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转译的苗绣纹样数字文创设计
2023-10-02聂虹石明缘
聂虹 石明缘
关键词:文化转译 苗绣纹样 数字文创设计 小程序 文创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8-0106-04
引言
苗绣是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绣中的文化精神与民族智慧主要体现在苗绣纹样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中。然而,数字化时代下信息呈现的多样性与多元化特点,致使大众审美产生了改变。这对传统手工艺带来极大冲击,苗绣作为传统手工艺同样也面临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索苗绣纹样与数字化文创有机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找出传承创新的新思路,才能使苗绣纹样获得与现代信息化社会良性接轨的活力与能量。
一、苗绣纹样在数字文创中的现状分析
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与价值观的改变使文化语境发生了变化,传统技艺已不再成为社会生产劳动的主流,苗绣纹样失去了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契机。为了促进苗绣纹样的传播与发展,设计者尝试开发符合现代语境的苗绣纹样文创产品,但品类相对单一,大都以平面、静态的形式呈现,缺乏动态化的表达,未能良好地将数字化技术赋能于文创产品中。
数字文创属于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生的新兴产品形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虚拟交互等现代数字技术,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进行推广的一类创意服务型产品[1]。数字文创与传统文创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数字技术作为手段,互动性更强、传播性更广,其呈现形式有VR、手机App、H5、小程序、动态海报等。数字文创能以非静态的形式展现,形成与大众行为、情感交互的场所,构建出大众与文化进行深层次交流的情境,在提升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快速深刻地进行文化传播。
二、苗绣纹样的文化转译思路
(一)文化转译概念
“转译”属于语言学范畴的词汇,是指将一种文字通过媒介语言翻译为另一种文字的特殊翻译行为[2]。文化转译并非简单地将一种文化转移至另一种文化,而是将其所承载的文化传达给另一文化群体,形成传统意义之外的第二空间,即“转译”本身具有生成性[3]。文化转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语言学延伸至社会学、符号学、设计学、艺术学等领域中,在设计学中又延伸至建筑、景观、产品等细分的专业领域中。在设计学中的文化转译一般是指将一种文化蕴含的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内容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运用在设计载体中。
该文章中的文化转译是指将苗绣纹样蕴藏的文化元素分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3 个层面,对苗绣纹样视觉元素、行为方式与文化内涵进行合理转译,并重视苗绣纹样的现代化表达,将不同层次的文化元素运用在数字化的设计载体上。
(二)文化转译的思路推演
先对苗绣纹样的视觉元素、行为方式、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再从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苗绣纹样的文化转译。其文化转译是将苗绣纹样原有的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化的表达与视觉化、情感化的升华。并以数字文创为载体,以苗绣纹样为元素,进行数字文创界面视觉、交互功能、使用情境的设计。苗绣纹样的文化转译思路见图1。
三、苗绣纹样的提取与文化转译
(一)苗绣纹样的提取
提取苗绣纹样是其文化转译的基础,有助于充分地认识、理解苗绣纹样并有效展开转译。
