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2023-10-05□梁

桂海论丛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西制造业转型

□梁 洁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1]。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同时是互联网大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潜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的优势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发展的有效路径。《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助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发展高端智能数字化产品,全方位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2]。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使广西制造业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2018 年数字广西建设大会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2021 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超8512 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34.4%,数字经济企业达1.45万家[3],数字经济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广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以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目标,合力推动高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数字化转型态势良好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新模式、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截至2021 年底,广西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存续数量为3700 家,是2018 年(1277 家)的2.9 倍[4]。2018—2021 年间,广西新增智能制造相关企业数量连续在全国排名均位于前15 名,在西部省市排名均位于前4 名[4]。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2022 年评选出自治区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各70 家[5]。全面铺开“千企技改”工程,至2022 年10 月已累计推进2196 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869 个,积极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成242 个智能工厂、137 个数字化车间[6],传统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此外,广西每年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00 项以上[7],集中精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二)制造业效率大幅提升

5G、人工智能在广西大型工业企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20年,通过数字化手段,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含杂检测准确率达到94%以上,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对铝材表面质量进行智能检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超过9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5%,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转型,实现“黑灯工厂”生产模式,工序自动化率高达80%以上,工人劳动强度降低95%以上,生产产品合格率达99.8%[8]。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处统计结果表明,企业经过数字化改造可明显提升经济效益,广西相关企业设备管理效率提升约3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约5%,产品生产周期缩短约20%,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9]。

(三)新基建支撑不断增强

近年来,广西持续推进新基建项目。自2020年3 月印发《广西“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 年)》后,广西“五网”建设大会战正式启动,已累计推进建设项目723 个,完成投资639.65 亿[10]。截至2022 年9 月,广西累计建成5G 基站5.8 万座,5G 网络完成对全区各市、县城区的连续覆盖以及部分乡镇街区和重点农村的覆盖,5G 用户数接近1678 万,排名西部第二;建成4G 基站18.4 万座,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 户以上自然村;全区千兆宽带用户达379 万户,排名全国第六;全区已建、在建93 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最大承载能力达到32.2 万架标准机架[11]。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壮大,数据要素流通不断加快,形成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动力。截至2022年8月,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已注册企业100 多家,挂牌交易数据产品168 个,数据服务调用次数达7亿次,累计交易规模超7000万元,在全国省级大数据交易机构行业影响力、服务品类、服务规模综合排名前列[12]。此外,中国—东盟星动云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项目正在积极调研谋划中。

(四)数字化政策持续完善

近年来,广西先后发布了《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 年)》《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数字广西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以及《广西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 年)》等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糖、铝、机械、冶金、汽车、建材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战略性新兴制造产业倍增发展,推动轻工业重点特色产业、纺织服装、精品碳酸钙等特色制造业加快发展。2021 年11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广西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对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出全面部署。多项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广西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数字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各项工作,相关企业和部门齐心协力、协调配合,构建全区“一盘棋”的良好形势,提升了广西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软实力。一方面,针对各行各业迥异的融合应用需要,对症下药,有序推进融合发展工作。聚焦广西重点产业群以及关键产业链,结合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生产、流通等环节和领域的特点,大力发展建设标识解析节点或打造特定行业标识解析应用场景,制定和落实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充分借力国家科研机构和广西区内组织力量,形成上下联动促发展的局面。借助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的力量,推进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工作;通过广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广西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专班等组织,结合广西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机制设计;各地市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专项活动等方式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促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

(五)互联网平台全面建设

广西积极推进了广西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梦工厂)、广西工业互联网态势安全感知平台、广西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公共基础性平台建设,培育优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推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级平台建设,征集并发布了超过40 家云服务商提供的免费云服务产品,其中云视频会议、订单服务云平台等6 类82 款云产品[9],受到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此外,广西在制造业领域推广普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柳州)平台、中国—东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搭建完成了柳州螺蛳粉产品认证平台、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蔗糖通平台,实现基于二级节点平台的数据共融,构建起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2022 年4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通信管理局印发《广西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作为广西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的重要内容,并列为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力争到2025年在全区建设30 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4]。截至2022 年10 月,广西累计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 个,其中已建成的2 个二级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超2.4 亿、解析量超6.9 亿,累计推动“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00 个[11]。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黑灯工厂”、智能车间,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搭建的“数字化供应链协同智造云平台”已在供应链上推广应用,“柳工智能管家云平台”接入工程机械20 万余台[13]。

