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特点和防控概述

2023-10-03徐春志袁翠霞蔺俐仲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痘病毒结节性产奶量

刘 艳, 徐春志, 张 海, 袁翠霞, 杨 源, 杨 峰, 蔺俐仲

(1. 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81; 2. 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81)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口咽部、乳房、生殖器、直肠黏膜等区域出现特征性结节,常伴随产奶量减少、不育、早期胚胎死亡和厌食等症状,对牛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1929年,赞比亚最早报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随后该病相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现已呈世界性流行,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通报的传染病[1]。2019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自治州首次报道了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2]。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我国进境动物检疫的A类疫病[3,4]。

1 病原学

LSDV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山羊痘病毒属包含3种病毒,除了LSDV外,还有绵羊痘病毒(Sheeppoxvirus,SPV)和山羊痘病毒(Goatpoxvirus,GPV),3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血清学检测方法无法鉴别[5]。LSDV为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大小151 kb,由中央编码区和两端长24 kb的倒置末端重复序列组成,编码156个基因。与其他痘病毒相比,LSDV病毒粒子较小,为260~320 nm,有囊膜,遗传变异少,目前仅发现1种血清型,代表毒株为南非分离的 Neethling 株[6]。LSDV较稳定,在干燥的痂皮内可存活1个月以上,对紫外线、强酸、强碱敏感,乙醚、苯酚、次氯酸钠、甲醛等消毒剂有杀灭作用[7]。高温也可使病毒灭活,55 ℃ 2 h或65 ℃ 30 min可使其失去活性。在低温环境下可长时间存活,-90 ℃可存活10年,在感染的组织液中4 ℃可存活6个月[8]。

2 流行病学

各品种和年龄的牛对LSDV均易感,但发病率有较大差异(2%~45%),病死率低于10%。通常欧洲品种牛发病率高于亚洲、非洲品种牛,同品种中产奶量高的牛发病率高于产奶量低的牛[9]。该病呈季节性流行,主要集中在潮湿多雨季节。主要传染源为病牛,传播媒介包括硬蜱、厩螫蝇、埃及伊蚊等吸血节肢动物。有研究表明,病毒可随硬蜱卵进入子一代蜱体内,经历变态发育阶段,从而增加了土壤、植被污染的可能,使彻底清除环境中的LSDV难度加大,在雨季多发可能与雨季节肢动物活动频繁有关[10]。该病自1929年首次在赞比亚发现以来,1980年蔓延至非洲大部分地区,2012年在中东、巴尔干地区、南高加索、俄罗斯和欧洲部分地区迅速传播,随后向东蔓延至哈萨克斯坦及东南亚地区,2019年8月传入我国新疆地区,随后福建、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相继发生,成为危害我国养牛业的重大疫病之一[11]。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该病在自然条件下潜伏期为2~5周,实验室条件下潜伏期为7~14 d。按病程可分为3种形式: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初期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眼分泌物增多、产奶下降,发病2~3 d时皮肤开始出现结节,随后表现疼痛和充血的结节性病变,尤其是口吻、鼻孔、背部、腿部、阴囊、会阴、眼睑、耳部、鼻黏膜、口腔黏膜及尾部。病情严重者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略微隆起的坚硬结节,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持续7~12 d,随后发展为丘疹、水疱、脓疱,形成结痂,病灶愈合较慢,鼻孔、呼吸道、口腔和外阴黏膜出现损伤。2~3周后皮肤损伤加剧,出现坏死,病牛不适感增加,表现沉郁少动。皮肤病灶常会形成栓塞状坏疽,脱落后皮肤上留下大面积溃疡灶,这是1种特征性病变,溃疡灶受到细菌和螺旋锥蝇的侵袭,进而导致败血症的发生[12,13]。该病可引发外生殖器损伤,急性感染期的怀孕母牛可发生流产,且导致不孕后遗症[14]。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角质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的胞浆内观察到嗜酸性包涵体,棘突细胞内有气球样变性;在病灶部位的皮下和真皮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某些病例中还可观察到坏死性血管炎、淋巴管扩张、皮下肌肉组织凝固性坏死[15]。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可在真皮层结缔组织的巨噬细胞中检测到病毒颗粒[16]。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结合发病季节和流行特点可进行初步诊断。当病牛皮肤、口腔黏膜出现特征性结节病变,体温升高、产奶量下降等临床症状,且当地有LSD流行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LSD。该病与假性肿块性皮肤病、荨麻疹、链霉菌病(刚果嗜皮菌感染)、癣、皮下组织感染、光敏反应、丘疹性口腔炎、口蹄疫、病毒性腹泻、恶性卡他热等疾病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应进行鉴别诊断[17]。

