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官统合理论下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研究

2023-10-02汤箬梅李俊杰

设计 2023年17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寓教于乐设计策略

汤箬梅 李俊杰

摘要:旨在运用感官统合理论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根据儿童的感官体验,营造出易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空间环境。文章从自闭症儿童的内在特征出发,通过介入感官统合理论,构建情节丰富的游戏场所,营造亲近自然的景观环境,创造寓教于乐的教育空间,搭建安全舒心的康复场地等设计策略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提出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空间模式。感官统合理论运用到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为自闭症儿童营造积极的干预模式,促进儿童生理及心理康复,使其身心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感官统合理论 自闭症儿童 康复空间 设计策略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7-0052-04

Abstract:To use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to intervene in the design of rehabilitation space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and to create a space environment that is easy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recover according to childrens sensory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the article stimulates childrens senses by building a play place with rich plots,creating a landscape environment close to nature,creating an educational space that is entertaining and entertaining,and building a safe and comfortable rehabilitation site. System to propose a spatial model that is beneficial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rehabilitation space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to create a positive intervention model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to promot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Keywords: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Children with autism Healing space Design strategy Entertaining

引言

自閉症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研究表明,儿童自闭症发病率占我国各类精神疾病首位,并且已成为当今最普遍的发展性障碍疾病之一,我国自闭症儿童超200万,而且这种趋势仍在上升。患儿常会出现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缺少社会交往能力等症状。随着自闭症康复医疗水平的进步,科学、舒适的康复空间设计能够对患儿的感官系统、心理生理健康、情感发展、社会交流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但目前我国多数儿童康复空间的设计仍停留在鲜艳的色彩和图案上,功能简单、造型单一,并未充分考虑自闭症儿童的实际需求。感官统合理论是通过大脑感知环境,进而刺激感官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患儿的康复会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依据感官统合理论及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探索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新的设计模式,提升空间的整体康复效果。

一、感官统合理论基本原理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博士爱尔丝于1969年系统提出的。其原理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运作的学习过程,感觉统合是人体将不同的感觉通路(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取的感觉信息组合起来输入大脑,大脑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处理过程包括筛选、解释、比较、抑制、联系、统一等,进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感官统合的发展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日常行为表现、儿童情绪智力等,儿童的各项发展都是以感官统合为基础的,若儿童的感官统合能力存在障碍,会导致儿童无法融入集体,给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研究表明,基于感官统合理论下的环境设计会对儿童的感官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促使大脑产生或抑制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可以帮助患者感官统合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如图1[1]。

二、感官统合理论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自闭症儿童特征分析

自闭症儿童由于发育障碍,其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方面存在偏差。从生理特征看,自闭症儿童易表现出行为异常,主要为多动,动作不协调等;从心理特征看,自闭症儿童情绪易怒、易焦虑,对陌生环境会产生恐惧心理,无法合理表达内心想法,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从认知能力看,自闭症儿童的听觉和触觉方面呈现敏感化和迟钝化两个极端,对绿、蓝颜色更为偏爱,喜欢圆形、曲线造型,对生活常识缺少认知,辨别能力不足,倾向于被动式认知。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统合能力也存在缺陷,常关注零散、局部的信息,无法统合多感官系统汇集的信息,常作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为了加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恢复其感官统合能力,设计师应根据患儿的表现特征及需求,从空间布局、场地情节、材质选择、色彩倾向等方面进行干预,刺激患儿的感官系统,改善儿童对于陌生环境的不良情绪,促使患儿更好地接受康复空间和干预疗效。

(二)感官统合理论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表明,94%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主要体现在肢体协调、语言表达、感知力、注意力等能力障礙。感官统合是人体将各感官系统接收的信息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后,对身体知觉做出反应的过程。从人体的神经发育模式上看,人类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如日常交流、行为认知、专注力及机能性行为等都依托于对接收信息的输入和加工能力的发展,因此,感官统合能力是任何儿童发育过程中必经的学习阶段。多项研究表明,感官统合功能的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前庭失衡、触觉敏感、语言表达、注意力不集中、身体运动不协调等障碍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可以强化自闭症儿童的身体素质[1]。据李荣源教授的实验研究表明,经过6个月左右感官统合训练后的自闭症儿童,其总改善率为78.7%[2]。感官统合理论运用到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强化环境从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多方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感官进行刺激,这种刺激会强化自闭症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帮助大脑分泌神经化学物质,进而提高患儿的治愈效果,帮助患儿缓解由陌生环境带来的抵触心理,摆脱传统模式带来的“枯燥”疗法,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康复行为。