(六)5G技术全面推广运用

广西积极推进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吉利百矿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电信服务商合作开展了5G 网络覆盖及应用试点工作,其中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建设“5G+智慧糖厂”、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合作成立了基于5G 网络的“工业智能制造实验室”、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正在进行5G 设备温度测试和5G行吊设备监控试点[14]。“5G+”在广西14个重点行业累计推广100个应用场景[15],已经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2022 年5 月发布《广西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将围绕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农业、港口、物流、交通领域开展5G 应用实践,打造30个行业专用场景示范标杆、20 个5G 全连接工厂、不少于20个5G+智慧港口创新应用场景,助力实现广西产业转型升级[16]。

二、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应用范围还不够广,两化融合不深

当前广西工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数量和质量均不足等因素,导致广西制造业的融合应用使用范围小,影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据广西大数据发展局测算,2021年底广西两化融合水平为4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大部分规上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龙头企业步入了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18]。在两化融合深度方面,广西企业信息化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产业链方面,而对于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此外,传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有冲高回落之忧。部分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思维尚未建立,对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认识不到位,仍以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主要任务,而忽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未能在生产制造中有效挖掘数据价值;部分发展起步晚的信息技术企业,未能充分掌握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技术,难以满足企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需求。

(二)基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难以支撑转型

创新能力弱、研发能力不足是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科技力量较为薄弱,在新基建行业等重点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另外,创新点主要集中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应用领域的创新较少,专利分布不均衡,研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021 年,广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573 项,每亿元GDP 伴随的专利产出数量有0.185 项,每万人专利产出数量为0.91 项①,可见广西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还有待提高,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还有待提升,基础创新力仍较为薄弱。

(三)中小型企业基础薄弱,存在转型障碍

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但整体而言,广西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不高。广西制造业中小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生存能力不强、自身竞争力弱等问题,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信誉度较弱,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诸多障碍。中小企业部分中高层数字化思维受限、数据安全隐患、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系统不相融合等原因导致广西制造业中小企业“不愿转”;由于数字化转型资金、数字化转型技术、数字化转型人才的缺乏,导致其“不会转”;现有扶持政策不能完全满足转型需求、缺乏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不健全,导致其“不能转”;对于转型过程中投资回报的顾虑导致企业“不敢转”。

(四)产业集群协同程度较低,转型难以延伸

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当前广西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但各地市的表现存在差异性。在产业集聚方面,区域结构尚不均衡,尽管南宁、柳州等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但其他地市规模以上制造业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还未真正形成具备较强的资本、技术、人才吸纳能力,以及社会认知和影响力的集群品牌。另外,由于广西制造业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品同质性较高,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造成集群内部产业联动与合作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集而不群,影响了产业协同力量的有效发挥。产业集群协同程度不足,导致数字化资源在集群内的流通受阻,制约了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五)数字化发展人才匮乏,转型后劲不足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相关人才的保障,数字化人才是组织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当前广西制造业企业亟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发以及数字经济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人才匮乏、智力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广西与我国东部省份薪酬水平差距较大,粤港澳大湾区对广西形成人才“虹吸”效应,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另一方面,广西区内各大高校相关专业人才规模化培养处于起步阶段,高校所培养的相关领域人才大量流失,导致人才外流较为严重。

(六)数据要素市场化不足,共享程度不高

当前,广西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数据要素权属不清、数据定价困难、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数据价值化较低等诸多挑战。目前,虽然已成立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但仍然缺乏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缺乏针对数据产品和交易商的评估标准。在公共数据资源方面,各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交换主动性不强,开放数据的意愿不高,共享的数据权威性、规范性不足,政府层面对公共数据资源的应用程度还处于较浅层次,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不够。在数据流通方面,各领域数据互联互通不够。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资源整合标准,数据存储的格式、调用方式、业务系统接口和结构也不统一,导致各领域数据库之间存在共享和流通的壁垒,制约数据交换共享、数据供需对接和有效使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尚未形成一体化结构。

