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传播中中国特色文化词语西译研究

2023-10-09刘安琪

新楚文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词语文化研究

【摘要】外宣翻译在国际传播以及构建国家形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文化词语的翻译质量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消除意识形态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西语国家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后者对于了解中国国情和思想文化产生强烈渴求。在双重需求下,《中国关键词》多文版系列图书成为中西跨文化交流的一大桥梁,承担着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信息、展现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重要任务(刘洁,2021)。本文选取该系列图书及其西译作为语料,在传播学的视角下,协同分析语料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探究如何提高外宣文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质量,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国际传播;外宣翻译;文化词语;5W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2-0058-0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关键词》中文化负载词西译研究(项目编号:21C0182)研究成果,立项时间:2021-10-30。

一、文化词语的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翻译以语言学为主要研究路径的阶段,尤金·奈达就开始关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并将之划分为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五大类。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文化转向,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认为翻译不应该停留在语篇之上,而应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文化功能的对等。其理论对国内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在经历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之后,以文化词语为核心的翻译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点的分析发现如下特征:

第一,研究主要围绕文学经典,相比之下对于外宣文本中文化词语的研究较少,但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国内学者积极响应,相关研究开始不断增多,研究对象涵盖出版书籍、官方网站、会议发言、宣传手册等。比如蔡力坚、杨平(2017)对于《中国关键词》中关键词的翻译实践及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在忠于原文核心思想的同时,要尊重目标语的习惯。

第二,从研究视角来看,学者们从不同的翻译理论出发研究文化词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使用较多的有目的论、异化与归化论、关联理论等。

第三,小语种翻译质量与英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戈玲玲(2022)通过对比《中国关键词》英文版与韩文版中本源概念的翻译,发现韩语译本的传播效果不如英语译本。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词语的西译研究要跟上英译研究的步伐,需要广泛借鉴其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译者需充分利用自己对于源语言以及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灵活地运用翻译方法及策略。

二、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对外传播

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指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反映我国历史发展,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与社会变革特点的代表性词汇。因独特的文化内涵,其翻译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文化、思想以及时政的理解与解读,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译者应将翻译视为传播活动,根据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一)传播主体

外宣翻译是一个由内向外的单向传播,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其间需要确定的传播主体,即由谁发声或者代表谁发声。外宣翻译中的传播主体是指翻译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一般为政府机构、企业、社团组织和个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任务。译介《中国关键词》便是基于此目的,实现构建国家形象“他塑”到“自塑”的转变。

《中国关键词》多文版系列图书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组织专家编写和翻译,对于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理解与翻译均代表了最高水准,因此在保证外宣翻译作品质量的同时,对发挥理想传播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二)传播内容

“中国关键词”是指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时的核心词汇及高频词汇,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发展”“社会治理”“一国两制”“国际形势和外交”“四个全面”“中国精神”等,其中大部分都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是价值内涵的提炼,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浓缩(孙敬鑫,2016)。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关键词》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的西译策略,我们发现由于大部分文化词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没有对等的概念以及相似的文化语境,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时会考虑其翻译效果以及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及读者的思维认知模式,灵活地综合运用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技巧。

1.直译与意译

引经据典以及使用成语、诗词和俗语是外宣文本的一大特点,这类话语用词凝练却涵义丰富,反映出我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在译入语中没有对等的话语,但部分表达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普世价值”且符合读者的认知思维模式,因此可以通过直译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Gobernar un país grande es como cocinar un pescado peque?o)”“打铁还需自身硬(Quién forja el hierro ha de estar bien forjado)”“摸着石头过河(Cruzar el río tanteando las piedras)”“如履薄冰(cada actuación es como pisar una placa de hielo)”。译文将本源概念的形式完整保留,在实现信息对等的同时能够保证读者理解话语的真实语境以及文化内涵。

然而,并非所有的成语及典故适合采取直译的策略,比如在对“命运共同体”这一关键词的解释中两次引用了“同舟共济”。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孫子兵法·九地》,其字面意思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用以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译文中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凸显其引申含义,即“ayudarse unos a otros a superar las dificultades”与“mancomunar esfuerzos para superar las dificultades”。成语“未雨绸缪”最早出自西周·佚名《诗经·豳风·鸱鸮》。在译文中同样采用的是意译的方式表达其比喻义,即 “tomar las precauciones necesarias”。虽然意译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成语中的故事性与哲理性,但直接表达其深刻的内涵以及引申含义能够便于读者理解。

2.增译与省译

在对“关键词”的解析当中,贾文波(2021:22)指出:应在尊重原文、尊重政治语言特点的前提下,将翻译的重心适度转向注重译文的地道性和可接受性,注重与国际通行的政治话语规范接轨。本文关注的话语大多根植于中国悠久历史中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其表达方式与内涵对于浸润在这一文化环境中的中国人来说是自然而又熟悉的。然而在转化为西班牙语时,应考虑到文化语境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以及译入语语言的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中将原文中省略或未表达完整的内容加以显化与补充,从而帮助读者更好更快地理解原文中的含义。比如,中国周边外交体现了“亲、诚、惠、容理念”,其中“惠”实际上是指“互惠互利”,因此在翻译中增加了“相互”这一概念,译为“beneficio mutuo”。关键词“两岸一家亲”的西译将“两岸”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概念完整地表达出来,即“台湾海峡两岸(ambas orillas del estrecho de Taiwan)”, 除此之外,还增译了“属于(pertenecer)”这一动词来强调两岸同胞同根同源。

相反,对于冗余的信息可以运用省译的方式,进行删减与调整。省译在《中国关键词》西译本中的使用频率较小,且仅出现在对于关键词的解析中。例如:

原文:“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

译文:“el sue?o chino no es una consigna vacía.”