三、感官统合理论指导下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策略

将感官统合理论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中,根据儿童特征及需求制订相应的设计策略,如图2,对儿童的感官系统进行刺激,通过将情节概念融入康复环境设计中,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寓教于乐、亲近自然、安全舒心的康复空间。在生理及心理层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进行改善,强化儿童对空间环境的感知力,进而让自闭症儿童主动接纳康复空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活动,提高康复效果,改善自闭症儿童感官统合能力。

(一)激活感官系统,构建情节丰富的游戏场所

儿童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这5种感知体验是儿童接受外界信息的必然方式,由儿童的前庭觉功能统筹。自闭症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通常很少有机会接触外界信息,长时间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造成其感官系统不敏感,前庭觉异常,这会引起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感知能力弱等情况的出现。

为了激活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恢复前庭觉,可以在康复游戏中融入情节概念。“情节”指通过叙述来呈现事情的经过,情节设定能够使儿童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康复游戏中,产生与情节主线相关联的行为动作或心理意识,这可以影响参与者内在情绪,产生情感连接,进而对参与者的感官系统和前庭觉功能产生刺激,促进其恢复。为了强化空间对自闭症儿童的吸引力和刺激感,可以合理组织游戏内容并安排故事顺序引入情节概念,将场地故事化,使儿童获得共鸣。情节的编排上还可以借鉴蒙太奇手法(将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汇集一起,形成凸显主题的故事情节,帮助用户快速融入情节中),强化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力。情节设置中,应贯彻一条情节主线,场地的设计都要基于主线展开,针对性地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对儿童康复空间进行设计,一步步将儿童在空间中的活动体验推向高潮,帮助儿童前庭觉功能的恢复。

视觉处理中,活动设施及场地细部设计的“入戏”十分重要,围绕主线设计的设施能够快速地将儿童的思维带动到故事中,同时运用具象形态的夸张手法,将常见事物的尺度反常规地变大,打破儿童对日常事物的认知,给予儿童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直观的信息展现方式有利于儿童在康复空间中对信息产生即时印象,使情节完整、趣味。氛围营造上,灯光和材质的光影变化及现代投影技术的介入,并选用与主线相契合的植被,例如,四季开红花的朝霞象征着喜气洋洋、朝气蓬勃的向日葵象征着勇气和坚强,运用植物造景手法,搭建幽静和开朗的空间模式可以烘托故事情节。场地的色彩倾向应与情节主题吻合,例如,蓝色代表大海,绿色代表草原,可以培养儿童视觉感知能力,帮助儿童快速融入故事中。

听觉处理中,应发挥声音对儿童的刺激作用并展现声音艺术的魅力。通过空间与数字技术结合塑造微风、雨滴、动物发出的声响,情节可设置与主题相关的音乐或借鉴影视作品中的旁白,营造出跌宕起伏的空间氛围,并且运用互动装置,配合情节展开声音互动,给予儿童身临其境的空间体验。

触觉感知方面,利用水、沙、石、木材等元素布置场地,这些元素具有特殊的自然肌理,儿童在接触时给予他们皮肤触压、前庭、肌肉等多感官刺激,提升儿童从周围环境整合信息的能力,强化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3]。

“海上冒险家的航海故事”是苏州律动公司设计的儿童景观空间,设计师在设计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情节主线,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促进其前庭觉恢复。空间的情节描述是一群海上冒险家经过鲸鱼钻洞、海盗船历险、传声筒考验等重重挑战,最终努力获得黄金宝箱的故事,如图3。空间内反复运用海洋元素对儿童产生心理暗示,融入蒙太奇手法搭建出鲸鱼、航海船等具象化的设施并营造海域,利用传声筒及声音装置让儿童完成相互沟通、交流并调动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塑造身处海域的奇妙氛围。空间中还设置了沙坑、攀爬网、跳跳板等模块,进而激活儿童的前庭觉功能。该空间构建出充满无限联想的儿童康复空间,形成清晰的故事主线,让儿童快速“入戏”融入情节,在游戏和活动中接受感觉统合训练。

