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实践及其启示

2023-10-08黄鹂于海丰

关键词:思政元素工程测量课程思政

黄鹂 于海丰

摘 要:以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工程测量”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从课程教学目标着眼,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思政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思政元素相结合,建立思政教学目标。根据“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国家和社会、行业和职业、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思政建设方案,培养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严谨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思政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7535/j.issn.1671-1653.2023.03.012

The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DK]"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HUANG Li,YU Haife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DK]"Engineering Survey", the basic course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in General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s Undergraduate Specialized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National Standards as well 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were combined to establis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DK]"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module and teaching con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excavated and integrated to form three-level teaching schemes: nation and society, industry and occupation, and team and individual. The research result help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unswerving cultural confidence, rigorou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as well as craftsmanship spirit, foster virtue by education, clarify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ther courses.

Key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因此,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全面推进并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非常有必要。有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任课教师,因此高校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任务的主力军[1](P4-10)。工程测量工作涉及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领域,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竣工阶段,是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工作环境也比较艰苦,只有具备精益求精、吃苦耐劳职业素养的人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因此,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伦理、工程伦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意义重大[2](P129-130)。

一、“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定位

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大地测量理论和测绘仪器的操作技术,对施工单位就业的土木专业学生来说,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学以致用,具有非常强的工程实用性[3](P76-77)。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现代测绘仪器;掌握导线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能够识读地形图,同时能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任务;能够掌握并完成工程施工测设任务。具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第一,了解测绘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测绘新技术。第二,掌握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技能。第三,熟练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操作方法。第四,掌握控制测量方法和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并能熟练应用地形图。第五,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并能完成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以及施工测量任务。第六,熟悉工程测量相关标准和规范。

2.能力目标

第一,能够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完成测定和测设工作。第二,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测量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收集和处理。第三,能够小组合作完成地形图的测绘任务。第四,能够胜任在户外进行施工测量,正确运用工程测量规范分析并处理数据。

3.素养目标

第一,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第二,具备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通过综合处理得到合理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第三,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

“工程测量”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测量综合实训两种形式,一般理论课程36~48 学时(其中包含4~8学时的实验课时),测量综合实训为2周集中实习[4](P126-128)。根据“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以基本的测量理论为基础,涵盖现代测绘技术、地形图测绘方法以及建筑施工测量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求[5](P6-9)。为此,结合该课程各核心知识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为基础测量知识模块、基本测量技能模块、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模块、施工测量模块和测量综合实训5个模块,并根据各模块教学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分配各模块学时数。表1为48学时“工程测量”课程各模块教学内容及对应学时数。

结合以上“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设定适合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案以及实践途径。

二、“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设定课程思政三层面教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6](P253-255)。通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非技术指标要求,并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思政元素综合考虑[7](P181-185),最终从国家和社会、行业和职业、团队和个人3个层面,确定了“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育目标[8](P828-832),见表2。

(二)“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及实施

结合课程教学模块与各模块核心知识点,课程思政案例的选择主要围绕与测绘相关的大型工程案例,如珠峰测高、北斗卫星系统等;思政教育元素与融入点从国家和社会、行业和职业以及团队和个人3个层面着眼,形成“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方案[9](P103-105),见表3。

1.国家和社會层面

建国以后,我国曾先后7次开展珠峰高程测量[10](P1-5),其中正式对外公布结果的有3次:1975年、2005年和2020年。珠峰地区海拔高、极寒缺氧、地质环境复杂,精确测定珠峰高程极具挑战性、极其复杂、极具难度。2020年的珠峰测高综合运用了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首次得到应用。珠峰高程测量体现了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代表了我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通过讲授珠峰高程测量,将珠峰精神、北斗精神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在传授水准测量知识的同时,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目的,真正做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11](P8-12)。

2.行业和职业层面

(1)学习国测一大队事迹,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精神在工科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过程中非常关键,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与大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以国测一大队事迹为例,国测一大队成立于1954年,曾先后六测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用生命铸就了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这些正是大学生们需要学习的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通过国测一大队的感人事迹,培养大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12](P30-31)[13](P8-9)[14](P97-103)。

(2)学习水准测量误差要求,培养工程伦理意识

从 21世纪初开始,工程伦理教育才逐渐进入我国高等教育视野。2012年7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毕业生必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14](P97-103)。通过工程伦理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应当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哪些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必须坚决抵制;当面对特定的道德困境时,应如何处理各方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决定[15](P73-78)。

以水准测量误差要求为例,融入工程伦理思政元素。双面尺法水准测量的误差要求:水准仪高度不变,水准尺前尺和后尺分别用黑面和红面各进行一次读数,测得前视点、后视点的黑面高差和红面高差,然后进行校核。要求同一根水准尺的红面与黑面读数(加上红面起始读数)之差不能超过3 mm,同时两根水准尺的黑面高差和红面高差之差不能超过5 mm,最后取黑面、红面高差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站测得的高差值。虽然水准测量实验操作难度不大,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小组的实验结果不能满足误差要求,这说明对待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都必须严谨、认真,丝毫不能马虎,不然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教师必须要求实验失败的小组仔细分析误差过大的原因之后重新再测,直至误差满足要求为止。出现有的小组为了满足误差要求私自篡改实验数据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对其重点教育,测量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测量误差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篡改实验数据与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是背道而驰的,将来在实际工程中更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否则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水准测量实验授课过程中引入工程实践案例,某铁路墩柱和某桥梁钻孔桩施工工程,正是由于高程测量误差超限,而测量员又未按规定要求校核,最终测量偏差过大,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工程事故的分析都会产生较大的兴趣,通过这些真实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以工程师的职责要求他们,树立工程责任意识,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16](P77-84)。