首先,苗绣纹样作为平面的表现形式,需分析苗绣纹样的形态特征与色彩特点。苗绣纹样元素都来自苗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创造出了丰富的纹样类别,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几何纹样等,不同的类别又有不同的细分,如动物纹样有蝴蝶妈妈纹样、植物纹样有枫叶纹样等。此外,苗绣纹样形式构成讲究均衡对称之美,注重画面构成中面积、大小、形式的和谐组合,常见的构成形式有对称式构图、发散式构图等。苗绣纹样的色彩丰富绚丽,颜色多来自所处自然环境中的矿植物染料,常见的颜色有朱红色、桃红色、黑色、藏青色等,并且色彩巧妙地运用在苗绣纹样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次,需分析苗绣纹样的行为方式,这体现在其使用场景中。苗族作为一支古老的民族,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远古时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苗人将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幸福的向往寄托自身边的环境、事物与人中,又将大自然的事物与苗人的生活场景描绘在苗绣纹样上,并将美好的愿望也赋予至纹样内,再将纹样的运用于生活物品来以求吉利。苗人的衣食住行、风俗活动皆会运用到苗绣纹样,如婚礼陪嫁物品、丧葬活动等,以达到祈求护佑、驱灾辟邪的目的,其体现的是一种“吉祥行为”。
最后,需对苗绣纹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取。苗绣纹样被赋予特定的精神文化符号与美好寓意,如动物纹样中具有代表性的蝴蝶妈妈纹样被苗人认为是苗族的母性始祖,象征着繁衍与生命的美好;鱼纹象征着多子多福。植物纹样中,枫叶纹样与蝴蝶妈妈纹样相伴相生,其纹样象征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繁衍子嗣的渴求;牡丹是雍容华贵之花,其纹样象征着富贵吉祥。人物纹样中,姜央与蚩尤象征着苗族的父性始祖;描绘婚嫁求娶、吹笙跳舞的纹样则是苗族生活的记载与写照。几何纹样是依据动植物紋等几何化形成的纹样,有回纹、十字纹等,是苗绣艺术抽象化的体现。
(二)苗绣纹样的文化转译
1. 物质层转译
“形”的转译是对文化物质层的视觉设计转译,将造型、色彩、构图、材质、技艺等文化符号以合适的视觉形式呈现,使其简洁化与明晰化,并且符合潜在用户的审美需求[4]。苗绣纹样是平面化的表现形式,应重视造型、色彩、构图等视觉语言来进行转译。物质层转译的过程中需筛选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苗绣纹样通过抽象或具象的加工方式构成新的视觉表达形式。如图2 选用苗绣中的植物纹样进行转译,造型上将纹样视觉外轮廓或形态中可简化的线条进行抽象化、概括化处理,提高纹样的可视性、可读性。此外以夸张重组、重复排列的方式组成新的构成形式。色彩上将苗绣纹样的色彩特点与现代设计的色彩视觉理念结合,选取苗绣纹样的典型色彩,将色彩明度、饱和度重新调和,合理分配色彩的面积、比例、位置等,运用在设计的图案画面中。需注意在物质层转译时,苗绣纹样转化的合理性、数字文创信息传递的精准性、用户需求实施的可行性三方面皆需达到,前两方面是苗绣纹样与数字文创关联的基础,最后一方面是用户满意度的基础。
2. 行为层转译
行为是人们日常活动中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动作,常常受到地域文化、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的影响。这些行为模式转译到互联网媒介形式中,就变成了交互设计中的用户行为[5]。行为层的转译是对文化行为层的交互设计转译[6]。行为层转译是将大众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演绎为数字文创中用户的交互行为,并在行为过程产生一定的交互手势、动作及情境。在数字文创的设计中,苗绣纹样行为层需通过设计语言转换为有机的信息架构,构建出能实现文化体验与情感体验新情境。以苗绣纹样使用过程中的“吉祥行为”为中心,将苗绣纹样的使用习惯、使用场景视为具体的操作行为和交互场景,以此来转译苗绣纹样的行为层。“吉祥行为”体现为节日活动中使用苗绣纹样的绣品、用苗绣纹样的寓意来祈福、将苗绣纹样的绣品用来赠送等。苗绣纹样的使用场景中有赠送绣品的行为,数字文创就可以有对应的“赠送”交互操作按钮,形成两位用户或多位用户之间的交流行为。
行为层转译还需分析用户使用数字文創与接触苗绣纹样时可能产生的行为状态与情感状态,凝练出用户使用数字文创时的交互需求与情感需求,以此来拟定数字文创的设计定位,确立具体的行为机制和功能分区,并给予用户交互反馈,引导用户实现操作行为。苗绣纹样行为层转译见图3。
苗绣纹样行为层转译并与数字文创结合的思路为:首先从行为层出发,分析苗绣纹样的“吉祥行为”,如制作、装扮、祈福、赠送等。并提炼为用户能认知的、可辨识的、可记忆的视觉元素。其次将用户对节日提醒、了解苗绣、欣赏苗绣、游戏娱乐、购买文创的需求结合至转译过程中,确定好数字文创的内容与模块,运用到闪屏页界面、功能界面等交互界面中。最后再合理地协调布局界面,添加相应的文化视觉元素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交互情境,并在不同界面与功能分区中,给予用户视觉、听觉上的交互反馈引导用户进行点击、翻阅、分享、制作、购物、游戏等行为,完成一系列的交互体验。
