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阳法治疗肾阳不足型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3-10-05余鹏远刘钢金龙朱丹华侯艳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9期

余鹏远 刘钢 金龙 朱丹华 侯艳清

摘要:目的 观察扶阳法治疗肾阳不足型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潜阳封髓丹并随症加减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征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阳法治疗肾阳不足型慢性咽炎效果较好,可使患者咽部不适减轻,值得进一步探究以及推广应用到临床。

关键词:慢性咽炎;肾阳不足;潜阳封髓丹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9-0001-03

慢性咽炎(chronic pharyngitis,CP)是指咽部黏膜、皮肤黏膜下层和周围淋巴组织中的一种弥漫性炎症[1]。依据不完全统计,耳鼻喉科就诊的患者有1/3以上的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在嗓过度使用人群中更为常见[2]。一般多有各种咽部的不适感,如吞咽不利、堵塞感、咽痒、干燥以及轻微疼痛等,更有甚者声音发生改变,[HJ2.8mm]带来极大不便[3]。当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口服药物或者局部药物涂抹,更有甚者需要手术治疗[4]。但药物治療不能长期使用,局部涂抹比较痛苦,手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太窄[5]。而中医药治疗该病不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更能被患者接受,而且更具优势,受到患者青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肾阳不足型慢性咽炎门诊患者,共6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0岁,平均(46±9.46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年,平均(27.77±18.143)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7~59岁,平均(43.80±9.68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5年,平均(29.23±16.931)月。2组患者对于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资料方面的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比较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此次研究中收入的患者均参考2018年第9版由孙虹,张罗主编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6]中符合慢性咽炎的相关诊断标准:(1)既往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平素有职业暴露史,贪食烟酒史或慢性胃炎史等。(2)以自觉咽部干燥、咽部疼痛、咽异感、咽痒或干咳为主要表现等。发病时间多在12周以上,每遇熬夜、劳累即可诱发。(3)电子喉镜下示:咽部黏膜呈充血状,性状多呈分叉状,颜色呈暗红;咽部黏膜多肥厚,或干燥收缩;淋巴滤泡增生明显;悬雍垂形似蚯蚓或增粗。咽部检查时具有上述症状具有1项或以上,并排除其他病变或者恶性病,即可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编写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判定慢性咽炎肾阳不足证标准如下:(1)局部症状:咽异感,咽干喜热饮,咽痒,喜干咳,咽微痛,夜间明显。(2)全身症状:疲倦乏力,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增多。(3)咽黏膜淡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1)满足上述慢性咽炎的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介于18至60岁之间者。(3)病程超过3个月者。(4)意识清醒,生命体征正常者。(5)近7天未服用相关治疗药物者;

1.4 排除标准 (1)诊断属于干燥性或者萎缩性咽炎者。(2)有其他严重心脑肾疾病者。(3)恶性病或患有精神类疾病者。(4)特殊人群:孕产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5)年老体弱,身体不能承受者。(6)临床上尚不能明确诊断或者伴有其他恶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国药准字Z20030095;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10 mL)每天口服3次,1次1瓶。以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5.2 治疗组 潜阳封髓丹(龟板5 g,附子10 g,黄柏10 g,砂仁15 g,甘草10 g)随证加减+对照组治疗,每天早晚内服2次,餐前30min服。以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通过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咽部症状改善情况、体征评分变化情况来判断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中有关慢性咽炎内容进行定量化分级评分,包括咽异感,咽痛,咽干,咽痒,干咳有痰,咽黏膜变化,见表1。

1.7 疗效标准 疗效判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将咽部的改善情况分为四个等级:治愈:咽部体征和症状恢复正常,总积分减少≥95%;显效:咽部体征和症状改善显著,总积分减少介于70%~95%;有效:咽部体征和症状略有改善,总积分减少介于31%~69%;无效:咽部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甚至更加严重,总积分减少<30%。

