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课标精神 落实核心素养促进体育课堂高质量发展
2023-10-07
2023年5月8—18日,重庆市成功举办了初中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竞赛。这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的第一届优质课比赛,经41个区县选送出的43名优秀教师代表,从《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抽取球类、田径类、体操类、中华传统体育类、新兴体育类(水上或冰雪类运动除外)其中一类,结合水平四学情特点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参加比赛。
本次比赛秉持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依据现行课程标准理念,深入推进重庆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示了一线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风采,体现了践行《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成果。
一、聚焦现行课程标准,教学展示精彩纷呈
本次课程改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没学会1项运动技能”的问题,促进核心素养达成,真正实现体育的育体育人,落实好教会、勤练、常赛,真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本次比赛展示中,对此有较好的体现。
1.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学科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的教学要以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为目的。
第一,能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通过分层教学或分性别教学创设不同的学练要求和比赛情境,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开州区的《跨栏跑:摆动腿攻栏动作》一课中,设计了不同层次、难度的赛道,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自我挑战环节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情绪价值。
第二,更加关注学生情绪状态,巧用游戏、比赛以及教师语言的调动,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使课堂生气勃勃。如,渝中区的《极限飞盘——反手掷盘与接盘》一课,将比赛贯穿于课的各个环节(以赛助学、以赛带练、以赛促用、以赛提能、以赛育人),通过你追我躲、传接赛、攻防赛、对抗赛、冠军赛等营造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比赛中自主探索并掌握正确技术动作,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教师情绪饱满,及时鼓励学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激情。
第三,真正转变教学方式,大部分的课都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了“教会、勤练、常赛”,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如,潼南区的《弯道跑+直道组合与体能训练》一课,利用牵引绳设计4名学生1组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练中体验弯道跑技术,并通过牵引绳长度的变化使其逐步、有效地突破弯道跑技术的重难点,在学生掌握弯道跑技术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式学习直道+弯道跑组合技术,学生参与主动性强、积极投入、合作良好、有效沟通、活动时间充分、个人练习密度和群体练习密度都达到或超过《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
第四,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全面,本次优质课比赛中,教师普遍能够从体育与健康的学科本质出发,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和构建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如,高新区的《武术——短兵组合动作技术》一课,在学习短兵组合动作和攻防技术并进行实战演练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知识、运用武术礼仪,树立“礼、武、兼、修”的武术观,让武术项目的育人价值得到了较好的呈现。
2.更加注重結构化和情境化
运动项目各技术动作之间关联的组合方法以及运用规则等逻辑意义关系帮助学生完整体验和深度理解该项运动是结构化教学的核心。本次赛课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化,教学内容涵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方面,大单元计划不低于18个课时,课时之间相互关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形成完整的、深入的内容体系。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逐步深化到从单个动作技术进阶到组合技术,从简单的学练情境进阶到复杂的学练情境,从简单规则的比赛进阶到完整体验的比赛。如,南岸区的《正面双手垫球与移动步伐组合技术》是水平四排球大单元计划的第3课时,学生在前2节课学习了准备姿势与移动步伐、正面双手垫球与移动步伐,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从热身活动的“直臂抛接球”游戏→“自垫球”→结合移动步伐的“一抛一接”→“一抛一垫”→“2人对垫”→“2人对垫入大筐”→“2人对垫入小筐”→2VS2的垫球比赛→4VS4综合比赛,教学活动设计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结构化体现明显,学生们参与踊跃,能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体育情境化教学应结合运动项目的特性,创设真实的情境,如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组合运动情境、武术类项目的攻防实战情境、球类运动的攻防情境、各运动项目的比赛情境和运用于现实的生活化情境,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次赛课活动中,一些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教学设计真实有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运用。
如,璧山区的《定向运动——指北针正置地图技术及体能》一课,教师通过器材和语言创设“户外越野跑”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技术进行“熟悉点位”“八向定位”等挑战打卡,紧扣重难点将知识融入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解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结构化地掌握运动技能,在真实的情境创设中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使体育课堂教学凸显学科本质特性,向内深化。
3.课堂教学内容更富内涵
做好场地、器材、规则、对象的“四改变”,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是重庆学校体育改革的特色。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物质保障,是帮助学生真实体验和有效掌握运动技能的媒介,合理、创新地运用场地、器材,会使课堂教学更具亮点。场地、器材的改变会衍生出规则与对象的变化,能使学练活动、比赛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合理,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
本次赛课活动中,江北区的《舞狮运动》一课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南狮”带进体育课堂,教师将场地设置成“闹元宵”的庆典活动现场,上课教师击打锣鼓,用铿锵有力的鼓声组织精神抖擞的“雄狮”在赛场上欢腾跳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创编、比赛、展示、评价,让人眼前一亮。