3. 精神层转译
深层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延续下来的哲学思想、审美偏好、人文理念等,文化精神层的转译将大众的体验从视觉审美、交互行为层面提升到了文化内涵层[7] 。 数字文创不仅仅应该对文化的视觉表征元素进行传递,更应该对文化元素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刻传递。苗绣纹样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类别的苗绣纹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但都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意识,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苗绣纹样精神层的转译,是将苗绣纹样中所富含的文化属性、内涵、寓意抽取出来,转化为以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所表达的具有故事性、叙事性、情感体验的视听等元素,进行场景、互动效果、节奏感的构思来塑造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情境,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进而回溯用户对文化属性、文化内涵与文化寓意的深刻理解与对苗绣纹样的喜爱,苗绣纹样精神层转译见图4。
四、苗绣纹样数字文创设计实践
(一)苗绣纹样数字文创设计
以微信小程序作为苗绣纹样数字文创的设计载体。数字文创微信小程序运行于微信平台之上,是轻量的移动应用,可实现独立 App所支持的功能,而且具有无需下载、用完即走、入口方便、易推广等优势[8]。且据腾讯公司公布的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第三季度末,微信及WeChat 的月活跃度合并账户为12.6 亿。由此可见微信的使用人数庞大,能为数字文创提供广大受众。
以苗绣纹样及相关元素为主题设计了一款名为《苗绣印象》的微信小程序,旨在实现文化体验与、情感体验、文化消费功能的目的为主。大致的使用流程为:用户点击进入《苗绣印象》小程序,首先出现的界面为起始页,给予用户一定的信息传递以此来提升用户好感度,促使用户继续驻留在小程序中;其次是进入到功能界面,并设置有七大功能模块;最后就是用用户从功能界面中自行选择具体的功能模块,进入到子功能模块中。
功能界面的七大模块为:①历史——苗绣文化介绍;②社交广场——社交平台,可分享苗绣纹样相关内容;③定制——自制苗绣纹样数字贺卡、文创;④商城——购买苗绣纹样的文创产品;⑤游戏——可以玩“苗绣堂”小游戏⑥消息——接收来自广场的好友消息;⑦我的——设置个人信息。《苗绣印象》的微信小程序逻辑框架见图5。
苗绣纹样物质层转译表现为:在保留苗绣纹样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转化为适用于小程序的视觉要素与设计风格。《苗绣印象》小程序中的视觉元素是将传统的苗绣纹样进行再设计,坚持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扁平化、矢量化的风格来打造简洁、时尚、美观且具传统韵味的视觉界面。色彩上以苗绣纹样的颜色为基础,调整明度与饱和度。界面的颜色以藏青色为主色调与背景色,因为该颜色在苗绣中常用作布的底色。图案造型上的元素大都是以苗绣纹样通过简化、重组,并结合描边的插画风格而再设计出的,如起始页中简化掉苗绣纹样的部分细节,作描边填色,构成新的图案,并将图案重新排列,组成新的形式。此外,图标作为用户与智能手机交互的基础,需快速地理解与便捷的操作并需要有一定的良好用户体验,因此小程序七大模块的图标设计结合了苗绣纹样元素,在图标识别度高、便于理解的基础上将苗绣纹样元素概括为简易线条图案。苗绣纹样行为层转译表现为:将苗绣纹样使用过程中的“吉祥行为”与用户需求相联结,使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在小程序的反馈与引导中演绎为人机交互行为。“吉祥文化”运用在苗绣纹样中需了解用户与小程序进行触觉上互动并非让用户感知手机屏幕所带来的触觉感受,而是让用户读取小程序里的文字、图形、符号等信息来操作屏幕,与内容互动。“吉祥行为”体现在节日活动中使用苗绣纹样绣品、用苗绣纹样的寓意来祈福、将苗绣纹样的绣品用来赠送等。所以在小程序中设置的有“定制”这一模块,既能定制数字贺卡又能定制文创,此模块设置了添加文字、纹样等装饰元素的功能,用户可以自行编辑祝福的话语和添加喜欢的纹样,将制作的贺卡或文创在节日活动中分享与赠送给亲朋好友。为满足用户与苗绣爱好者的需求,又设置了历史、广场、商城等模块,既丰富小程序的功能性,又为用户打造学习苗绣知识、交流苗绣相关内容、购买苗绣纹样文创产品的平台。