“镜中花、水中月”在诗歌的语境中常用以表现一种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或者是一种虚幻的景象。在原文中出现在否定句中用以强调“中国梦”蕴含的是一种实干精神与后文“不是空洞的口号”意思有重合。因此,运用省略的翻译方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的同时更为简单易懂。

(三)传播对象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与西班牙语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益密切。西班牙和拉美国家对于了解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下的中国社会现状与发展方向产生强烈的渴求。因此,《中国关键词》的西譯对于西语国家智库和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传播对象较广,不仅包括国家智库与研究人员,还囊括广大想了解中国国情与内外政策的企业、媒体和普通知识阶层。面对广大国外读者群体,翻译时考虑到这部分群体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兴趣具有较大差异,因此语言风格较为简洁、凝练、平易近人,且内容简练,篇幅较小,阅读门槛较低。

(四)传播媒介

“中国关键词”在对外发布和传播上以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为主,辅以国际传播出版、社交媒体、论坛研讨、推介展览等一系列融合传播渠道。《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系列图书作为知识内容传播的主要载体,由中国外文局所属新世界出版社、朝华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共同出版。跨语言的传播与语言内的传播相辅相成,2016年全球首发以来,以主题书展的形式在世界各国传播,且国际出版合作已达40余项。除此之外,基于“中国关键词”的传播目的以及传播对象的特点,“中国关键词”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侧重于通过移动客户端、软件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平台和微传播平台,实现碎片化的内容呈现,注重图示、表格、动漫等可视化呈现,以增强对国外受众、特别是青年受众的吸引力(孙敬鑫,2016)。

(五)传播效果

传播的效果与翻译质量呈正相关。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的翻译,不仅需要保证其翻译的正确性,将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准确地用目的语再现,还应当考虑其传播的效果,确保相关文化词语及表达的译文符合目的语国家读者的认知思维模式,在目的语语境中内化成其固有的表达范式,便于目的语国家社会内部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国情的沟通,从而进一步传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关键词”是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一次积极探索,自发布以来得到各国权威机构的关注与认可。中国关键词的很多词条译文被联合国口译部、欧盟翻译总司等机构采用,在国外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中,许多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翻译均与《中国关键词》中相关表达保持一致。由此可见,《中国关键词》为文化词语的翻译提供统一的标准,国内外译者在表达相关内容时可学习借鉴其翻译从而保证传播效果。比如: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延续并发展与人为善,以诚待人传统,与众多国家和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因此,在翻译“伙伴关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国际关系的中国话语时,译文统一使用“asociación”一词,而非“socio”“cooperación”“alizanza”等。其中,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翻译为“la asociación estratégica integral”;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翻译为“la asociación estratégica ominidireccional”;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翻译为“la asociación estratégica integral de coordinación de la nueva era”;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则译为“la asociación de cooperación integral”。该类词语西译的准确性与统一性为译入语读者理解和讨论中国外交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向国外媒体与学术界输出更为真实且正面的大国形象。

三、结语

《中国关键词》中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西译承载着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等重要任务。原文中每一个词条解释的语言表述在严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以简单易懂、生动鲜活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因此,在西班牙语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包含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或概念,翻译时应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准确生动地传达中国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对于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中国关键词,由于其本身具有传播价值,多运用直译的方式保留原文本真的风格与韵味,并且根据需要进行增译。除此之外,翻译作为一种传播的形式,不仅涉及本国到目的国的传播,还会直接影响中国文化内涵在目的国范围内的普及与传播,因此,译者可借鉴《中国关键词》的权威翻译,在保证规范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之上根据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这五大要素向其他国家积极推广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蔡力坚,杨平.《中国关键词》英译实践探微[J].中国翻译,2017(02):93.

[2]党争胜.《红楼梦》英译本方法比较研究[J].外语教学,2009(02):106-109.

[3]窦卫霖.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策略研究——以“中国关键词”英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6,37(03):106-112.

[4]戈玲玲,尹馨逸,杏永乐.《中国关键词》中本源概念汉英、汉韩翻译模式对比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1):97-101.

[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76-290.

[6]贾文波.新时期政治文献对外翻译:理念更新、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J].上海翻译,2021(01):18-22.

[7]刘洁.国际传播视阈下中国官方外宣文献的西班牙语翻译研究——以“中国关键词”西译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02):109-113.

[8]孙敬鑫.借“中国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6(02):43-44.

[9]孙琳,韩彩虹.《北京折叠》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生态翻译学视角[J].上海翻译,2021(04):90-94.

[10]吴若童.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表达的英西翻译对比[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11]谢莉,王银泉.中国国际形象建构视域下的政治话语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2018,39(05):7-11.

[12]杨雨时,黄成湘.异化论视角下《呐喊》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日译研究[J].文化学刊,2021(05):55-58.

[13]余立霞.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6(06):106-109.

作者简介:

刘安琪(1993-),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语言学、西班牙语翻译。

猜你喜欢

词语文化研究
容易混淆的词语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找词语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