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023-10-03李端鹤

山西青年 2023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李端鹤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重任,而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有效干预,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竞争中保持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一)自卑和自负心理

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一些学生有自卑和自负的心理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成绩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二是学生处于一种学习环境不理想的状态中,在心理上受到了某种伤害,为了掩饰内心中的自卑而表现出来的自负,正是由于这些不良情绪无法及时得到缓解,最终导致学生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

(二)依赖感和孤独感

高职院校的学生依赖性较强,而且容易处于孤独状态中。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得学生的依赖感和孤独感不断上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自我同一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内心处于复杂矛盾中,常常被不安的情绪所包围,内心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会逐渐加重,由于缺乏心理疏导,很难转化这些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网络依赖性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在网络中寻求心理平衡,因此就对网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这可谓是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存在的普遍问题[1]。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高职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例如成绩不理想、父母不理解、生活中诸事不顺等,使这些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挫败感,而通过网络可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从网络上寻求平衡,获得满足。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沉迷网络的习惯,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失去了现实交往能力,只敢在网络中进行交际,而在现实中却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

二、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预防干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职业心理素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不断革新,健康管理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都有所差异,每个人的人格品质也有所不同,而由于受到人格品质的影响,一些学生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在跟其他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矛盾,容易被他人孤立,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甚至还会出现校园欺凌等不良事件[2]。高职院校在健康管理视角下,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适应大学环境,与其他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对自身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在健康管理视角下,由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障碍,而学生的心理素质、政治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以此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高职院校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判断,采用平等交流、行为训练、翻转课堂、角色互换等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并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高职院校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还能为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的局面。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二者深度融合,以此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心态

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来说,他们应该树立健康管理意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心理健康教师还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为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而且还有助于提升教学实践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构建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而且还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3]。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普及性课程,其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下为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健康辅导,实行私人定制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创建新的健康教育方式来强化教学实效性。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即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融入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内化,针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不仅能够消除不良情绪对自身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性。

案例教学方式。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要搜集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案例,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形成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建议,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让他们能够做到自我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分层教学方式。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都处于不同的变化之中,因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教育和诊治,尤其是对于已经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一定要进行心理治疗,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跟踪调查记录,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要以预防为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治,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4]。高职院校除了采用上述不同的教育方式之外,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下主动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积极构建心理健康辅导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不仅避免了面对面造成的紧张感,还能保护学生隐私,让他们可以放下戒备接受心理辅导。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在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需要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第一,高职院校一定要聘用具有心理健康职业资格证的人员来担任心理健康教师,且要保证他们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此外,还要构建合理的薪资福利机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绩效评估中,落实职称评定制度,以此激发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对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研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经过研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高职院校应该规范教师招聘机制,对持证上岗人员要进行全面考察,判断其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否能够达到既定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对兼职心理教师的培养和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们由浅入深讲解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健康心理[5]。整个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选取与我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有更深的印象,这样就会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心理,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建立干预机制,对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关注

随着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网络信息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而由学生心理疾病等引发的事故也频繁出现,相对于其它问题而言,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对其顺利进行干预。为此,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干预策略。

第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立有效的响应机制。首先,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可以作为一级预警机制,因为他们与学生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及时观察和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变化,接受学生的求助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其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作为二级预警机制,可以从宏观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缓解心理问题,定期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后,班级心理委员可以作为三级预警机制,他们平时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深入了解,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

第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该同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知识,并能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心理辅导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此外,还要从班级中选取优秀班干部对其进行培养,使他们成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帮手,将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健康管理视角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落实,并能够通过多方努力来保证教育效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