此外,设计了一款与苗绣相关的小游戏——《苗绣堂》,此款小游戏是一款模拟经营类游戏,由玩家经营虚拟世界中售卖苗绣产品的店铺,并升级店铺等级。在游戏中,玩家化身“苗族少女”,需要完成寻找苗绣纹样来源的任务,通过拖动地图与点击游戏世界里的事物来寻找出苗绣纹样元素的来源,比如,拖动地图找到树上的蝴蝶,点击蝴蝶就会出来相应的提示,告诉玩家蝴蝶能成为苗绣纹样元素的原因与蝴蝶纹样所蕴含的寓意。另外,还需要完成答题的任务,让用户回答关于苗绣相关的问题。该答题任务根据用户答题经验的积累,提升问题的难度与提高升级的困难程度。完成这两项任务之后就能获得一定的材料用来制作苗繡产品,并在游戏世界中进行售卖。《苗绣堂》小游戏把苗绣技艺制作过程与苗绣售卖过程中的非游戏行为通过游戏机制转化为游戏行为,既能使玩家获得游戏体验,又能获取与苗绣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在游戏的情景中喜爱上苗绣及苗绣纹样。
《苗绣印象》小程序见下图6、图7。苗绣纹样精神层转译表现为将苗绣纹样的内涵通过打造视觉与听觉感官元素来铸造成为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情境。在进入《苗绣印象》小程序后就会自动播放苗歌,引导页也将呈现苗绣纹样的元素,让用户在进入小程序的第一秒就能快速进入情绪状态,感受文化氛围带来的情境体验。《苗绣堂》小游戏中玩家会在游戏世界里进行一些有交互指令的故事任务,该故事一般为表达苗绣纹样寓意的故事,玩家可以通过选择任务线触发不同的故事结果。从故事任务中让玩家感受到苗绣纹样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小程序和小游戏都是让用户在感知、认知、过程使用户自发的与文化产生共鸣,接受、理解、并喜爱上苗绣纹样与其所带来的文化内涵,促进其文化精神的传递。
(二)苗绣纹样衍生文创设计
微信小程序的数字文创为苗绣纹样带来传播效益,要达到经济效益需让用户产生购买的行为。文创产品浓缩着文化的精髓,是连接消费者情感纽带。《苗绣印象》微信小程序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促进用户的购买欲望,使用户将身份转换为消费者,最终到达消费的目的。
在《苗绣印象》小程序中有“定制”与“商城”的功能模块,“定制”模块可以让用户自己制作文创,DIY 图案、色彩,并选择文创的类型,如手机壳、手提挎包等,见图8。制作完成之后用户可选择购买,平台为用户制作出实物,通过邮购的方式送到用户手中。此外“商城”模块与“定制”模块相似,但无需用户自行制作,“商城”聚集不同商家的优质文创产品可供用户挑选。
用户进入小程序后通过与小程序内容的互动,与苗绣纹样在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上“对话”,引发用户的思考与情感共鸣,产生对苗绣纹样的热爱,最终促发购买文创产品的行为。文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比文化本身更深入,更长时,更能辅助人们对文化产生认知情感[9]。在转译的过程中,用户能逐渐理解物质层中由传统苗绣纹样到纹样再设计的转变;行为层中由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到与人机互动的转变;精神层中由视觉层面感知到对文化内涵认同的转变,最后使用户寄情感于文创产品之上,促发购买行为的完成,达到传播效益到经济效益转变的目的。且用户的购买行为也是认同文创及文化内涵的体现,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结论
苗绣是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之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其苗绣纹样作为苗绣的视觉表现形式,运用在苗人的服饰与生活物品中。但如今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手工技术形式逐渐被机械生产所取代,缺乏传播推广的苗绣纹样也将淡出大众的视野。因此文章致力于苗绣纹样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以文化转译的方法对苗绣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探析苗绣纹样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转译,并进行数字文创的设计。通过探寻苗绣数字文创实践寻找出苗绣纹样与数字化时代的契合点,并借助数字化载体实现苗绣纹样保护、传播、转化与创新的目的,推动苗绣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使大众深刻地感受苗绣纹样的文化魅力,促进苗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