品,陕西文学改编作品的受众相对较少。此外,在影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陕西文学改编作品需要在制作、宣传、推广等方面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關注和认可。因此,要提高陕西文学影视传播的市场表现,除了在制作上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外,还需要加强市场宣传推广,扩大受众群体,提高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影视产业的扶持和支持,为陕西文学的影视传播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陕西文学影视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翻译问题

陕西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首先是翻译问题。由于作品具有时代性和地域特色,可以发现在对陕西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时,常常把重点放在追求故事的精彩性、情节是否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塑造是否饱满以及事件的后续发展延续性上。受众目标瞄准的也是陕西群众,顶多放眼全国,缺乏国际情怀和国际视野,不考虑国外受众,改编的作品也就不容易被外国观众理解。因此,把陕西文学名著转换成为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的翻译的作用被人们严重低估,也就造成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翻译问题很容易被忽略。陕西文学作品影视化后,想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在原本的基础上做出突破,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应该做好翻译工作。此前,也有实践表明,如果在一部文字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化作品时出现了翻译问题,收视率也会大打折扣。

(二)文学性减弱

其次,陕西文学作品在被改编为影视化作品中,也会出现文学性减弱的问题。因为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影视公司往往更注重高票房和高收视率,编剧就会根据观众当下的喜好改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情节故事表达,在改编的过程中,或许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已经不复存在,虽然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存在共性,但也相互制约。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本就不同。文学作品属于需要经年累月长时间打磨的“慢作品”,而影视作品的背后还有资本在追求短时间高利润,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影视作品只考虑收益,作品深度自然大打折扣,影视作品便很难拥有像文学作品那样的文化厚度,影视化作品的文学性减弱自然是大势所趋。从文学作家的角度考虑也是如此。现如今,有些作家看着其他作家走入影视圈后赚得盆满钵满,不免蠢蠢欲动,忘记了文学作品创作的初心,将文学素养抛之脑后,逐渐将写作方向倾向于观众爱看的各种“狗血桥段”,创作庸俗化,失去了文学作品的风骨和风格。

(三)审查问题

此外,审查制约也是文学作品影视化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更具大众传播效果的传播媒体载体,受到相关机构的限制和关注。虽然陕西文学影视化作品可以获得很大的传播效果,但媒体也受到了更多的管理和制约。对于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来说,影视化的过程并不只是文字语言镜头化、画面化的过程,在审查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作家的原始创造性思维,甚至颠覆整个主题。另一方面在于题材领域的限制,中国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一直坚持“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影视文化作品输出是我国树立文化大国形象的一大方式,优良民族精神的传播也就理应受到重视。其次,在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一些不怀好意的敌对分子会通过影视作品来潜移默化地渗透外国文化,试图进行文化渗透与侵略,许多年龄尚小的观众极其容易受到影响与蒙蔽。所以,我国在面对影视作品的各方面审查还是相对严格的,对于影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有严格的要求,在保护群众健康娱乐的同时,也使得一些风格粗犷不羁、娱乐性过高的文学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难以过审。

(四)改编问题

在影视化过程中,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虽基于同一部作品,但所表达的思想内核会受到多方影响。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是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而改编为影视作品后,难免会受到导演与编剧思想的影响,而这二者之间必然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影视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很难彻底地表现出原作的意义,这也是很多原作读者无法接受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原因之一。其次,也并不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为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存在空间的局限性,文学作品利用文字进行宏大的叙述,可以展现很多细节与心理描写,而影视作品在面对心理描写这样细微的部分,只能依靠旁白或演员的个人表演来展现,对文学作品的展现则大打折扣。无论是改编为电影还是电视剧,影视作品都会给予一定的时长限制,这就使得许多长篇文学作品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不得不失去原著中丰富完善的背景刻画与精彩饱满的人物描写,而在改编与删减时看似不起眼的一处处描写与细节,积少成多,最终也会使得影视作品缺乏文学作品原本具有的立意与深度。