荷兰Zaans医疗中心营造的就是可视性的康复空间,如图7,宽敞的多层大厅给予用户温馨舒适的体验,半圆形的天窗,赋予了空间宜人的氛围,进而拉近了环境与自闭症儿童的距离。可视有序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增加对陌生环境的掌握感,减少因过量的信息带给儿童感官系统上的压力,进而强化康复空间带来的整体治愈效果。

2.选用贴近自然的材料表现

材料作为激活自闭症儿童感官系统的媒介,同时也是康复空间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影响着整体空间的康复效果。传统康复空间的材料选择往往根据价格、外观、耐用程度等方面选择金属、砖块等硬质材料,但这类材质易传递出冷漠、缺乏人情味的情感,易使患儿产生疏远、不安、排斥等心理,让患儿很难适应陌生的环境。因此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以贴近自然、温和亲肤、安全舒适的材质为首选,例如木材、天然石材、流水、竹子、仿自然造景等。自然材料散发出来的环境因子,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着积极疗愈效果。这些较为温和自然的材料一方面可以给予患儿源于本能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其触觉敏感,安抚患儿的情绪,促使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参与康复活动[5]。

澳大利亚的百汇早教中心在建筑内部为儿童搭建了一个屋顶花园,其理念是在天然森林中保护每个孩子的聪明和自由,为儿童营造室内的自然空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师将散尾葵等植物引入室内,同时利用自然材料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将天然石材砌成花池,运用回收木材烘干后制成长凳、滑滑梯等室内设施,这种天然材质制成的设施温和安全,同时附有自然肌理,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唤醒其感官系统,帮助其放下戒备、消除恐惧,更好地接受陌生的环境[6],如图8。

3.营造简洁合理的细部设计

康复空间作为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场所,空间的设计不宜过度繁琐,应该基于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及其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空间的细部处理中,由于自闭症儿童的感官能力存在缺陷,认知能力弱,康复空间应利用视觉提示卡以及不同的颜色图案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空间的功能和规则,增强他们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减少焦虑和困惑;场地的流线应简洁易懂,视觉导向系统应以儿童的视角进行考量;空间色彩不宜大面积使用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自闭症儿童处于冷色调环境中(如绿、蓝、紫等)易维持平稳的情绪,有助于患儿大脑皮质层的平衡;采光方面应尽可能地引入自然光,自然光更有利于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同时自然光对儿童感官系统的刺激可以强化场地的疗愈效果;自閉症儿童的听觉阈限低,对声音极其敏感,空间应尽可能减少噪音的产生,刺耳的声音会激怒儿童[7];为了确保场地的安全性,活动空间的地面应选用松软的材质,家具尖锐的棱角应包边,空间内部的设施和无障碍设计,如扶手、台阶、卫生间等应与儿童的尺度所匹配。简洁合理的物理环境设计能够尽可能帮助患儿专注地进行康复学习,促使患儿更好地接受治疗师的帮助,改善患儿的治疗意愿[8]。

结语

自闭症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应该被社会各界关注,但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未能设身处地地为自闭症儿童考虑。本文将感官统合理论运用到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中,通过对环境的设计进而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方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感官进行刺激,促进儿童感官统合能力恢复,并根据儿童表现特征,提出:构建情节丰富的游戏场所,激活儿童感官系统;营造亲近自然的景观环境,恢复儿童本体觉;搭建安全舒心的康复场地,缓解儿童的不安情绪等具体设计策略,搭建柔性、适宜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环境,提升空间的品质和治愈性效果,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实现康复[9]。

参考文献

[1]裴晶晶,袁雷,李学恒.大肌肉群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6):527-532+552.

[2]李荣源,龚惠兰.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2):190-192.

[3]林瑛.基于情节建构的儿童景观场所设计[J].中国园林,2013,29(08):49-53.

[4]郭庭鸿,董靓,张米娜.面向自闭儿童的康复景观及其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08):45-48.

[5]吴曼.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以芝加哥安与罗伯特·卢里儿童医院为例[J].装饰,2020(10):138-139.

[6]王雪洋,陈飞虎.基于自闭症儿童需求的康复机构空间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19):132-134.

[7]王志豪,郭晶.复愈性环境理论下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23):94-96.

[8]陈李斌,郭晶.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8):92-93.

[9]王丹,李莉,高宇童.感知体验在自闭症儿童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22,35(05):155-157.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寓教于乐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基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特征的陪护机器人设计研究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