三、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对策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关联性强、价值链长、带动力大,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引领和支撑的重要作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改造升级生产方式、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19]制造业是广西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夯实广西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因此,要切实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一)加强制造业转型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一是聚焦广西区内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明确其在生产智能化改造、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制造服务化转型、组织平台化调整等方面的战略任务,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顶层政策文件。二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管理和监督体系,明确数据要素权属、定价规则,建立数据资源交易以及定价评估机制,健全数据要素价格机制。三是健全各市、产业园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配套文件,落实推进融合发展,为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指引。

(二)瞄准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推进高标准新基建

夯实基础支撑,大力推进广西制造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化基础网络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通过改造升级已有网络、建设新型网络等方式,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园区万兆入园、千兆入企,提升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二是加速标识规模在制造业企业中应用推广,围绕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需求,进一步完善标识解析体系,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自治区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大数据中心集群,推动各部门和企业数据规模化、有序化、集约化、一体化、绿色化发展。四是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区域、东盟区域的超算中心,推进数据中心集聚发展,在各市建设与南宁核心区相互支撑的大数据中心,完善数据中心集群格局。

(三)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健全精准服务体系

引导中小企业深化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快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在不同场景的灵活部署和综合集成能力,提供低成本、低门槛、易推广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上云上平台门槛和成本。二是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开发和推广平台化、组件化的工业互联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从评估规划、设备改造、系统上云、人才培训等环节提供全方位陪伴式服务,研制轻量化应用和深化生态级协作,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水平。三是发掘一批优质应用产品和优秀应用案例,梳理一批制造业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予以全面推广。四是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鼓励和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完善数字产业链条

完善产业链布局,形成以传感器、智能网关、工业机器人等硬件设备厂商为上游,数据采集集成、数据分析、自动化集成、工业软件等平台服务商为中游,行业应用制造企业为下游的产业集群。针对广西制造业集群分别制定相应集群政策,以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上,支持广西“两企三城”②建设,鼓励研发和生产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关键装备,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推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高效对接和协同创新。二是在汽车产业集群上,以南宁、柳州、桂林、贵港为重点,构建广西特色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开展网络化协同研发设计,打造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沟通渠道。三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上,鼓励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枢纽,针对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管控,加快系统集成互通和数据分析应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应链动态、精准协同。四是在金属新材料产业上鼓励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打通核心数据链,提升关键设备、关键流程数据采集和应用分析能力,实现数字化监控、设备动态预警和预测性维护,重构企业战略决策、运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业务活动新模式。

(五)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夯实数字经济基础

健全人才引培政策,夯实数字人才基础。一是支持广西区内数字经济相关培训机构发展,支持高校创办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探索开办职业院校。在部分高校推动计算机编程和大数据等课程的普及,加强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联动,不断完善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二是联合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平台,组织高层次科研人才,打造一批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在人才选拔方面,组织大数据领域的职业技能竞赛,选拔相关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制造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等建立数字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利用广西定向选调生、中央博士服务团等渠道,引进一批数字领域人才,加强制造业数字人才政策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的良好氛围。三是促进数字技术成果向一线技术人员倾斜的收入分配,研究建立数字技术人才评价、绩效奖励和职称评审制度,落实住房保障措施,增加其子女教育优惠力度,倾斜人才配额,做好人才全方位服务工作。

(六)加快推进数据开放、流通,提高数据共享程度

培育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促进和鼓励政府和企业开放数据,实现双向共享,进一步优化公共数据共享利用体系,提高制造业企业对数据的利用率。一是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安全合规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的流通共享,加快建立合法高效的数据交易市场。二是统一机构、行业数据标准,推进政府和制造业龙头企业数据分类开放,夯实数据开放共享的基础。三是加强新技术研发,提高数据安全指数,保障数据交易基础。

注释:

①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整理而得。

②“两企”指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三城”指广西智能制造城(柳州)、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南宁)。

猜你喜欢

广西制造业转型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转型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沣芝转型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