(五)收视率问题

最重要的是,陕西文学影视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高口碑低收视”的作品。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收视率无疑是最能证明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例如由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播出时收视情况就不容乐观,在同期电视剧中一直徘徊在第六第七的位置,虽然受到了很多观众与专家的认可,但其影响力大多都停留在观众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却不会特意停留去看的作品。这也是如今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冲击,文学作品的地位在文学网络化的形势下已经大大降低,选择静下心来去细细品读文学名著的人少之又少,直接影响到了如今电视剧观众的受众,大部分年轻人在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名著与轻松好玩的网络小说时,自然会选择后者,因为它更加具有吸引力,而由文学作品所改编的影视作品渐渐不再为年轻人所青睐。

四、解决路径

首先,制片公司应合理认识节目评价机制。人们常常用电影或电视剧的收视率来衡量和评价其的价值和优劣,但事实证明并不是好的作品收视率都会高,也不是所有收视率高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制片公司如果想要自己的作品深入人心,就不能只考慮其收视率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因此失去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思想。所以制片方应该尽可能尊重原著的价值。深入挖掘陕西文学的独特性和魅力,探索其与影视艺术的结合点,寻求最佳的改编方案。这需要对陕西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学特征,并适当地将其转化为影视语言,提高影视制作的技术和创意水平。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的收视率只能反映它受大众欢迎的程度,并不是衡量一部作品优缺点的量尺。那些经典的文学改编作品之所以优秀,是在于其本身所拥有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所以制片方要做的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补充和强化原著中的精神和内容,给文学作品影视化一个更好的未来。

另外,强势宣传提高作品的发展可能性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路径。对于任何文娱活动来说,宣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部宣传好的一般影片,前期通过海报、预告片等形式宣传,仅仅两三天也可以让很多人去观看。而一部不注重宣传的影视作品,即使内容再好也无人问津,这就是影视作品宣传的重要性。无论是经典文学作品还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网络文学,很多作品本身就有很多的原著迷,这些作品在被改编为影视化作品后,原本的这些原著迷大部分都会自己很乐意去观看。如果不进行影视作品宣传,很多对原著文学作品不了解的观众根本没有兴趣去观看,更别说那些不太投合现代人喜好的影视作品了,传播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

其次,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和宣传渠道。影视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可以通过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为陕西文学影视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此外还应该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指导陕西文学和电影,如提供财政资金、减税和优惠土地政策。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政府也可以搭建帮助相關文学影视作品交流平台,促进陕西文学与外界影视文学的交流合作,推动陕西文学的影视化进程。

总之,解决陕西文学影视化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增强原创性、平衡商业性和文化性、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作品深度和厚度、提高影视制作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专业素养等措施,推动陕西文学影视化的发展和繁荣。

五、结语

随着人类文明从以文字为主导逐渐转向以视觉思维为主导,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越来越多,影视作品对大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改编过程中进行取舍,使合理的叙事、动人的情感得以延续,如何在追求市场、票房的商业化路线面前宣扬符合时代道德理想的精神,如何在文学所秉承的价值观念与电影艺术世俗观赏性之间拿捏好分寸尺度等,便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3]。庞大的陕西文学作品在面对影视化的时代潮流时,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收获也有反思。影视作品对外传播时的翻译问题、题材受众问题、影视审查限制等都是当下陕西文学影视化中面临的困境,但是困境之中往往孕育着发展的新机遇。纵观当今世界,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结果。陕西文化在此契机上紧握机会,利用影视作品的改编,将具有独特品质和内涵的陕西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大力传播,进一步推进陕西整体发展。

文学作品影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积极利用陕西文学经典作品,利用影视化的开发,讲好陕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为陕西文学影视化开辟与探寻出一条更加完善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宁宇,陈俞成.陕西作家群体文学影视化研究——从“IP改编热”探析作家群体影响力发展[J].东南传播,2018(08):119-120.

[2]童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传播分析[J].戏剧之家,2022(11):154-156.

[3]杨斯钫,李文静,尹诗涵.媒介差异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影视化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170-172.

[4]童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传播分析[J].戏剧之家,2022(11):154-156.

[5]盘剑.影视时代影视的文学化与文学的影视化[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04):29-33.

作者简介:

张艺馨,女,汉族,山西古交人,西安工程大学,本科大三在读。

焦婕,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安工程大学,本科大三在读。

崔晓丹,女,汉族,黑龙江桦南人,西安工程大学讲师、MTI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