1.8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选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使用秩和检验表示等级资料,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咽异感,咽痛,咽干,咽痒,干咳有痰,咽黏膜变化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CP属于祖国医学“慢喉痹”范围,最先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10]。明薛己在其著作《薛氏医案》中这样描述“喉痹……当辨内外表里虚实治之”。明代,医学家们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喉痹的多种不同的病因和病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指出:“喉痹一证……盖火有真假,凡实火可清者,即真火证也。虚火不宜清者,即水亏证也。且复有阴盛格阳者,即真寒证也。”大部分医家认为慢喉痹的主要病因在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但现如今人们贪食寒冷、工作压力太大、熬夜等,体内先天之肾阳被消耗的程度较为剧烈,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先天阴阳不相交而因此肾虚故而导致得病,肾阳不足逐渐成了慢喉痹的常见的证型之一[1]。

郑钦安曾说病者阳虚当有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百不见一二,故临床多以扶阳之法,当有奇效[2]。《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太阳之于天地,故因肾阳不足导致的慢喉痹应注重扶阳[3]。此病证多表现为本虚而标实之虚证,身体正气虚弱无力为本,邪气旺盛为标。一方面,生活环境的不断转变,人们对于寒凉之品的喜爱;另一方面,工作生活的壓力迫使生活规律的紊乱,阳气耗损。人生存于世,全靠者一团真气运行而得以存活,故“阳气,立命之本”,匡扶一身之阳主要在于恢复人体自愈机制,通过观察患者之脉象加以判断疾病的所犯之处,治病亦有次第之分,阳气畅通则邪气外出无阻。扶阳当首选附子,附子作为扶阳第一要药,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也能走诸经,保证机体阳气的畅通,大剂量附子奏之以回阳救逆之功,而小剂量的附子则用以改良阳虚之体。是以治疗慢喉痹之肾阳不足时以潜阳封髓丹加减,此方乃潜阳丹与封髓丹结合加减而成,潜阳丹专攻虚阳上犯之证,封髓丹主打纳气归肾之效,肾乃脏腑阴阳之本,肾阴肾阳互为根本,阳虚日久,累及肾阴,元阴受损则肾脏运行受阻,再者,肾中水火,同处一脏,水足则火居于下,温养全身,若水不足,则火失制约,离位上犯,所以单纯滋阴或者纳气归肾总会差强人意,而潜阳封髓丹发扬了各自的长处并弥补各自不足,方中附子辛、大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即是壮君火;龟板功效咸寒,得水之精气而生,以至滋阴助阳的效果;砂仁,纳五脏之气而归于肾,能温肾固摄下元,纳气归于肾;黄柏苦寒,禀麦冬寒水之气而入肾,是调和水火之要药;砂仁味辛,甘草辛甘化阳;甘草甘,黄柏苦,苦甘化阴,阴阳合化交汇,则水火既济,故全方为温肾扶阳,助君火镇纳群阴[4]。

通过60例患者临床观察对比,2组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基于扶阳法,从中医整体辨证层面对CP的病因病机进行再更进一步的认识,多方位思考,为临床中医治疗CP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思路,对今后中西医结合观点下指导治疗CP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根,王海军,曹玉霞.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9):94-95.

[2]笈文娜,颜美秋,苏洁,等.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对辣椒水复合氨水刺激致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作用研究[J/OL].中国中药杂志:1-9[2022-04-09].

[3]施磊,陈剑姝,张守杰,等.协定利咽茶防治慢性咽炎80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1):2061-2064.

[4]刘岚,张皓.浅谈慢性咽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7):71.

[5]杨艾,何旭东,张耀武,等.慢性咽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药事,2021,35(7):808-813.

[6]孙 虹,张 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59-297.

[7]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5-127

[9]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0-333.

[10]李密密,马金成,宗凯,等.从《黄帝内经》“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治疗喉咳新探[J].环球中医药,2020,13(8):1371-1373.

[11]黄飞霞,陆怡衡,丛莘,等.翁庚民运用扶阳法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3):102-104.

[12]杨涛,冯兴志,李浩,等.扶阳派祖师郑钦安学术思想浅析[J].中医药学报,2016,44(1):9-10.

[13]张登本,方亚利.《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特性之阳气盛衰寿夭观[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1):15-18.

[14]文秀华.从潜阳封髓丹谈阳气通达与潜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5):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