3.团队和个人层面

水准测量的实施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以4人一组为例,前尺、后尺2人扶尺,水准仪操作观测1人,记录1人。4名同学必须配合默契,观测者需熟练操作水准仪,同时指挥扶尺者将水准尺扶直。扶尺看似操作简单,但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尺子容易偏,所以观测者必须快速准确读数,否则读数变化会带来较大误差;观测者将读数告诉记录者,记录者听到读数之后应该再回读给观测者听,以保证读数无误。从这个过程看,4名同学只有配合默契、一气呵成才能保证测量的成功,所以必须强调这是一个团队合作项目,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无论是水准仪操作者、扶尺者还是数据记录者,大家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只有每个人的操作都规范才能得到合格的数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测量误差偏大,甚至可能出现测量错误。这个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

(一)提升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7](P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而良好的思政素养是授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教师正确的政治导向、优秀的师德风范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根本。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肩负着育人职责,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将思政育人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18](P114-122)。高校专业课教师应主动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只有成为政治素养过硬、师德师风合格的高校教师,才能成为大学生思想和知识的引路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19](P36-39)。

(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在“工程测量”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有机结合思政案例进行讲授,使学生既能获得专业知识、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价值观,因此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内容之中的思政元素非常重要。但目前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深、融入方式生硬不合理等问题。随着工程实践活动日渐复杂,伦理决策能力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于与“工程测量”课程类似的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首先,应结合真实的案例深入挖掘工程伦理思政元素。其次,工科专业很多课程都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应深入挖掘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第三,培养科技报国的工科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应深入挖掘家国情怀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19](P36-39)。

(三)精心设计思政教学方案

“工程测量”属于工科课程,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工科的学科特点无疑增加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难度,但同时也可以作为工科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学生在学习枯燥的专业知识的时候,教师恰当地融入思政案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教师对专业课内容的重新梳理,将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之中,切忌生搬硬套、机械式硬融入,这样会导致思政内容不能有效支撑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两张皮,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直接影响思政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课教师要把课程思政当作常态化工作,在提高自身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探索更多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并能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同时促进科学素养和职业伦理的形成,达到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目的,这样才能使教师教有所得、学生学有所获。

(四)丰富授课教师的文化底蕴

要做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寓政于教,不仅要求授课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同时对教师讲思政的理论功底、知识体系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而工科教师长期致力于本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如何把思政元素讲授得生动恰当是大多数工科教师面临的难题。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多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来说,授课教师正确的政治导向、丰富的知识储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阳光的生活态度都是最直接的言传身教和最扎实的课程思政教育。授课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就能吸引学生热爱课堂、激发求知欲;教师站上讲台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以仁爱之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自然就能同样严肃地对待课堂学习,同时在无形之中养成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因此,授课教师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学习先进的思政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思政教學能力,丰富课程的内涵[20](P128-131)。

(五)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的实施一方面需要授课教师自觉主动渗透,同时还需要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推进。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与反馈,设计一定的手段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参照评价结果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首先,专业教师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是否全面、科学、合理,思政教学内容是否写入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其次,教师的相互评价,由思政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第三,学生评价与反馈,包括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程度、学习体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第四,将课程思政业绩纳入教师教学科研考核体系,以此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改革[18](P114-122)。

四、结语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很多本科学生毕业之后马上就会从事工程测量工作,这项工作大多在户外进行,工作环境艰苦,要胜任这份工作,除了具备扎实的测量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尤其要有诚信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否则不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思政教学目标,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教学模块融入思政元素,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行业和职业层面、团队和个人层面达成思政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接受、认同并践行“四个自信”。从提升授课教师政治素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思政教学方案、丰富授课教师文化底蕴和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保障和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实现“工程测量”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同时给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最终达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

[2]潘磊.“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融入思政实践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5).

[3]王娟,冯绍元,秦菊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A3).

[4]袁士才.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3).

[5]刘燕萍.“金课”建设背景下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15).

[6]钟彪,张立,任义学,等.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

[7]张丽芳,程晔.关于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认证融合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22(1).

[8]朱胜兰,章志琴.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探索[J].北京测绘,2021(6).

[9]胡阳,陈葶葶,陈晓洪.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J].安徽建筑,2022(3).

[10]柳建乔.珠峰测量工作综述[J].地理空间信息,2020(6).

[11]朱新慧,孙立喆,孙付平,等.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专业课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22(S1).

[12]工人日报社.丈量壮美河山的国测一大队[J].国土资源,2019(10).

[13]本刊评论员.发扬光大珠峰测量精神[J].中国测绘,2020(12).

[14]钱广.工匠精神应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15]杨怀中,王远旭.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4).

[16]秦红岭.作为一种课程思政的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22(2).

[17]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師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9-03-25(01).

[18]李亚东.动因、问题与路径:构建高校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的思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

[19]易晓春,康明已.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路径探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

[20]张德福,路晓鸽,李铭娜,等.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科教师素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2).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工程测量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