九龙坡区的《棒球游戏》一课,为了让学生安全地体验棒球运动,教师将器材改变为软棒、软球,并通过器材的大小变化实现分层教学;利用8个网兜划分出8个场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改变规则,进行五人制棒球比赛,让学生完整体验棒球运动;改变练习对象,赢的学生对阵赢的学生,提升激烈程度,有效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4.课堂教学方法更加丰富
在本次赛课活动中,有60%的教师融合了信息技术协助自己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更加清晰明确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还有一些教师融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物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
如,重庆一中的《田径——途中跑》一课结合了历史知识进行情境创设,通过“丛林狩猎—部落组建—部落发展—部落统一—共建美好家园”构建教学环节,把技能与体能练习有机融合,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再如,重庆八中的《体操——技巧组合练习》一课,教师将体育课教学内容与劳技课的植树内容进行结合,把“运送树苗—挖
土—施肥—植树—浇水—护苗—庆祝”等与体操技能学练融合,运用游戏、比赛完成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潼南区的《弯道跑+直道组合与体能训练》、重庆一中的《田径——途中跑》、彭水县的《竹竿舞》等课融合了音乐学科,借助快慢相宜的音乐节奏控制技术动作的频率,帮助学生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在比赛环节则运用激扬音乐振奋士气,在放松时运用舒缓音乐使身心得到完全放松。璧山区的《定向运动——指北针正置地图技术及体能练习》、巴南区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与体能练习》等课在课堂中融合思政教育,传递爱国主义情怀等。
二、积极反思总结不足,不断进行探索改进
1.学习目标及评价需更加明确
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可帮助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本次赛课活动中,部分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比较笼统空泛。如,在运动能力目标中出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等阐述,这样的阐述是不可测量和操作的,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空泛的评价,只能用“非常好”“不错”等形容词进行反馈,而学生难以明白具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更无法进行有效的自评和互评,大大降低了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2.情境化设计需更符合学段特点
充分了解学情,按照学生身心發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正确选择符合学情的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在本次赛课活动中,一些课的设计不符合水平四的学情,如,器材运用低龄化,用辅助器材的体验式教学代替主教材内容的学习,未见主教材内容的“真身”;情境创设脱离实际的比赛和生活,显得牵强附会。初中阶段要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应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在比赛或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3.深入理解教材,凸显育人价值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参与活动与比赛,更要帮助学生领悟其价值与精神,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喜爱该项目,主动学练该项目。在本次赛课活动中,一些课对此未能较好地呈现。如何挖掘运动项目的育人价值?对教材内容的全面了解是基础,对教材内容的系统梳理和根据学情选择是关键,在学练活动和比赛活动中渗透是手段和载体。在本次赛课活动中,教师普遍比较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但有些在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方面渗透较少,仅停留在纸面上。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如,在比赛中强调规则意识,进行体育品德与体育精神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明白要在规则下赢。再如,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的教学中,除了注重运动技能的学习,还应深入关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体现各民族的大团结,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
4.及时有效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情况
体育课堂教学应是一个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突发情况,不断调整、及时应对的动态过程。课堂动态生成情况的处理能够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本次赛课活动中,存在教材内容选择过于简单的情况,如,在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技术,练习没有任何挑战性的情况下,教师未能及时调整练习内容和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现场的场地器材进行进阶设计,增加练习难度。又如,个别课堂出现学生摔倒的情况,执教教师只是简单询问或让学生休息。此时教师应及时讲解运动损伤的判断、处理方法,抓住这个进行核心素养渗透的机会。再如,有的教材内容难度较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学练的基础,教师应适时做好分层练习,才能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三、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机制
未来,重庆市将继续坚持“名师导教、科研兴教、质量立教、合作促教、特色活教、宣传助教”的教研工作策略,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区、县级教研机构为主导,组建团队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中考体育改革,坚持抽考+选考+必考的模式,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进一步修订《重庆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真正激发学校教师改革的内驱力,提升教学的专业力。
2.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加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与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的案例收集与整理,形成集优秀课程方案、大单元计划、课堂教学案例等为一体的资源库(文字与视频),并在全市进行培训推广。通过专家引领、实践操作等有效方式,对体育教研员和一线体育教师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对偏远区县还可以运用城乡互动、联片教研、捆绑发展等方式促进交流学习。通过教师自主学习、技能大赛、骨干培训、全员培训、观摩学习交流等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做好评价导向,促进全面发展
对本次赛课活动公布结果之外,将本次赛课的亮点、问题、措施等形成文件在全市通报,对本次赛课活动中的优秀课堂加大宣传,做好引领示范作用。对存在的问题一一剖解,进行专题研讨分析,同时完善重庆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坚持育人导向,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