4.2 实验室诊断

LSD的实验室诊断包括电子显微镜检查、病毒分离鉴定(VI)、血清学试验[血清中和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分子生物学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PCR、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病毒分离鉴定是诊断LSDV的金标准,但耗时耗力,通常需数周才能在组织培养物或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分离出LSDV,在临床检测中并不常用[18]。PCR和荧光PCR方法是检测皮肤样品中LSDV最敏感的方法。Kasem S等[19]开发了诊断LSDV的PCR检测方法:设计引物LSDV-F(5’-AGTACAGTTAG TAGCGCAACC-3’)和LSDV-R(5’-GGGTGAAC TACAGCTAGGTATC-3’),扩增基因片段554 bp。扩增程序:95 ℃预变性10 min;95 ℃变性55 s,50 ℃退火55 s,72 ℃延伸90 s,共4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该方法可用于LSDV的特异性检测。Wang H等[20]建立了鉴别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毒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诊断。伍子昂等[21]建立了针对LSD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5 防疫及净化

5.1 疫苗免疫

目前国内尚无专用LSD疫苗生产的相关报道,国外已有LSD疫苗的研制报道。牛场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杀灭硬蜱、蚊、蝇等吸血节肢动物,疫区要及时为牛群接种疫苗。预防LSD的疫苗按毒株类型可分为同源疫苗和异源疫苗2大类。

5.1.1 同源疫苗

LSD减毒活疫苗(LSD Neethling strain)是目前效果较好的同源疫苗。2016—2017年LSD在欧洲东南部暴发,当地采用Neethling减毒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该疫苗的效力已通过欧盟LSD参考实验室认证,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在疫苗接种部位的局部或较大范围出现小的皮肤结节、产奶量暂时降低等(临床上称为“Neethling反应”)[22]。2022年印度开发了1种名为“Lumpi ProVacInd”的减毒活疫苗,保护力可持续至少1年,该疫苗的推出有望缓解印度LSD流行[23]。

5.1.2 异源疫苗

山羊痘病毒属的不同病毒之间存在较高的抗原同源性,山羊痘疫苗和绵羊痘疫苗均可用于LSD的免疫预防,其中山羊痘疫苗已被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选定为预防LSD的疫苗。与同源LSD减毒疫苗相比,山羊痘疫苗引起的副反应更少,价格更低。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采用减毒绵羊痘疫苗(RM65)进行LSD免疫,可提供有效的保护力,但可能存在潜在的未知风险,已有研究证明高剂量的绵羊痘疫苗(RM65)可能引起牛全身性的皮肤损伤[22]。目前国内普遍使用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进行LSD免疫预防,有效控制了该病在我国的蔓延[24]。

5.2 净化

LSD在我国属于外来疫病且危害严重,一旦发现该病应及时上报疫情,按规定扑杀并销毁疫点内的所有发病和病原学阳性牛,并对所有病死牛、扑杀牛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不建议对发病牛进行治疗[24]。

猜你喜欢

痘病毒结节性产奶量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提高母猪产奶量的方法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鼠痘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瘤胃可降解缬氨酸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包头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